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4838752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背景技术
目前,净水器在国内使用已比较普及。采用净水器对水中及输水管路引起杂质等 进行深度过滤,较好地保护了使用者的健康。然而,随着净水器的推广,它们在应用方面的 缺陷以及不足也逐步暴露出来了。净水器的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滤料的被杂质逐 渐堵塞及吸附在滤料外表面导致过滤、吸附效果明显下降,而且,随着滤芯截留下来的杂质 越来越多,往往会使该滤芯杂质的“污染”程度超过饮用水本身的“污染”程度,从而使滤芯 成为新的“污染”源。特别是在一些采用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的净水器滤芯,由于筛网 孔径极少,使用时很容易产生堵塞现象,影响滤芯寿命。为此,这些滤芯通常采用错流型过 滤结构,在滤芯过滤层进水端一侧,设置了一个排水口,用于进行冲洗。但由于排水口与进 水口处于滤层的同一侧,因此对滤层的冲洗,效果很差,虽然有些高档水处理设备通过电控 系统及多路电磁阀改变水流方向,实现由出水口向进水口的反向冲洗,将截留在滤芯里的 杂质冲出。但由于需要配备电源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定时装置、多个电磁阀等,导致价格 很高,因此这类净水器设备虽然使用效果比较好,但价格很高,而且只能对一个滤芯进行反 冲,并不适用于较小流量的多滤芯多级过滤机器。而且,现有净水器的前、后级多采用筛网 型滤料,中间级为颗粒型滤料的结构,采用逆全程反冲模式很难将中间及渗透堆积在后级 筛网的杂质通过多级滤芯后由进水口排放彻底,常常出现中间杂质被正、反向来回冲洗排 不出去的现象;而不具有“反冲”功能的净水器,由于使用者既担心净化效果衰退较快稳定 性差,又怕滤芯过量截留杂质而产生二次污染,而不愿使用。对于多滤芯机型,由于滤芯多 达3 8个,若要实现对每个滤芯进行反冲清洗往往需要配置多个水路切换器,机器结构复 杂、成本高。相应的连接软管很多制造装配过程中非常容易出错,并且效率很低.大量的软 管相互绞在一起既不便于维修,又影响美观;也不容易擦软管上的灰尘以致机器难以保洁, 也影响了机器的档次。此外,至今尚没有可以自行清洗管路的净水器面市,净水器长时间使 用过后其管路内壁结垢现象非常严重。由于费工、费时但收费又不能高,销售单位也不愿提 供上门清洗服务,故很少向用户提及机器清洗问题。因此绝大多数用户只知道更换滤芯,却 极少有人知道要定期清洗机器。由于净水器的维护及更换滤芯都需要有专业人员上门服 务,相应增加了用户的维护和更换滤芯费用和不便。也使用户自行维护机器变得非常麻烦。 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正逐步进入互联网购物时代,净水器厂家越来越多的 采用网上直销模式,以致日趋重视净水器的运行维护,迫切需要新技术、新结构。上述缺陷 及不足致影响了净水器的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 连接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本发明包括滤芯、设置二条管路并与滤芯接触配合的机座,其滤芯安置位置上设 置连通2 8个滤芯的4 16个接口,还包括带两接口的水路切换器、内置管路装置;该水 路切换器设有转动盘和受控盘,两者接触配合构成密封切换界面,并在一侧切换盘圆周的 两相邻切换位置上设置两个互通的切换水口 ;其受控盘设有中央水口,其同一圆周上设置 4 10个等分切换位置,并依次设置多个切换水口 ;该内置管路装置设有一组与受控盘等 分切换位置相同的刚性管路,其中一条连通受控盘中央水口及机座一外接管路,其余3 9 条分别连通受控盘圆周上各水口,且分别连通滤芯安置位置上的4 16个接口,串接2 8 个滤芯,并通过转动盘切换水口连通机座另一外接管路构成过滤通道;转动转动盘至反冲 切换位置上相应构成单个滤芯的反冲通道。转动轴带动转动盘进、出切换水口与连接单个滤芯出、进水口的受控盘相应水口 密封切换对接,构成该滤芯的反冲通道。位于受控盘上一组串接滤芯后面的连接水口设置 为中间出水口,其在受控盘上的位置随串接的滤芯数量而定。采用单个不设置排水口及排水管路的水路切换器与多个滤芯连接配合,将各滤芯 的杂质直接由出水管路排出。为了避免位于前面的滤芯反冲清洗冲出的杂质,还要受到后面过滤通道中非反冲 滤芯的截流以致不能排放彻底,采用全滤芯反冲接管模式过滤通道中的所有滤芯均设置 在受控盘后端成为反冲滤芯,其进、出水管路与水路切换器受控盘相关水口连接;每个反冲 滤芯的反冲杂质,单独由水路切换器转动盘出水盲孔、受控盘出水口,以及机座出水口管路 7直接排出。就滤芯而言,在处于过滤模式下时,所有的滤芯都参与;但在反冲模式下,只有其 中一个滤芯参与。所述的密封腔内设有限制受控盘转动的限位,受控盘受该限位限制只能上下移 动,其各水口与机座水路切换器安置位置上的水口管路保持密封对接,不受转动盘的转动影响。在机座进、出水管路分别与水路切换器转动盘进水口,以及受控盘出水口的异盘 连接模式下,转动盘进水口和过渡盲孔,对应串接滤芯首、尾的受控盘进水口和中间出水 口,可以进行切换水口“闭环”切换连接方法转动盘进、出水口分别与受控盘的同一组水口 切换;受控盘进水口在切换过程中可以与转动盘出水口对接。所述的受控盘均布4 10个切换水口,且其中的两个相邻水口互通,并位于串接 各滤芯的后端、前端或中间。两个相邻互通水口中的一个为过渡水口,既可以位于串接滤芯 的后端或前端,也可以位于中间某个滤芯切换水口旁。所述的水路切换器转动盘设有三个水口 连通机座进水管路的进水弯孔、相互连 通的出水盲孔和过渡盲孔,其出水盲孔位于盘中央,其进水弯孔及相邻的过渡盲孔位于同 一圆周上;其受控盘中央出水口,与转动盘出水盲孔对接;其对应同一圆周上设置的各均 布切换水口中的前端进水口和后端中间出水口分别与转动盘进水弯孔、过渡盲孔对接受 控盘同一圆周上的各切换水口均布,分别设置4、5、6、7、8、9或10个切换水口,各自对应连接2、3、4、5、6、7或8个滤芯。所述水路切换器转动盘设有四个水口 连通机座进水管路的进水弯孔、相互连通 的出水盲孔及第一、二过渡盲孔;其出水盲孔位于盘中央,其进水弯孔与相邻的第二过渡盲 孔,以及第一过渡盲孔均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受控盘中央设有连接机座出水管路的出水口, 与转动盘出水盲孔对接;其对应同一圆周上依次设置3 9个切换水口,并串接在相应的 2 8个滤芯之间,其前端进水口和后端中间出水口分别与转动盘进水弯孔、第一过渡盲孔 对接受控盘对应同一圆周上设置上的各切换水口,分别依次设置3、4、5、6、7、8或9个切换 水口,各自对应连接2、3、4、5、6、7或8个滤芯。机座水路切换器安置位置上设有与受控盘相同并对应的5 10个等分切换位置; 连通受控盘中央水口的一条刚性管路,通过两个相邻互通切换水口中一个水口所对应的机 座切换位置。在机座进、出水管路分别与水路切换器转动盘进水口,以及受控盘出水口的异盘 连接模式下,转动盘进水口和过渡盲孔,对应串接滤芯首、尾的受控盘进水口和中间出水 口,可以使转动盘和受控盘各切换水口进行“闭环”切换连接转动盘进水口和过渡盲孔分 别与受控盘的同一组水口切换;受控盘进水口在切换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盘过渡盲孔与转 动盘出水盲孔、受控盘出水口对接。在上述异盘连接模式下,对于2 8个串接滤芯,水路切换器受控盘,以及相应的 机座安置位置通常只需设置与受控盘对应并相同的3 9个等分切换位置,以及3 9水 口。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等分切换位置,并通过水路切换器设置两互通的相邻水口过渡, 其作用在于既满足水路切换器的切换水口的等距离“闭环”切换,又可以在有限的圆周直径 范围内通过增设的一个等分切换位置空间,设置一条刚性管路连通位于受控盘中央水口管 路,将其沿水平方向引出并连通机座出水管路,从而缩小水路切换器切换盘以及机座内腔 的直径尺寸、简化内置刚性管路装置的相关结构,降低制造成本。由于进、出水管路接口均设在机座上,采用上述方法可以避免连接受控盘中央出 水口管路通过设在盖板上管路的两次过渡再回到机座上的复杂结构,以及由此造成盖板固 定滤芯装置设置困难的情况出现。所述的内置管路装置是一组由管路明槽、密封件、盖板,以及紧固件接触配合构成 的刚性管路。各管路明槽通过密封垫与盖板接触配合构成多条密封管路各密封管路的一 端分别连通受控盘相应切换水口,另一端连通各相应滤芯的一个水口。该内置管路装置与 机座一起设置,以避免制造装配过程中出现管路接错的现象,并提高生产效率。滤芯倒置通 过安置接口固定在盖板上其进、出水口与盖板的对应水口密封对接。所述的机座既可以采用滤芯位于盖板的一侧、与受控盘对接的机座水口位于管路 明槽一侧及中间密封垫的连接模式;也可以采用滤芯位于管路明槽的一侧、与受控盘对应 的机座水口位于盖板一侧中间密封垫的连接模式;还可以采用滤芯位于管路明槽的一侧、 水路切换器位于盖板一侧且受控盘直接与中间密封垫接触的连接模式。鉴于对接水路切换 器受控盘水口的机座水口较多,并且都需要连接滤芯水口,并使各滤芯水口管路首、尾连接 以致管路相当复杂,因此采用内置管路装置,可以简化制造工艺难度,避免管路接错、提高 生产率。如将该部分机座设置为注塑件与水路切换器配合;装配时只需在管路明槽周围放 上密封垫并以紧固件紧固密封,便构成多条连接滤芯的密封管路。
所述放置水路切换器内腔的密封盖与机座密封连接构成密封内腔,所以可以将密 封盖视为机座的一部分,相应设在密封盖上的过轴孔同样可以视为设在机座上。本发明技 术方案中所表述的“与机座接触配合”包括“与密封盖接触配合”。所述的机座既可以是箱式机座,也可以是框架式机座,还可以是板式机座,以及上 述机座的组合体。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双层或多层结构。所述的管路明槽密封端面上设置有紧固凸台;所述密封垫位于凸台周围,其厚度 高于紧固凸台高度。通过紧固件使盖板紧压在紧固凸台上,并通过密封垫与管路明槽密封 固定在一起。鉴于紧固凸台对密封件压缩量的控制作用,使得整个管路明槽的密封面受力 均勻,既有较好的整体密封性,又便于紧固操作。所述的内置管路装置是一组由管路以及管口密封件接触配合构成的刚性管路。在 垂直于机座的水路切换器安置面和滤芯安置面各竖直水口管路之间的水平方向上设置各 刚性连接管路,并以管口密封件密封的方法构成各条密封连接管路。所述的内置管路装置是一组用粘结剂粘接拼装在一起构成的密封刚性管路。在上 述刚性管路的组合拼装模式基础上,采用无毒、无味并对管内流过的饮用水水质无影响的 粘结剂,将构成刚性管路的各部分粘接拼装在一起构成密封管路。所述的内置管路装置还包括由过滤通道中位于通精细滤芯前端的粗过滤滤芯出 水管路引出的刚性前置净化管路。在刚性前置净化管路的软管延伸段使用端设置有阀门。 该前置净化管路用于只需进行初级粗过滤的大流量洗涤用水,既满足大流量、粗过滤的洗 涤用水要求,又延长后续滤芯的寿命。为了使用方便,可以将该前置净化管路以软管接在水 槽上的自来水龙头的进水管路中。所述的内置管路装置还包括各切换盘盘进、出口与机座进、出水管路之间的刚性 管路通道,从而构成全刚性管路连接机座。由于可以利用密封内腔作为过水通道,将转动盘 一水口设置为弯孔一端对应受控盘进水口,另一端位于转动盘圆周面上连通内腔并直接 连通机座过水口管路。此外,转动盘同一圆周上的进水口、过渡盲孔与受控盘各对应水口的切换还可以 是两组水口相对独自进行的,并且受控盘进水口在切换过程中不再与转动盘过渡盲孔对 接,因此,位于同一圆周上相应的切换水口排布及切换模式是“开环”模式各切换水口既可 以均布设置,也可以按某一等切换角度单位排布,其剩余的夹角置于没有转动盘水口跨越 切换的区域位置上,并且在该位置上设置管路明槽。上述技术方案中,无论是采用闭环或是开环切换,不影响滤芯的反冲清洗,只影响 受控盘水口及连接管路数量,以及连接受控盘出水口与机座出水管路的刚性管路明槽的连 接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滤芯均以二水口滤芯为例;对于采用双滤层的三水口滤 芯而言,只需将其视为两个二水口滤芯处理,通过选择适当的水路切换器切换水口个数,上 述技术方案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串接的滤芯也可以是二水口滤芯与三水口滤芯的串接 组合,或是多个三水口滤芯的串接组合。本发明与现有净水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装配制造简便、质量高、效率高;可以对 多级滤芯进行逐级反冲清洗,并将杂质单独排放,净化效果好、滤芯寿命长;净水器维护便 捷,产品档次高;用户可以自行维护,节省支出,也方便远程用户,有利于净水机的普及。


图1是本发明采用七个倒置滤芯、异盘连接、十水口水路切换器闭环切换的机座 管路明槽连接示意1中,机座内腔3位于管路明槽5的下方,并腔口朝下,其顶部的水路切换器 安置面上设置十个等分切换位置及十一个水口与水路切换器受控盘2的十个切换位置及 i^一个水口对接;处于受控盘同一圆周上的十个等分水口 21、23、24、25、26、27、28、四、30、 31,通过管路明槽5依次分别串接七个滤芯8的十五个水口。其中,中间出水口 31与30连 接,并连接一条管路明槽。位于受控盘2中央的出水口 22,通过位于水口 31所对应的机座 等分切换位置上的管路明槽fe连通机座出水管路7。该管路明槽如不与水口 31或30连ο机座的进水管路6连通内腔3,以及转动盘1进水弯孔11 ;其出水管路7通过管路 明槽如连通受控盘中央出水口 22。在管路明槽5、如与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垫,并通过紧固 件使三者紧固密封在一起,既防止管路明槽5、fe中的水外漏,也防止各管路明槽5之间串 水。包括复合滤芯在内的七个滤芯按双排设置,其中一侧设置位四个,另一侧设置包括扁平 滤芯模块在内的三个滤芯。对应的十条管路明槽5连通十五个滤芯水口 将七个滤芯串接 在一起,又对应连通水路切换器受控盘2的各水口。在管路明槽5的密封面上设置有紧固 凸台9及螺钉孔9a。此外,还设置有前置净化管路明槽7a,并连接在第二、三级滤芯的连接 管路中。由于第三级设置三水口双滤层的复合滤芯可以视为两个二水口滤芯的组合,因 此,图1也可以视为八个倒置的二水口滤芯与机座管路明槽连接示意图。在图2 8所示异盘连接机座进、出水管路的水路切换器“闭环”切换模式中,与过 渡盲孔13处于同一圆周上的转动盘进水弯孔口 11,一端连接密封腔3及机座进水管路6 ; 另一端与受控盘进水口 21对接。受控盘出水口 22位于盘中央,连接机座出水管路7,并与 同位于盘中央的转动盘出水盲孔12对接,通过与出水盲孔12连通的过渡盲孔13,再分别与 受控盘中间出水口对接。图2 5为本发明采用四、六、八或十等切换位置、闭环切换模式水路切换器的切 换原理示意图。受控盘2的同一圆周上分别设有四、六、八或十个切换水口 ;各切换水口 之间相应串接二、四、六或八个滤芯。四种等分切换位置4对应的夹角分别为90°、60°、 45°、36° ;连通机座出水管路7的盘中央出水口 22与转动盘出水盲孔12对接,并通过过渡 盲孔13分别连通受控盘中间出水口 25、27、四或31。位于串接滤芯最后的中间出水口 25、 27、四或31各自分别与前面的切换水口 M、26、观或30连通,将中间出水口串接为两个,受 控盘相应增加一个等分切换位置,从而使机座水路切换器安置位置上也增加一个对应的等 分切换位置,有足够的宽度设置两条管路明槽其中一条用于中间出水口 31或30与最后一 个滤芯出水口的连通;新增的另一条fe用于受控盘出水口 22与机座出水管路接口 7的连 接。图6 8为本发明针对机器设三、五或七个滤芯,采用五、七或九等切换位置、闭环 切换模式水路切换器的另一种切换原理示意图。受控盘2的同一圆周上分别设有四、六或 八个切换水口 ;各切换水口之间相应串接三、五或七个滤芯。转动盘的同一圆周上设置三个水口 在原有的进水弯孔U与过渡盲孔13之间设置第二过渡盲孔14并与原有第一过渡盲 孔13连通。进水弯孔11对接受控盘进水口 21 ;第一过渡盲孔13对接受控盘中间出水口 ; 第二过渡盲孔14被受控盘2封闭。位于受控盘2中央的出水口 22,通过对应受控盘水口 21与中间出水口之间机座等分切换位置上的管路明槽fe连通机座出水管路7。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案。采用异盘连接、十等分切换位置及十 水口水路切换器与六个二水口滤芯及一个三水口复合滤芯组合闭环切换、管路明槽连接模 式。其受控盘2相应的等分切换位置4所对应的中央出水口圆心的夹角为36°。为了便于 滤芯的更换,封闭滤芯8采用倒置、内外水口结构,其外围水口为进水口 ;中央内水口为出 水口。机座采用框架式双层倒置组合结构上层为滤芯更换区以便于装卸滤芯;下层为反 冲切换区用于反冲通道的切换操作。采用带过轴孔和密封件的密封盖密封内腔3。与转动 盘接触配合并联动的转动轴体一端伸出过轴孔,并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间隙。开启密封盖放置密封垫、受控盘2和带转动轴体的转动盘1后,再将密封盖套在转 动轴体上,通过密封件、连接螺纹或是螺钉紧固件与机座的螺纹或是螺钉孔连接固定构成 密封腔3,并紧压水路切换器,使转动盘1和受控盘2两个切换盘紧压在一起。受控盘除与 转动盘进、出水口及过渡盲孔对接的水口外,其他反冲切换水口均被转动盘接触面封闭。在 密封盖的紧压作用下,两切换盘接触面之间切换水口周围所形成的封闭切换界面使切换水 口中的水在过滤或反冲处理过程中不会沿接触面外漏。转动轴体带动转动盘一起转动,实 现在不改变机座进、出水口管路的前提下,滤芯8中的一个滤芯的过滤通道与其反冲通道 之间的的转换由机座进水口管路进入的自来水经内腔3、转动盘进水弯孔11、反冲切换水 口、滤芯出、进水口、转动盘过渡盲孔13、出水盲孔12、受控盘出水口 22、出水管路明槽fe、 机座出水管路7流出,将截流在该滤芯进水侧,以及渗透在滤层中的杂质反向冲出。当转动盘进水弯孔11依次分别与受控盘水口 23、M、25J6、27J8、29、30对接时, 转动盘过渡盲孔13相应分别与水口 21、23、24、25、26、27、28、四对接,相应构成各滤芯的反 冲通道。当转动盘进水弯孔11继续与受控盘水口 31对接时,转动盘过渡盲孔13相应与水 口 30对接,由机座进水管路进入的自来水不经过滤芯,直接对过水管路进行清洗。采用软管将机器的前置净化管路明槽7a与自来水龙头的进水管路连接,当需要 使用较大流量、粗过滤处理的洗涤用水时,只需打开自来水龙头即可满足需要。机座制造时,将内置水路切换器并连通机座进水管的内腔3和管路明槽5分别设 在机座两侧,并与位于水路切换器安置位置同一圆周上,以及中央的各个通孔连通。该部分 机座采用注塑模加工成型。用于封盖管路明槽的盖板也采用注塑模加工成型。其上设置七 个滤芯安装固定装置、十五个滤芯水口。机座装配式,先装配好水路切换器;再将与管路明槽对应的密封件放置在管路明 槽上,盖上盖板用螺钉紧固,使盖板与位于管路明槽密封面上的紧固凸台接触配合固定在 一起,便完成了机器的各管路连接。此时,原本厚度高于紧固凸台高度的密封件被压缩至与 紧固凸台一样的高度,使得放置在整个管路明槽5的密封面上的密封垫受力均勻,具有良 好的密封性,而且操作简便。9
同理,图2、3、4分别示出针对机器设置二、四或六个滤芯,以及配套水路切换器接 管及切换的另外三种切换模式机器的其他结构不变,只改变水路切换器受控盘切换水口 数及管路明槽个数,以及等切换位置4的个数及夹角即可。在图2 5基础上,还可以推出在受控盘2同一圆周上分别设置五、七或九个等分 切换位置和相同数量的切换水口,以及相应数量的管路明槽5,对应配套设置三、五或七个 滤芯,以及配套水路切换器接管及切换的另外三种切换模式。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是在图1所示构基础上,在受控盘的十个等分切换位置 上设置九个切换水口 21、23、M、25J6、27J8、29、30与六个二水口滤芯及一个三水口复合 滤芯组合闭环切换、明槽连接模式。转动盘采用四水口 与受控盘出水口 22对接的中央出 水盲孔12 ;连通内腔3的进水弯孔11,以及处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二过渡盲孔13、14。第 二过渡盲孔14位于进水弯孔11和第一过渡盲孔13之间,并连通第一过渡盲孔13和出水 盲孔12。进水弯孔11对接受控盘进水口 21 ;第一过渡盲孔13对接受控盘中间出水口 30 ; 第二过渡盲孔14被受控盘2封闭。位于受控盘2中央的出水口 22,通过对应受控盘水口 21与中间出水口 30之间机座等分切换位置上的管路明槽fe连通机座出水管路7。同理,图6 8分别示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针对机器设置三、五或七个滤 芯、受控盘分别设置五、七或九个切换位置和四、六或八个切换水口,以及配套水路切换器 接管及切换的另外三种切换模式。机器的其他结构不变,只改变受控盘切换水口数及管路 明槽个数,以及等切换位置4的个数及夹角即可。在图6 8基础上,还可以推出针对机器设置二、四或六个滤芯,以及配套水路切 换器接管及切换的另外三种切换模式在受控盘2同一圆周上分别设置四、六或八个等分 切换位置和三、五或七个切换水口。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是在最优实施方案基础上,将受控盘均布切换水口中的 两个相邻互通水口设置在串接各滤芯的前端,即串接最后一个滤芯8出水口的切换水口设 为中间出水口 ;最后的一个切换水口与转动盘进水弯孔11对接并连通进水口 21。转动盘 过渡盲孔13与中间出水口对接。当转动盘的进水弯孔11、过渡盲孔13切换至分别对接进 水口和连通的最后一个切换水口时,由机座进水管路进入的自来水不经过滤芯,直接对过 水管路进行清洗。当转动盘切换至其他反冲位置时,相应构成各滤芯的反冲通道。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是在最优实施方案基础上,将受控盘均布切换水口中的 两个相邻互通水口,设置在串接各滤芯的中间切换水口处。当转动盘的进水弯孔11、过渡盲 孔13切换至分别对接两个相邻互通水口时,由机座进水管路进入的自来水不经过滤芯,直 接对过水管路进行清洗。当转动盘切换至其他反冲位置时,相应构成各滤芯的反冲通道。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方案是在上述实施方案基础上,将构成刚性管路的各条管路 明槽5,以及相应的盖板、密封垫密封模式,改为侧面设置相应数量的暗管连通各对应水口, 并用带螺纹的闷头密封暗管端口。通过在机座的水路切换器安置面和滤芯安置面各竖直水 口管路之间的侧面设置水平管路连通各刚性连接管路,并以管口密封件密封的方法构成各 条密封连接刚性管路。对于组合拼装的管路明槽,在机器长期运行后,还可以打开管路明槽清洗附着在 管壁上的水垢,然后再重新密封继续运行。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方案是在上述实施方案基础上,将构成刚性管路的两部件用粘结剂粘接拼装在一起构成相应数量的密封刚性管路。采用无毒、无味,并对管内过水水质 无影响的粘结剂,将构成刚性管路的各部分粘接拼装在一起构成密封管路的加工方法更简 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包括滤芯(8)、设置二条管路并与滤芯 接触配合的机座,其滤芯安置位置上设置连通2 8个滤芯的4 16个接口,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带两接口的水路切换器、内置管路装置;该水路切换器设有转动盘(1)和受控盘0), 两者接触配合构成密封切换界面,并在一侧切换盘圆周的两相邻切换位置上设置两个互通 的切换水口 ;其受控盘设有中央水口 ;其同一圆周上设置4 10个等分切换位置,并依次 设置多个切换水口 ;该内置管路装置设有一组与受控盘等分切换位置相同的刚性管路,其 中一条连通受控盘中央水口及机座一外接管路,其余3 9条分别连通受控盘圆周上各水 口,且分别连通滤芯安置位置上的4 16个滤芯接口,并通过转动盘切换水口连通机座另 一外接管路构成过滤通道;转动转动盘至反冲切换位置上相应构成单个滤芯的反冲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控 盘(2)均布4 10个切换水口,且其中的两个相邻水口互通,并位于串接各滤芯(8)的后 端、前端或中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 路切换器转动盘(1)设有三个水口 连通机座进水管路(6)的进水弯孔(11)、相互连通的 出水盲孔(12)和过渡盲孔(13),其出水盲孔(12)位于盘中央,其进水弯孔(11)及相邻的 过渡盲孔(1 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受控盘O)中央设有连接机座出水管路(7)的出水口 (22),与转动盘出水盲孔(1 对接;其对应同一圆周上设置各均布切换水口中的前端进水 口 和后端中间出水口分别与转动盘进水弯孔(11)、过渡盲孔(13)对接受控盘⑵同 一圆周上的各切换水口均布,分别设置4、5、6、7、8、9或10个切换水口,各自对应串接2、3、 4、5、6、7或8个滤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切 换器转动盘(1)设有四个水口 连通机座进水管路(6)的进水弯孔(11)、相互连通的出水 盲孔(12)、第一、二过渡盲孔(13),(14);其出水盲孔(12)位于盘中央,其进水弯孔(11)及 相邻的第二过渡盲孔(14),以及第一过渡盲孔(1 位于同一圆周上;其受控盘O)中央设 有连接机座出水管路(7)的出水口(22),与转动盘出水盲孔(1 对接;其对应同一圆周上 依次设置3 9个切换水口,并串接在相应的2 8个滤芯(8)之间,其前端进水口 和后端中间出水口分别与转动盘进水弯孔(11)、第一过渡盲孔(1 对接;受控盘对应同一 圆周上设置上的各切换水口,分别依次设置3、4、5、6、7、8或9个切换水口,各自对应连接2、 3、4、5、6、7或8个滤芯。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机 座水路切换器安置位置上设有与受控盘对应并相同的5 10个等分切换位置;连通受控 盘中央水口的一条刚性管路,通过两个相邻互通切换水口中一个水口所对应的机座切换位 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内置刚性管路装置是一 组由管路明槽(5)、密封件、盖板,以及紧固件接触配合构成的刚性管路;作为滤芯安置位 置的盖板上设置连通2 8个滤芯的4 16个接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 明槽( 密封端面上设置有紧固凸台(9);所述密封垫位于紧固凸台(9)周围,其厚度高于 紧固凸台(9)高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 管路装置是一组由管路以及管口紧固件接触配合构成的刚性管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 管路装置是一组用粘结剂粘接拼装在一起构成的密封刚性管路。
10.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内置管路装置还包括由过滤通道中位于通精细滤芯前端的粗过滤滤芯出水管路引出 的刚性前置净化管路(7a)。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包括滤芯、设置二条外接管路并与滤芯接触配合的机座,其设置连通2~8个滤芯的4~16个接口,还包括带两接口的水路切换器、内置管路装置;该水路切换器设有两个相邻的互通水口;其受控盘设置4~10个等分切换位置,并依次设置多个水口;该内置管路装置设有一组与受控盘等分切换位置相同的刚性管路,其中一条连通位于受控盘中央的水口及机座一外接管路;其余3~9条分别连通受控盘圆周上各水口,且分别连通4~16个滤芯接口,并通过转动盘水口连通机座另一外接管路构成过滤通道;转动转动盘相应构成单个滤芯的反冲通道。
文档编号C02F9/02GK102040292SQ200910215159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7日
发明者冉伊虹, 杜也兵 申请人:杜也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