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回收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875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废水回收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回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 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现代的废水处理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 物处理法3类 ①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 (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废水处理法,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截留法等。以热 交换原理为基础的处理法也属于物理处理法。 ②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 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在化学处理法中,以投加药剂产生化学反应 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是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而以传质作用为基础的处理单元则有萃 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电渗析和反渗透等。后两种处理单元又合称为膜分离技 术。其中运用传质作用的处理单元既具有化学作用,又有与之相关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从 化学处理法中分出来,成为另一类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化学法。 ③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 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废水处理法。根据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处理 法又可分为需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类型。废水生物处理广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 处理法,按传统,需氧生物处理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类。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 一种处理单元,它有多种运行方式。属于生物膜法的处理设备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 接触氧化池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称自然生物处理法。厌氧 生物处理法,又名生物还原处理法,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使用的处理设备 主要为消化池。 微滤膜能截留大于O. l-l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 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 0.7-7bar。 超滤膜能截留大于0. 01微米的物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 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 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l-7bar。
纳滤膜能截留纳米级(0. 001微米)的物质。纳滤膜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 透之间,其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约为200-800丽左右,截留溶解盐类的能力为20% -98%之 间,对可溶性单价离子的去除率低于高价离子,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色 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用物质的提取、浓縮。 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3. 5-30bar。 反渗透膜能截留大于0.0001微米的物质,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
3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广泛应 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 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bar到海水的70bar。
常规纳滤/反渗透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例如污堵的限制),其整体的回收率较 低,通常为40 75% ;同时常规纳滤/反渗透还经常受水中胶体、微生物、有机物、油及油 脂的污染,影响纳滤/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纳滤/反渗透技术的废水回收处理工艺,该
工艺可以有效地避免膜污染,提高回收率,从而大量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而同时由于膜系统 运行条件的改善,可提高其膜通量,从而减少膜的用量,减少投资和运行的费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种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水在原水泵的作用下,进入过滤器,通过 过滤器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质、固体颗粒,过滤器的出水进入离子交换器,通过离子交换去 除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去除水中的硬度,此时的水呈现酸性,离子交换器的出水进入脱 碳塔,在回转风机的吹脱作用下,原水中的(A被脱除,原水的碱度被去除;脱碳塔出来的原 水在提升泵的作用下进入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将大于5微米的颗粒截留,精密过滤器 的出水在高压泵的作用下,提升至纳滤/反渗透系统,纳滤/反渗透系统主要由纳滤膜和反 渗透膜并联和/或串联组成,纳滤/反渗透系统的浓水排放,纳滤/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排入 产水池,成为最终的出水。 本发明所述过滤器为介质过滤器、微滤膜或超滤膜,其中介质过滤器的主要滤料 介质为石英砂、无烟煤、磁铁矿、锰砂、硅藻土或活性炭。 本发明所述离子交换器为氢型离子交换器或钠-氢串联型离子交换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原水中存在特殊的污染物在膜表面形成微污染时, 通过冲洗/清洗装置定时冲洗纳滤/反渗透系统,冲洗/清洗装置在清洗泵的作用下对纳 滤/反渗透系统进行冲洗以确保在进入纳滤/反渗透系统前水质不会产生结垢及污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纳滤/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可用于离子交换器的再 生,在再生泵作用下进行提升,若离子交换器为氢型则投加工业酸及碱进行再生;若离子交 换器为钠_氢串联型,则投加盐及酸进行再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新型纳滤/反渗透系统在预处理及纳滤/反渗透运行工艺 上有突破,例如增设的离子交换器去除装置,可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消除纳滤/反渗透膜 浓差极化时难溶盐在膜表面的沉积而导致结垢;同时改善了膜系统运行的环境,可以使膜 的通量提高20 40% 。在纳滤/反渗透系统运行时,增加的定时冲洗程序可消除纳滤/反 渗透膜浓差极化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轻微的结垢和有机物的污染。 通过改进以上纳滤/反渗透工艺,使得新型纳滤/反渗透系统运行稳定,且由于 膜污染影响较小,可将纳滤/反渗透的回收率提高至90%以上,甚至97% (主要取决于水 质)。在新型纳滤/反渗透系统中,水中胶体、微生物、有机物、油及油脂不会污染纳滤/反 渗透膜,对系统无任何影响。本发明目前已应用于各种废水回收系统中,甚至在高有机废水 (例如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中1.原水泵,2.过滤器,3.离子交换器,4.脱碳塔,5.回转风机,6.提升泵, 7.精密过滤器,8.冲洗/清洗装置,9.清洗泵,IO.高压泵,ll.纳滤/反渗透系统,12.产 水池,13.再生泵。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原水在原水泵1的作用下,进入过滤器2(可以是介质过滤器,也可以 是微滤膜或超滤膜),通过过滤器2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质、固体颗粒,过滤器2的出水进 入离子交换器3,离子交换器(可以是氢型或钠-氢串联型),通过离子交换去除原水中的 钙、镁离子从而去除水中的硬度,此时的水呈现酸性,离子交换器3的出水进入脱碳塔4,在 回转风机5的吹脱作用下,原水中的C02被脱除,原水的碱度被去除;脱碳塔4出来的原水 在提升泵6的作用下进入精密过滤器7,精密过滤器7可将大于5微米的颗粒截留,精密过 滤器的出水在高压泵10的作用下,提升至纳滤/反渗透系统11,纳滤/反渗透系统主要由 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并联和/或串联组成,纳滤/反渗透系统的浓水排放,纳滤/反渗透系统 的产水排入产水池12,成为最终的出水。 如原水中存在特殊的污染物,在膜表面形成微污染,可通过冲洗/清洗装置8定时
冲洗纳滤/反渗透系统11,冲洗/清洗装置8在清洗泵9的作用下对纳滤/反渗透系统11
进行冲洗以确保在进入纳滤/反渗透系统11前水质不会产生结垢及污染。 纳滤/反渗透系统11的产水可用于离子交换器的再生,在再生泵13作用下进行
提升,若离子交换器为氢型则投加工业酸及碱进行再生;若离子交换器为钠-氢串联型,则
投加盐及酸进行再生。
权利要求
一种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水在原水泵(1)的作用下,进入过滤器(2),通过过滤器(2)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质、固体颗粒,过滤器(2)的出水进入离子交换器(3),通过离子交换去除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去除水中的硬度,此时的水呈现酸性,离子交换器(3)的出水进入脱碳塔(4),在回转风机(5)的吹脱作用下,原水中的CO2被脱除,原水的碱度被去除;脱碳塔(4)出来的原水在提升泵(6)的作用下进入精密过滤器(7),精密过滤器(7)将大于5微米的颗粒截留,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在高压泵(10)的作用下,提升至纳滤/反渗透系统(11),纳滤/反渗透系统主要由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并联和/或串联组成,纳滤/反渗透系统的浓水排放,纳滤/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排入产水池(12),成为最终的出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2)为介质过 滤器、微滤膜或超滤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过滤器的主要滤 料介质为石英砂、无烟煤、磁铁矿、锰砂、硅藻土或活性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器(3)为氢 型离子交换器或钠_氢串联型离子交换器。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当原水中存在特 殊的污染物在膜表面形成微污染时,通过冲洗/清洗装置(8)定时冲洗纳滤/反渗透系统 (11),冲洗/清洗装置(8)在清洗泵(9)的作用下对纳滤/反渗透系统(11)进行冲洗以确 保在进入纳滤/反渗透系统(11)前水质不会产生结垢及污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纳滤/反渗透系统(11)的 产水可用于离子交换器的再生,在再生泵(13)作用下进行提升,若离子交换器为氢型则投 加工业酸及碱进行再生;若离子交换器为钠-氢串联型,则投加盐及酸进行再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回收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原水通过过滤器去除其中的悬浮物质、固体颗粒,过滤器的出水进入离子交换器,通过离子交换去除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交换器的出水进入脱碳塔,在回转风机的吹脱作用下,原水的碱度被去除;脱碳塔出来的原水在提升泵的作用下进入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在高压泵的作用下,提升至纳滤/反渗透系统,纳滤/反渗透系统主要由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并联和/或串联组成,纳滤/反渗透系统的浓水排放,纳滤/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排入产水池,成为最终的出水。本发明工艺可以有效地避免膜污染,提高回收率,从而大量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而同时由于膜系统运行条件的改善,从而减少膜的用量,减少投资和运行的费用。
文档编号C02F1/44GK101767888SQ20091021430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曾小芳, 王薇, 郑理慎, 陈志平 申请人:郑理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