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967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曝气沉淀式 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中一般都是采用构筑物形式处理污水,采用 污水处理装置较少,这是因为水量大的污水处理,曝气池的体积较 大,要把污水处理系统做成设备比较困难,也不划算,只能采用构 筑物形式,对于水量较小的污水处理, 一般所需附属设备多,也不 易做成污水处理装置形式。如适用于小水量的污水处理方法一般是 普通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循环活性污泥法等,普通活 性污泥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
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序批式活性污泥、循环活性污泥法是在同一个 池中依次完成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五个过程,所需的主 要设备有曝气系统、滗水器、搅拌器,污泥排放系统等,由于所需 设备多,做成装置形式难度大、投资大,没有优势,但是这些构筑 物形式的污水处理在中小规模污水处理中使用不方便,占地面积大, 给操作操作管理带来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曝气沉 淀式污水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所需附属设备少、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果较好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沉淀池C和曝气沉淀池D, 曝气沉淀池C的C4出入口和曝气沉淀池D的D4出入口通过导流 管E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污水进水口 Cl通过进水阀门1和污水 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污水进水口 Dl通过进水阀门2和污水 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清水出水口 C2通过出水阀门7和污水 排放管G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清水出水口 D2通过出水阀门8和 污水排放管G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进气口 C5通过供气阀门3和 曝气设备B的出气口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进气口 D5通过供气阀 门4和曝气设备B的出气口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底部的C3排污 口和排泥阀门5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底部的D3排污口和排泥阀 门6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污水分别通过阀门1和阀门2进入曝气沉淀池C和曝气沉淀池 D,处理后污水分别通过阀门7和阀门8排出;曝气沉淀池C和曝 气沉淀池D中氧的需求是通过阀门3和阀门4由曝气设备B供给的, 其剩余污泥是通过阀门5和阀门6排放的。
当污水进入曝气沉淀池C时,污水依次处于缺氧、厌氧状态, 反硝化细菌进行脱氮、厌氧发酵菌进行厌氧发酵、聚磷菌厌氧放磷; 接着进行曝气,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同时硝化细菌进行硝化, 聚磷菌过量吸磷,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除磷,泥水混合液进入曝气沉淀池D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排放。当污水进入曝气沉淀池D, 通过曝气沉淀池C进行污水分离排水,曝气沉淀池C在沉淀过程中, 通过排泥阀排放剩余污泥,同时达到除磷效果。曝气沉淀池D也一 样存在交替的缺氧、厌氧、好氧状态,同样能去除有机物及具有脱 氮除磷效果。 一个周期后,污水又进入曝气沉淀池C。这样,两池 通过交替进水曝气,反复处于缺氧、厌氧、好氧状态,可有效去除 有机物及氮、磷等物质。
由于通过交替进水曝气、沉淀分离运行,可自动实现污水和污 泥回流,无需专门的回流设备,整个运行过程由电脑自动控制系统 设置后,实行全自动调节控制,所需设备少、操作管理方便,投资 运费用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两个相同的曝气沉 淀池,即曝气沉淀池C和曝气沉淀池D,曝气沉淀池C的C4出入 口和曝气沉淀池D的D4出入口通过导流管E相连,曝气沉淀池C 的污水进水口 Cl通过进水阀门1和污水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D 的污水进水口 Dl通过进水阀门2和污水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C 的清水出水口 C2通过出水阀门7和污水排放管G相连,曝气沉淀 池 的清水出水口 D2通过出水阀门8和污水排放管G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进气口 C5通过供气阀门3和曝气设备B的出气口相连, 曝气沉淀池D的进气口 D5通过供气阀门4和曝气设备B的出气口 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底部的C3排污口和排泥阀门5相连,曝气 沉淀池D的底部的D3排污口和排泥阀门6相连。
附图中A为污水泵;B为曝气设备;C为曝气沉淀池;D为 曝气沉淀池;E为导流管;F为污泥排放管;G为污水排放管;l为 进水阀;2为进水阀;3为供气阀;4为供气阀;5为排泥阀;6为排 泥阀;7为出水阀;8为出水阀;Cl为曝气沉淀池C的污水进水口 ; C2为曝气沉淀池C的清水出水口 ; C3为曝气沉淀池C的排污口 ; C4为曝气沉淀池C的污水出入口; C5为曝气沉淀池C的进气口;
Dl为曝气沉淀池D的污水进水口; D2为曝气沉淀池D的清水出水 口; D3为曝气沉淀池D的排污口; D4为曝气沉淀池D的污水出入 口; D5为曝气沉淀池D的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污水分别通过阀门1和阀门2进入曝气沉淀池C和曝气沉淀池 D,处理后污水分别通过阀门7和阀门8排出;曝气沉淀池C和曝 气沉淀池D中氧的需求是通过阀门3和阀门4由曝气设备B供给的, 其剩余污泥是通过阀门5和阀门6排放的。
当污水进入曝气沉淀池C时,首先池中污泥浓度高,很快进入 缺氧、厌氧状态,反硝化细菌进行脱氮、厌氧发酵菌进行厌氧发酵、 聚磷菌厌氧放磷;接着进行曝气,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同时硝 化细菌进行硝化,聚磷菌过量吸磷,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除磷,曝气沉淀池C中的泥水混合液通过导流管进入曝气沉淀池D进行泥水 分离后排放。当污水进入曝气沉淀池D,通过曝气沉淀池C进行沉 淀排水,曝气沉淀池C在沉淀过程中,通过排泥阀排放剩余污泥, 同时达到除磷效果,曝气沉淀池D中也同样经历缺氧、厌氧、好氧 过程,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效果。 一个周期后,污水又 进入曝气沉淀池C。这样,两池通过交替进水曝气,反复处于缺氧、 厌氧、好氧状态,可有效去除有机物及氮、磷等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曝气系统采用鼓风曝气或射流曝气方 式,风量根据曝气时污泥浓度的大小由电脑自动控制系统设置的程 序自动调节,曝气沉淀池C和D中污泥浓度的范围为2000-5000mg/l, 曝气风量为3.0-5.5n^(空气)/m3 (污水) h。
权利要求1、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两个相同的曝气沉淀池(C)和曝气沉淀池(D),其特征在于曝气沉淀池(C)的(C4)出入口和曝气沉淀池(D)的(D4)出入口通过导流管(E)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污水进水口(C1)通过进水阀门(1)和污水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污水进水口(D1)通过进水阀门(2)和污水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清水出水口(C2)通过出水阀门(7)和污水排放管(G)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清水出水口(D2)通过出水阀门(8)和污水排放管(G)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进气口(C5)通过供气阀门(3)和曝气设备(B)的出气口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进气口(D5)通过供气阀门(4)和曝气设备(B)的出气口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底部的(C3)排污口和排泥阀门(5)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底部的(D3)排污口和排泥阀门(6)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曝气系统采用鼓风曝气或射流曝气方式,风量根据曝气时污泥浓 度的大小由电脑自动控制系统设置的程序自动调节,曝气沉淀池(C) 和(D)中污泥浓度的范围为2000-5000mg/l,曝气风量为3.0-5.5m、空 气)/m3 (污水) h。
专利摘要曝气沉淀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曝气沉淀池C、D,它们通过导流管E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污水进水口通过阀门1和污水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污水进水口通过阀门2和污水泵A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清水出水口通过阀门7和污水排放管G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清水出水口通过阀门8和污水排放管G相连,曝气沉淀池C、D分别通过阀门3、4和曝气设备B相连,曝气沉淀池C的底部和排污阀门5相连,曝气沉淀池D的底部和排污阀门6相连,通过交替进水曝气、沉淀分离运行,可自动实现污水和污泥回流,无需专门的回流设备,具有较好的降解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效果,所需设备少、操作管理方便,投资费用低。
文档编号C02F9/14GK201395543SQ200920032840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8日
发明者孙根行, 飞 程, 郭昌梓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