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015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实际上污泥是一种低效率的生物制品, 如用污泥做原料加大生物菌种数量,完全可以制成高效净水产品,使污泥变废 为宝,随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污泥处理装置。但是,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中的 污泥提升设备, 一种采用污泥提升泵对污泥进行提升,即在容易产生污泥的地 下构筑物的污泥斗中设置双泵, 一台用于使用, 一台用于备用,由于污泥直接 通过提升泵,容易导致腐蚀和堵塞出现故障;另一种是采用静压排泥装置,但 是只能在具备1.5米以上的水层条件的构筑物污泥斗中使用,扬程局限,不能 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全自动污 泥返消化系统,该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淘汰了用污泥泵提升污泥的传统工 艺,利用真空泵对污泥进行提升,使污泥进行自循环和返消化,提高了污泥 的处理效率,不易出现故障,可间歇也可连续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操作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主 要由污泥收集器和残泥浓縮池构成,所述污泥收集器安装有真空泵、污泥提 升管、污泥返流管和残泥排出管;所述污泥收集器和残泥浓縮池通过残泥排出管相接通;所述污泥提升管、污泥返流管和残泥排出管均安装有控制阀门。
所述真空泵安装于污泥收集器的顶部。 所述污泥返流管和残泥排出管均安装于污泥收集器的底部。 所述残泥浓縮池位于污泥收集器的下方。 所述残泥浓縮池的底部安装有滤液排出管。 所述污泥收集器上安装有液位计。 所述污泥收集器为耐腐蚀、耐承压的空腔容器。 所述污泥收集器上设置有用于投放生物细胞的投放孔。 所述投放孔上安装有密封盖。
上述污泥收集器是利用一定厚度耐腐蚀、耐承压的钢板,焊接成一个方
形、圆形或不规则空腔容器构成;污泥收集器顶端安装有一台或者几台真空 泵,利用负压的作用将污泥斗中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收集器。
上述污泥提升管、污泥返流管和残泥排出管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上述污泥提升管一端设置在污泥收集器上,另一端设置在容易产生污泥 的地下构筑物的污泥斗中,用于提升污泥。
上述污泥收集器设置有一条污泥返流管和一条残泥排出管,污泥返流管 用于污泥的返流;残泥排出管用于将反复消化后剩下的残泥排入残泥浓縮池。
上述残泥浓縮池的底部安装有滤液排出管,用于将残泥进行脱水后沉淀 下来的水和其他液体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淘汰了用污泥泵提升污泥的传统 工艺,利用真空泵对污泥进行提升,使污泥进行自循环和返消化,提高了污泥的处理效率,不易出现故障,可间歇也可连续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
低,操作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l一污泥收集器;2—残泥浓縮池;3— 真空泵;4一污泥提升管;5—污泥返流管;6—残泥排出管;7—控制阀门;8— 滤液排出管;9—液位计;10—投放孔;11—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l所示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污泥收集
器1和残泥浓縮池2构成,所述污泥收集器1安装有真空泵3、污泥提升管4、 污泥返流管5和残泥排出管6;污泥收集器1和残泥浓縮池2通过残泥排出 管6相接通;污泥提升管4、污泥返流管5和残泥排出管6均安装有控制阀 门7;真空泵3安装于污泥收集器1的顶部;污泥返流管5和残泥排出管6 均安装于污泥收集器1的底部;残泥浓縮池2位于污泥收集器1的下方;残 泥浓縮池2的底部安装有滤液排出管8;污泥收集器1上安装有液位计9;污 泥收集器1为耐腐蚀、耐承压的空腔容器;所述污泥收集器1上设置有用于 投放生物细胞的投放孔10;所述投放孔10上安装有密封盖11。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当进行污泥返消化的时候,只要将真空泵3启动, 再将污泥提升管4的控制阀门7打开,由于空气负压的作用,污泥会自动提升至污泥收集器1内,再打开污泥返流管5的控制阀门7,污泥会自动进行 循环流动,将处于污泥斗中的污泥进行反复消化,在反复消化的过程中可投 加复合生物菌种,使污泥的消化效果更好,如此反复进行循环可使污泥减积 80%;当污泥返消化完成以后,关闭真空泵3、污泥提升管4和污泥返流管5, 开启残泥排出管6上的控制阀门7,剩余的20%残泥将通过残泥排出管6进 入残泥浓縮池2后进行脱水,形成的水和其他液体通过残泥浓縮池2底部的 滤液排出管8排出,剩余的残泥可做成复合生物菌种载体,加上辅料即可制 成复合生物菌种产品,制成复合生物菌种产品可返回工程构筑物的污泥斗中 用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也可投入江、河、湖以及水库等自然水体中,起到 净化自然水的作用。用户可根据各类污水水质和污泥的产生量自行决定污泥 返消化次数和间隔时间,可每天使污泥循环往复1一2次,也可隔几天或者一 个月进行一次污泥返消化。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污泥收集器(1)和残泥浓缩池(2)构成,所述污泥收集器(1)安装有真空泵(3)、污泥提升管(4)、污泥返流管(5)和残泥排出管(6);所述污泥收集器(1)和残泥浓缩池(2)通过残泥排出管(6)相接通;所述污泥提升管(4)、污泥返流管(5)和残泥排出管(6)均安装有控制阀门(7)。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 空泵(3)安装于污泥收集器(1)的顶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 泥返流管(5)和残泥排出管(6)均安装于污泥收集器(1)的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残 泥浓縮池(2)位于污泥收集器(1)的下方。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残 泥浓縮池(2)的底部安装有滤液排出管(8)。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 泥收集器(1)上安装有液位计(9)。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 泥收集器(1)为钢质空腔容器。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 泥收集器(1)上设置有用于投放生物细胞的投放孔(10)。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 放孔(10)上安装有密封盖(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该全自动污泥返消化系统主要由污泥收集器(1)和残泥浓缩池(2)构成,所述污泥收集器(1)安装有真空泵(3)、污泥提升管(4)、污泥返流管(5)和残泥排出管(6);所述污泥收集器(1)和残泥浓缩池(2)通过残泥排出管(6)相接通;所述污泥提升管(4)、污泥返流管(5)和残泥排出管(6)均安装有控制阀门(7)。本实用新型淘汰了用污泥泵提升污泥的传统工艺,利用真空泵对污泥进行提升,使污泥进行自循环和返消化,提高了污泥的处理效率,不易出现故障,可间歇也可连续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C02F11/02GK201400633SQ200920080519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昊 李, 李凤山, 王丛向, 容 田, 毅 田, 田麒麟 申请人:成都市昊麟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