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244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壤的生物稳定化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染土壤的解毒与
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是不能被降解和消除的,而可能经植物或作 物吸收后进入食物链,进而危害牲畜与人体的健康;或经长期渗滤污染地下水而同样造成 永久性污染,这也正是重金属成为土壤或地下水最危险污染物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发现,六 价铬因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及机能与基因的诱变性而变得倍受关注,而且六价铬占重金属污 染的比例与范围都较大。毒理学研究表明,六价铬的生物毒性要高于三价铬几十倍以上,环 境中的理化及生物还原作用和其促进因子可使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从而使其毒性大为下 降。因此,及时将污染土壤中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降低其生物毒性,使其稳定化与固定化, 可以阻断污染土壤中六价铬的向下移动,解除对地下水环境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目前,有限的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修复尚处于实验室或中试阶段,应用污染场地修 复的实例更是少之又少;而在实验室中采用的设备从结构上、材质上、影响因素的控制等方 面都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搅拌、控温、加湿、通风功能的污染土壤的解
毒与清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盖、内壁、底板及保温层,其中内壁的底端与底板相连,顶端设 有可拆卸的上盖,在内壁的外表面缠绕有电加热管,保温层包裹在电加热管上;所述上盖 上分别安装有搅拌电机、进水管及进、排风管,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插入内壁中的转动 轴,在转动轴上设有多个搅拌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多个位于内壁中的喷水头。其中所述电加热管上设有控制其通电加热的温控器;所述内壁为筒状,内壁与 上盖及底板形成盛放污染土壤的空间;所述喷水头位于搅拌桨的上方;搅拌桨为斜切螺旋 结构;所述进、排风管的一端插入内壁中,另一端与风源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牢固,使用便捷,利用搅拌电机驱动转动轴带动搅拌桨搅 拌,使污染土壤中的六价铬还原充分。2.本实用新型具有搅拌、控温、加湿及通风等多种功能,完全满足污染土壤生物修 复所需条件。3.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水头进行加湿,布水更加均勻,还可控制出水量。4.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由搅拌电机、转动轴及搅拌桨实现,结构简单、检修方便,用 电量小;搅拌桨为斜切螺旋式结构,搅拌更加均勻。[0013]5.本实用新型在内壁外缠绕了电加热管,并在电加热管外包裹保温层,加热更加 均勻,易控制装置内温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其中1为进水管,2为搅拌电机,3为温控器,4为保温层,5为电加热管,6为底板, 7为上盖,8为喷水头,9为内壁,10为搅拌桨,11为进风管,12为排风管,13为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盖7、内壁9、底板6、电加热管5、及保温层4, 其中内壁9为中空的圆筒状,其底端与底板6固接,顶端设有可拆卸的上盖7,内壁9与上盖 7及底板6形成盛放污染土壤的空间。在内壁9的外表面缠绕有电加热管5,该电加热管5 上设有控制其通电加热的温控器3。在电加热管5上的外围包裹有保温层4,该保温层4即 为装置的外壁,底端与底板固接,顶端与内壁9的顶端一起与上盖7相连。上盖7上分别安 装有搅拌电机2、进水管1及进、排风管11、12,其中搅拌电机2固定安装在上盖7的上表面, 搅拌电机2的输出轴由上盖7穿过、连接有转动轴13,该转动轴13位于内壁9中的所述空 间,在转动轴13上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为两个)上下设置搅拌桨10。搅拌桨10为斜切螺 旋式结构,各搅拌桨10以转动轴13同轴。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与水源相连通,另一端分成 多个(本实施例为两个)支管由上盖7插入至内臂9的空间中,每个支管的端部分别设有 喷水头8,喷水头8位于搅拌桨10的上方。进、排风管11、12的一端插入内壁9中,另一端 与风源(如风机)相连通。本实施例的进、排风管11、12及两个喷水头8位于同一圆上,该 圆以转动轴13为中心,进、排风管11、12对称设置、两个喷水头8对称设置,进风管11与排 风管12的连线垂直于两个喷水头8之间的连线,使得加湿、通风的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卸下上盖7,向内壁9中的空间倒入污染土壤,再加入菌剂,盖紧上盖7。搅拌电机 2工作,驱动转动轴13旋转,进而带动各搅拌桨10搅动土壤和菌剂,利用菌剂将土壤中的六 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同时,水源向进水管供水,由各喷水头8向土壤喷水,保持土壤润湿;风 机通过进风管11通风、再由排风管12排出,保持内壁9的空间处于通风状态。温控器3测 量到内壁9中温度过低时,控制电加热管5通电,对装置内加热,保温层4在电加热管5加 热时起到保温作用。过了 7 28天后,将土壤取出,检测土壤中六价铬的浓度,若高于标准 则继续利用装置进行还原。本实用新型的温控器为市购产品,购置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毅力温控器有限公 司、型号为IB。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层4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一种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7)、内壁(9)、底板(6)及保温层(4),其中内壁(9)的底端与底板(6)相连,顶端设有可拆卸的上盖(7),在内壁(9)的外表面缠绕有电加热管(5),保温层(4)包裹在电加热管(5)上;所述上盖(7)上分别安装有搅拌电机(2)、进水管(1)及进、排风管(11、12),搅拌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有插入内壁(9)中的转动轴(13),在转动轴(13)上设有多个搅拌桨(10);所述进水管(1)上设有多个位于内壁(9)中的喷水头(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5)上 设有控制其通电加热的温控器(3)。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9)为 筒状,内壁(9)与上盖(7)及底板(6)形成盛放污染土壤的空间。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头(8)位 于搅拌桨(10)的上方。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10) 为斜切螺旋结构。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风管 (11、12)的一端插入内壁(9)中,另一端与风源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壤的生物稳定化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染土壤的解毒与清洁装置,包括上盖、内壁、底板及保温层,其中内壁的底端与底板相连,顶端设有可拆卸的上盖,在内壁的外表面缠绕有电加热管,保温层包裹在电加热管上;所述上盖上分别安装有搅拌电机、进水管及进、排风管,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插入内壁中的转动轴,在转动轴上设有多个搅拌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多个位于内壁中的喷水头。本实用新型具有搅拌、控温、加湿及通风等多种功能,结构简单、牢固,使用便捷。
文档编号B09C1/00GK201579251SQ20092035174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冯晓斌, 刘智, 常文越, 张华 , 张帆, 李雄勇, 王磊, 袁英兰, 赵光辉, 赵微, 陈晓东 申请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