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726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城乡小规模污水处理的 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处理按其原理,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三类。近百年来,污水预处 理采用的基本格局是污水进水一粗格栅一集水井一提升泵房(或潜水泵)一细格栅一沉 砂池。粗格栅的功能是除去> 20mm的大固体颗粒,为提升泵提供正常工作条件;集水井和 提升泵的功能是将污水一次性提升到后续处理所需要的高程;细格栅的功能是除去> 3 5mm的细固体颗粒;沉砂池的功能是除去粒径>0. 2mm的砂粒。由于城乡生活污水水质变化 相对不大、水量少、成分相对稳定,采用单一厌氧、生物膜法或活性污泥法工艺需要初沉池, 二沉池,构筑物数量增多,占地面积增大,相应设备增加,土建与设备费用大,技术相对成熟 的规模化传统生物处理法较不适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城乡小规模污水处理成本过高,设备复杂等问题,提供 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大幅缩短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减少工程投资和占地,降低污 水处理的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整体 设置于地下,包括进水管、格栅池、厌氧生化池、滤池和出水管,其中进水管用于将污水排入 格栅池,格栅池中的水排出后从厌氧生化池的上端注入,厌氧生化池的水排出后从滤池的 下端进入,出水管位于滤池的侧壁上端。所述滤池内中部设置为过滤材料层。所述厌氧生化池内部分隔为多个流道,各流道底部为穿水孔,中部设置有过水孔。从上述结构特征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改 进,采用集成性格栅池整合格栅和沉砂池的功能,使整个装置更为简化;厌氧生化池采用多 流道多反应界面的设计,通过设置过水孔和穿水孔,有效的保证了污水的处理效果;本实用 新型的滤池采用高效的吸附材料(比表面积大),下进上出的设计,中间层为吸附材料层, 其优点是集沉淀、过滤、吸附、出水功能为一体,有效净化水质;本实用新型具有因地制宜、 灵活多样、无需动力、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于城乡生活污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附图以及结合实例的方式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是进水管2是格栅池3是厌氧生化池4是滤池 5是出水管6是过滤材料层[0012]7是穿水孔8是过水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 进一步的说明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整体设置于地下,包括进水管1、格栅池2、 厌氧生化池3、滤池4和出水管5,其中进水管1用于将污水排入格栅池2,格栅池2中的水 排出后从厌氧生化池3的上端注入,厌氧生化池3的水排出后从滤池4的下端进入,出水管 5位于滤池4的侧壁上端。所述滤池4内中部设置为过滤材料层6,过滤材料层6采用高效的吸附材料,比表 面积大,过滤吸附效果更好。为了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厌氧生化池3内部分隔为多个流道,各 流道底部为穿水孔7,中部设置有过水孔8,采用多流道多反应界面的设计,充分的保证了 污水的有效处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 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 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权利要求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设置于地下,包括进水管(1)、格栅池(2)、厌氧生化池(3)、滤池(4)和出水管(5),其中进水管(1)用于将污水排入格栅池(2),格栅池(2)中的水排出后从厌氧生化池(3)的上端注入,厌氧生化池(3)的水排出后从滤池(4)的下端进入,出水管(5)位于滤池(4)的侧壁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4)内中部 设置为过滤材料层(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化池(3)内部分隔为多个流道,各流道底部为穿水孔(7),中部设置有过水孔(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城乡小规模污水处理成本过高,设备复杂等问题,大幅缩短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减少工程投资和占地,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整体设置于地下,包括进水管、格栅池、厌氧生化池、滤池和出水管,其中进水管用于将污水排入格栅池,格栅池中的水排出后从厌氧生化池的上端注入,厌氧生化池的水排出后从滤池的下端进入,出水管位于滤池的侧壁上端;所述滤池内中部设置为过滤材料层;所述厌氧生化池内部分隔为多个流道,各流道底部为穿水孔,中部设置有过水孔。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城乡小规模污水的处理。
文档编号C02F9/14GK201737814SQ20102026726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2日
发明者宋宝增, 徐庆元, 李国才, 李洪, 田智, 符安, 胡晓, 苏培根, 谌戡, 赵绍燕, 邓相玉 申请人:四川省科学城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