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高藻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556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高藻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工程中的一种可应对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高藻原水组合強化处理装置,针对原水冬季低温低浊、夏季出现短时间金属离子升高和高藻的情况,采取季节性组合强化处理实现高效节能处理的目标。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供水工程的取水水质差异较大,其中以湖泊和大型水库为代表的低浊原水,其水质往往随着季节变化呈现较大差异,对生产运行造成一定困扰。冬季低浊期间混凝沉淀效果差,造成沉淀池出水浊度有时甚至高于进水浊度,加重过滤エ艺的负担;夏季由于水温上升造成水体底部淤泥中富集的金属离子等物质自水中析出,水中溶解氧也相对较 低,有时还伴有高藻情况发生。原水水质的变化易于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造成出厂水色度、金属离子超标,藻类穿透处理工艺进入清水库和管网。目前,针对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原水作为饮用水水源的自来水厂采用一般常规处理工艺,当冬季浊度小于10NTU且气温低于5°C、夏季水中溶解氧低于7mg/l、铁离子超过
0.6 mg/ 、锰离子超过O. 3 mg/ 、藻类超过100万个/升吋,难以达到新的出厂水水质标准,需要进行组合強化常规处理措施。因此水厂的エ艺组合,必须适应季节性水质变化,采取常规混凝沉淀、曝气或气浮、砂滤和超滤的强化处理工艺,通过水质监控中心和管理控制中心协同确定是否超越运行,发挥组合エ艺优势,克服エ艺流程受藻类、浊度和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达到令人满意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高藻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能够解决金属离子、藻类、浊度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网、混合池,絮凝沉淀池、气浮池、提升泵房、曝气池、砂滤池、超滤膜组、清水池、送水泵房和配水管网,其特征在于在絮凝沉淀池和气浮池之间设置第一阀门,在絮凝沉淀池的输出端和超滤膜组之间设置第二阀门,在絮凝沉淀池的输出端和提升泵房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三阀门,在提升泵房的输出端和曝气池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四阀门,在提升泵房的输出端和砂滤池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五阀门,在进水管网设置水质监测点。本实用新型针对原水水质季节性金属污染及低浊的特性对常规混凝沉淀、提升、曝气、气浮、过滤和超滤エ艺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強化常规处理体系,通过水质监控中心对原水、沉淀池出水和超滤出水进行监控,通过管理控制中心实现流程切換和药剂投加量控制。该装置的优点在于在进水管网设置水质监测点,可以根据水质实际情況,控制阀门的开闭,在原水水质较好时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的短流程エ艺,实现节能运行和简化生产管理的目标;在季节性水质变化时,采用全套エ艺流程,确保出厂水质,总体流程体现生产运行的灵活性和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曝气池内可设置填料提高充氧效率。提升泵房出水端可考虑一定高差的水头跌落,起到跌落充氧作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为混合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为ー种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高藻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网I、混合池2,絮凝沉淀池3、提升泵房4、曝气池5、砂滤池6、超滤膜组7、清水池8、送水泵房9和配水管网10,其特征在于在絮凝沉淀池3的输出端和气浮池11之间设置第一阀门,在絮凝沉淀池3的输出端和超滤膜组7之间设置第二阀门,在絮凝沉淀池3的输出端和提升泵房4之间设置第三阀门,在进水管网I设置水质监测点。当水质监控中心19监测到原水浊度大于等于10NTU、气温大于等于5°C、溶解氧大于等于7!^/1、铁离子小于等于0.6 mg/ 、锰离子小于等于O. 3 mg/ 且藻类小于等于100万个/升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而第二阀门打开,絮凝沉淀池3输出端与超滤膜组7的输入端连接,超滤膜组7的输出端与清水池8连接,清水池8通过送水泵房9连接配水管网10。此时混合池2采用机械混合方式。设置水质监控中心19对原水I、絮凝沉淀池3出水和超滤膜组7出水的水质进行监控;在絮凝沉淀池3出水设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进行流程切換,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可采用电动控制阀;设置管理控制中心20对各加药点及阀门进行投药量和流程控制。当水质监控中心19监测到原水浊度小于10NTU或气温小于5°C或溶解氧小于7mg/l或铁离子大于O. 6 mg/ 或锰离子大于O. 3mg/1,且藻类小于等于100万个/升吋,管理控制中心20控制第一阀门12和第二阀门13关闭,第三阀门14打开,第四阀门15打开、第五阀门16关闭,即在絮凝沉淀池3的输出端与超滤膜组7的输入端之间先加设提升泵房4进行提升,提升泵房4出水进入曝气池5进行曝气充氧以提高溶解氧浓度,曝气池5出水进入砂滤池6过滤以去除金属离子,砂滤池6出水端与超滤膜组7进水端相连,混合池2由机械混合改为曝气充氧混合。当水质监控中心19监测到藻类大于100万个/升时,管理控制中心20控制第一阀门12打开,第二阀门13关闭,第三阀门14关闭,第四阀门15关闭、第五阀门16打开,可在沉淀池的输出端与超滤膜组7的输入端之间先加设气浮池11进行气浮除藻,气浮池11出水接入提升泵房4进行提升,提升泵房4出水进入砂滤池6过滤以去除金属离子,砂滤池6出水端与超滤膜组7进水端相连,混合池2由机械混合改为曝气充氧混合。本实用新型在混合池的进水端设置加药点,在砂滤池的进水端设助滤剂投加点,清水池前设消毒剂投加点。混合池2池前投加氯或ニ氧化氯、高锰酸钾(复合盐)、粉末活性炭(粉炭)、矾并在池中投加助凝剂(一般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碳可视原水水质试验决定是否需要投加,其余药剂均需投加,參考投加药剂量氯的投加量约2mg/l,ニ氧化氯的投加量约lmg/1,高猛酸钾的投加量约I 2mg/l,粉末活性碳的投加量约5 10mg/l,帆的投加量约20 30mg/l,助凝剂可采用PAM,投加量约O. I O. 2mg/l);砂滤池6前投加助滤剂17 (助滤剂可采用聚合氯化铝,投加量约3 5mg/l);清水池8前投加氯或ニ氧化氯12消毒。(氯的投加量约2 3mg/l,ニ氧化氯的投加量约I 2mg/l)。本实用新型还在絮凝沉淀池的出水端,超滤膜组的出水端设置水质监测点,由管理控制中心20根据水质检测中心19在水质监测点检测水质数据进行调节具体加药量,一般控制絮凝沉淀池出水浊度小于2NTU ;超滤膜组出水浊度小于O. 1NTU,铁离子小于O. 3 mg/ ,锰离子小于O. I mg/1。原水通过进水管21进入混合池2,混合池2内设置曝气混合管路18、助凝剂投加点17、混合搅拌机23和出水堰24,出水通过出水管22接入絮凝沉淀池3。管理控制中心控制混合池运行模式,当采用机械混合时,启动混合搅拌机23,关闭曝气混合管路18 ;采用曝气充氧混合时关闭混合搅拌机23,启动曝气混合管路18。曝气充氧混合时,空气量按照气 水比为O. 3 I. 3。其余絮凝沉淀池、气浮池、砂滤池、曝气池、超滤膜组、清水池和送水泵房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网、混合池,絮凝沉淀池、气浮池、提升泵房、曝气池、砂滤池、超滤膜组、清水池、送水泵房和配水管网,其特征在于在絮凝沉淀池和气浮池之间设置第一阀门,在絮凝沉淀池的输出端和超滤膜组之间设置第二阀门,在絮凝沉淀池的输出端和提升泵房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三阀门,在提升泵房的输出端和曝气池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四阀门,在提升泵房的输出端和砂滤池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五阀门,在进水管网设置水质监测点。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絮凝沉淀池的出水端,超滤膜组的出水端设置水质监测点。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池内设置曝气混合管路、助凝剂投加点、混合搅拌机和出水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混合池的进水端设置加药点,在砂滤池的进水端设助滤剂投加点,清水池前设消毒剂投加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季节性金属污染的低浊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絮凝沉淀池和气浮池之间设置第一阀门,在絮凝沉淀池的输出端和超滤膜组之间设置第二阀门,在絮凝沉淀池的输出端和提升泵房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三阀门,在提升泵房的输出端和曝气池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四阀门,在提升泵房的输出端和砂滤池的输入端之间设置第五阀门,在进水管网设置水质监测点。该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水质实际情况,在原水水质较好时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的短流程工艺,实现节能运行和简化生产管理的目标;在季节性水质变化时,采用全套工艺流程,确保出厂水质,总体流程体现生产运行的灵活性和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
文档编号C02F9/04GK202465420SQ2012200519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张红辉, 徐俊, 许嘉炯, 邬亦俊, 郑国兴, 雷挺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