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流式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749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流式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是针对可生化性有机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271267.6公开了一种“自制气升式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包括有筒形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的底部接通有蓄水池,反应器的顶部接通有出水池,反应器内设有内循环管,内循环管的底部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外连接有隔膜式气泵,内循环管的顶部设有导流筒,反应器由上而下分为上升区、下降区与气一液一固三相分离区。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201327. X公开了一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反应器”,流化床腔位于颗粒活性炭的上方,流化床腔的上部设置有折流板I和折流板II,集水槽位于流化床腔的顶部,集水槽的底部设有集水槽出水管,颗粒活性炭的底部设有集水箱,下水管与集水箱连接,出水管连接在集水箱的下部,污水进水管连接在分离室的上部,气液固混合管的底部设有氧气进管,气液固混合管的下部设有配水管。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20155904. 7公开了 “一种新型三相内循环生物废水处理流
化床装置”,它是由床体、提升管、导流管、气体喷嘴、进水口、排水口、进气口、排气口和排污口组成,床体的顶端有排气口,其上段右侧有排水口,提升管安置在床体内的下部,其上端部分嵌套在导流管的下部,床体下部左侧有进水口,其下端有进气口和排污口,进气口与气体喷嘴相通,气体喷嘴安置在提升管内的下端,床体的底端呈锥形结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首先由荷兰帕克公司开发应用。该流化床采用圆形,高度与直径比大,一般采用射流器在流化床底部混合布水同时布气,因使用射流器能耗较大,且不适合市政污水等大水量处理工艺。目前广泛应用的生物膜法工艺有生物曝气滤床、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床。而生物曝气滤床因需定期反洗使操作烦杂。生物接触氧化床虽解决了污泥膨胀现象,但生物填料要定期更换,并需增加污泥回流动力装置。为此开发一种高效生物反应器对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推流式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推流式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由池体、进水堰、出水堰、导流板、孤形整流板、出水整流板和曝气装置构成,池体为向上敞口,由共用墙将其分隔为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进水堰位于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上部始端,进水堰底部连接进水管,出水堰位于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上部末端水面,出水堰底部连接出水管,进水堰的堰口高于出水堰的堰口,共用墙低于出水堰的堰口,导流板、孤形整流板、出水整流板分别纵向与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孤形整流板和出水整流板位于导流板上方,曝气装置是微孔管,为多根,横向固定在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底部。结构原理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共用墙将池体分隔成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通过增加共用墙,可以增加生物流化床的级数。通过进水堰连续进水,使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液位得到提升,越过共用墙,实现水体推流。在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内可以填充陶粒载体。生物流化床内分别在底部设曝气装置,用导流板分隔成中段曝气提升区和两端回流区,曝气提升区上部液面下设置孤形整流板,利用气液提升动力改变液体运动方向,提高液体内循环速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推流式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结构合理,使得流化性能好,反应器大部分载体参与循环流动,因此不存在床中载体分层现象。各载体在床中所受到的磨 擦、剪切基本相同,载体流化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这为均匀的生物膜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大量液体循环会夹带一些细小的气泡,这样使气-液接触时间延长,从而提高了氧的转移效率,使得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大为降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_池体,2-进水堰,3-出水堰,4-导流板,5-孤形整流板,6-出水整流板,7-曝气装置,8-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10-进水管,11-出水管,12-共用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级推流式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所述的池体I为向上敞口形,由共用墙12将其分隔为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通过增加共用墙来增加生物流化床的级数。进水堰2位于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的上部始端,进水堰2底部连接进水管10,污水经进水堰2均匀进入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的回流一区与池内污水和陶粒即生物载体混合,经导流板4的分隔进入中段曝气提升区,在曝气提升时经曝气提升区上部液面下孤形整流板5的作用使污水和生物载体实现内循环;部分污水和生物载体进入回流二区,空气从回流区上部的孤形整流板5敞口区溢出。同时在回流二区,与进水堰2进入的等量污水整流后载体经沉淀区底部回流缝流入回流二区,污水与磨擦、剪切脱落的生物膜一起推流进入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的回流一区与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池内污水和生物载体混合,周而复至。由于反应器在中段曝气提升区的截面积小于在整个床的截面积、同时大量液体循环会夹带一些细小的气泡,这样使气-液接触时间延长,从而提高了氧的转移效率。出水堰3位于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上部末端水面,出水堰3底部连接出水管11,进水堰2的堰口高于出水堰3的堰口,共用墙12低于出水堰3的堰口,池末端出水由于采用了整流和出水堰方式,从而提高了载体沉降效果。导流板4、孤形整流板5、出水整流板6分别纵向与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孤形整流板5和出水整流板6位于导流板4上方,曝气装置7是微孔管,为多根,横向固定在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的底部。每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内的生物量可通过填充陶粒载体量来控制。陶粒载体的粒径为O. 6 1mm,填充量以载体不越过共用墙为准。本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更为详细的描述,并不因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推流式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由池体(I)、进水堰(2)、出水堰(3)、导流板(4)、孤形整流板(5)、出水整流板(6)和曝气装置(7)构成,池体(I)为向上敞口,由共用墙(12)将其分隔为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进水堰(2)位于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的上部始端,进水堰(2)底部连接进水管(10),出水堰(3)位于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上部末端水面,出水堰(3)底部连接出水管(11),进水堰(2)的堰口高于出水堰(3)的堰口,共用墙(12)低于出水堰(3)的堰口,导流板(4)、孤形整流板(5)、出水整流板(6)分别纵向与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孤形整流板(5)和出水整流板(6)位于导流板(4)上方,曝气装置(7)是微孔管,为多根,横向固定在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是针对可生化性有机废水的处理装置。本推流式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由池体1、进水堰2、出水堰3、导流板4、孤形整流板5、出水整流板6和曝气装置7构成,池体1为向上敞口,由共用墙12将其分隔为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进水堰2位于8的上部始端,进水堰2底部连接进水管10,出水堰3位于9上部末端水面,出水堰3底部连接出水管11,进水堰2的堰口高于出水堰3的堰口,共用墙12低于出水堰3的堰口,导流板4、孤形整流板5、出水整流板6分别纵向与8和9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孤形整流板5和出水整流板6位于导流板4上方,曝气装置7是微孔管,为多根,横向固定在第一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8和第二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9的底部。
文档编号C02F3/12GK202576074SQ20122025434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周建伟 申请人:周建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