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与方法

文档序号:487511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与方法
【专利摘要】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与方法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本发明接种剩余污泥到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中,将碱溶液泵入并启动搅拌器,碱溶液为间断进药。发酵液从顶部排出并进入外部沉淀区,同时A-A-O系统中一定比例的硝化液在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外部沉淀区进行预反硝化脱氮,沉淀区出水在中沉池进行N、P回收,发酵液泥水分离后进入A-A-O系统进行脱氮除磷处理。A-A-O系统剩余污泥回流至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内部反应区。培养条件:温度20-30℃,pH=9-10,溶解氧0-0.1mg/L。本发明解决了活性污泥发酵产酸量低的问题,又解决了A-A-O脱氮除磷系统碳源不足的问题。本方法将厌氧发酵技术、厌氧/缺氧/好氧、物理沉淀、化学沉淀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专利说明】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与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通过水解酸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等共同作用,实现污泥发酵液作为碳源供给A-A-O脱氮除磷系统,弥补了系统碳源不足导致脱氮除磷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污泥发酵系统通过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分解、溶解等作用实现了污泥减量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A-A-O工艺是污水处理厂在进行脱氮除磷、去除COD的一种常用工艺,其工艺简单、处理效果稳定,但是随着污水处理厂接收的污水性质及国家对污水排放及污泥处理政策的改变,A-A-O工艺面临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如,因碳源不足脱氮和除磷不能两得,因投加外碳源增加运行成本,因污泥产量过大,污泥处理厂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污泥填埋、焚烧等处理。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解决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及污泥处理问题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难题。
[0003]剩余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污泥中的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可以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氢气、甲烷等物质,其中挥发性脂肪酸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补充碳源,污泥厌氧消化的同时还可有效的将污泥减量。
[0004]若将污泥厌氧发酵及A-A-O脱氮除磷处理紧密结合,不仅解决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大幅 度降低剩余污泥量。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A-A-O脱氮除磷系统碳源不足、反硝化脱氮与聚磷作用不能良好共存的问题以及A-A-O工艺剩余污泥难处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污泥厌氧消化也作为补充碳源进入A-A-O系统,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将A-A-O系统中的硝化液一部分回流至污泥厌氧消化装置之沉淀区预缺氧处理,进行前期反硝化脱氮处理,不仅减小溶解氧对聚磷菌释磷的影响,同时强化聚磷菌在缺氧区反硝化除磷作用。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污泥发酵系统-反应区,不仅为系统中水解酸化菌提供基质,同时也减少了污泥的排放量。
[0006]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如下:
[0007]装置包括: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1,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中沉池3,二沉池4,发酵污泥箱5,稀释水箱6,产水箱7,污泥箱8,碱剂箱9,磷酸盐药剂箱10,镁盐药剂箱11,发酵设备搅拌器12,A-A-O系统搅拌器13,第一 pH测定仪14、0RP测定仪15,第一 DO测定仪16,第二 pH测定仪17,第一气体流量计18,第二气体流量计19,第一曝气装置20,第二曝气装置21,第二 DO测定仪22 ;第一硝化液回流泵2.1,第二消化液回流泵2.2,第一污泥回流泵4.1,第二污泥回流泵4.2,第一发酵污泥泵5.1,第二发酵污泥泵5.2,稀释泵6.1,供水泵7.1,污泥泵8.1,碱剂泵9.1,磷酸盐药剂泵10.1,镁盐药剂泵11.1 ;[0008]所述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是由变型SBR及沉淀池组合设备,SBR设置在内部为内部反应区,沉淀池设置在外部为外部沉淀区;内部沉淀区内设置第一曝气装置20,发酵设备搅拌器12,第一 pH测定仪14、0RP测定仪15、第一 DO测定仪16 ;外部沉淀区内设置第二 PH测定仪17 ;其中发酵污泥箱5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5.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发酵污泥箱5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5.2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稀释水箱6通过稀释泵6.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污泥箱8通过污泥泵8.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污泥箱8通过第二污泥泵4.2与二沉池4相连;碱剂箱9通过碱剂泵9.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出水自流入中沉池3相连;磷酸盐药剂箱10通过磷酸盐药剂泵
10.1与中沉池3相连;镁盐药剂箱11通过镁盐药剂泵11.1与中沉池3相连;中沉池3通过管道与产水箱7相连;产水箱7通过供水泵7.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相连;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设置第一出水口 1.1,第二出水口 1.3,第三出水口 1.4;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设置出水口 1.2 ;
[0009]所述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分为3部分,第一格为厌氧段,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为缺氧段,第五格、第六格、第七格、第八格为好氧段;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内设置A-A-O系统搅拌器13,第五格内设置第二 DO测定仪22,第五格、第六格、第七格、第八格内设置填料,填料比为40% ;其中第八格通过第一硝化液回流泵2.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第二格相连,第八格通过第二硝化液回流泵2.2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第八格出水口与二沉池4相连;二沉池4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4.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第一格相连,二沉池4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4.2与污泥箱8相连。
[0010]应用所述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如下,包括以下步骤:
[0011]I)取SBR中试污泥为污泥发酵装置和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初期启动污泥,首先清洗SBR中试污泥,以去除污泥中无机颗粒、SCOD, NH4-N, NO3-N物质;清洗后发酵装置污泥浓度 MLSS=9000-10000mg/L、SC0D=30_40mg/L,反应器温度为 20_30°C,pH=9_10 ;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污泥浓度MLSS=2000-3000mg/L、SC0D=30-40mg/L,反应器温度为20_30°C,pH=6.5-7.5, A-A-O系统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体积比,即V厌:
=1.5:4.5:4,控制系统内的C/N质量比,即C/N=4-5,好氧段D0=2_3mg/L ;
[0012]2)用于发酵装置污泥存储污泥箱8中;配制lmOl/L-2mOl/LNa0H溶液于碱剂箱9中,启动污泥泵8.1将污泥箱8中的剩余污泥打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反应区内,同时启动碱泵9.1将NaOH溶液泵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反应区中,启动发酵设备搅拌器12以30rmp/min的速度搅拌,使碱液与污泥混合均匀,同时进行SCOD、TVFA, NH4-N,P043_ 指标测定,当发酵 7-9 天时反应器内 SC0D=3000-3500mg/L、TVFA=1000-1500mgSC0D/L、NH4-N=200-250mg/L、PO广=50_55mg/L 且维持 5_6 天,反应器内污泥龄 SRT=5_10 天,定期从排泥口 1.2排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排泥比为10:1即内部反应区体积:排泥体积=10:1 ;启动污泥泵8.1,泵入等量的新鲜污泥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排出的发酵污泥置入外部沉淀区,启动稀释泵6.1从稀释水箱6将生活污水送至外部沉淀区进行稀释,稀释液自流进入中沉池3,同时启动磷酸盐药剂泵10.1将lmol/L的NaHPO4从磷酸盐药剂箱10通过磷酸盐药剂泵10.1与中沉池连接,启动镁盐药剂泵11.1将ImoVLMgCl2从镁盐药剂箱11通过镁盐药剂泵11.1与中沉池连接,使MgCl2、NH4-N和P043_在中心管内形成鸟粪石沉淀,并在中沉池底部进行回收;中沉池产水自流入产水箱7,产水箱7通过供水泵7.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连接;启动第一消化液回流泵2.1,将硝化液回流至A-A-O有缺氧段第一格,其回流比为100% ;启动第二硝化液回流泵2.2,将硝化液回流至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其回流比为250% ;启动第一污泥回流泵4.1,将污泥回流至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其厌氧段回流比为80% ;启动第二污泥水流泵4.2,将污泥回流至污泥箱8,其回流比为20%,并通过污泥泵8.1将污泥泵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启动第一发酵污泥泵5.1将外部沉淀区发酵污泥回流至发酵污泥箱5再经第二发酵污泥回流泵5.2将发酵污泥回流至一体化设备内部反应区。
[0013]本发明优点:
[0014]1、发酵设备外侧的预缺氧处理,使部分硝化液在发酵装置沉淀区内利用碳源提前反硝化脱氮,缓解了缺氧段内反硝化脱氮及反硝化吸磷碳源不足问题。
[0015]2、设置中沉池,并在中沉池中心管处投加MgCl2、NaHPO4形成高纯度鸟粪石,并在中沉池底沉淀回收,进行nh4-n、PO43^的去除。
[0016]3、发酵设备外侧的预缺氧处理,提前反硝化脱氮,去除进水中少量的氧气,保证了厌氧段的厌氧环境,使聚磷菌在厌氧段充分释磷,储存大量的PHB,为后续吸磷提供能量。
[0017]4、将剩余污泥回流至厌氧发酵装置,一方面解决了发酵装置菌种及发酵基质问题,同时解决剩余污泥排放问题。
[0018]5、以发酵液为碳源,解决脱氮除磷系统碳源短缺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1,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第一硝化液回流泵-2.1,第二硝化液回流泵-2.2,中沉池_3,二沉池_4,第一污泥回流泵-4.1,第二污泥回流泵-4.2,发酵污泥箱_5,第一发酵污泥泵-5.1,第二发酵污泥泵-5.2,稀释水箱-6,稀释泵-6.1,产水箱_7,供水泵-7.1,污泥箱_8,污泥泵-8.1,碱剂箱_9,碱剂泵-9.1,磷酸盐药剂箱-10,磷酸盐药剂泵-10.1,镁盐药剂箱-11,镁盐药剂泵-11.1,发酵设备搅拌器-12,A-A-O系统搅拌器-13,第一 pH测定仪14、ORP测定仪-15,第一 DO测定仪-16,第二 pH测定仪-17,第一气体流量计-18,第二气体流量计-19,第一曝气装置-20,第二曝气装置-21,第二 DO测定仪-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包括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1,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第一硝化液回流泵2.1,第二硝化液回流泵2.2,中沉池3,二沉池4,第一污泥回流泵4.1,第二污泥回流泵4.2,发酵污泥箱5,第一发酵污泥泵5.1,第二发酵污泥泵
5.2,稀释水箱6,稀释泵6.1,产水箱7,供水泵7.1,污泥箱8,污泥泵8.1,碱剂箱9,碱剂泵9.1,磷酸盐药剂箱10,磷酸盐药剂泵10.1,镁盐药剂箱11,镁盐药剂泵11.1,发酵设备搅拌器12,A-A-O系统搅拌器13,第一 pH测定仪14、ORP测定仪15,第一 DO测定仪16,第二 pH测定仪17,第一气体流量计18,第二气体流量计19,第一曝气装置20,第二曝气装置21,第二 DO测定仪22。
[0022]其中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分两部分,分别为内部反应区、内部沉淀区。内部沉淀区设置第一曝气装置20,发酵设备搅拌器12,第一 pH测定仪14、0RP测定仪15与第一 DO测定仪16。外部沉淀区设置第二 pH测定仪17。其中发酵污泥箱5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5.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发酵污泥箱5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5.2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稀释水箱6通过稀释泵6.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污泥箱8通过污泥泵8.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污泥箱8通过污泥泵4.2与二沉池4相连。碱剂箱9通过碱剂泵9.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出水通过水管与中沉池3相连。磷酸盐药剂箱10通过磷酸盐药剂泵10.1与中沉池3相连。镁盐药剂箱11通过镁盐药剂泵
11.1与中沉池3相连。中沉池3通过管道与产水箱7相连。产水箱7通过供水泵7.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相连。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设置第一出水口 1.1,第二出水口 1.3,第三出水口 1.4,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设置出水口 1.2。
[0023]其中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分为3部分,第一格为厌氧区,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为缺氧段,第五格、第六格、第七格、第八格为好氧段。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内设置A-A-O系统搅拌器13,第五格内设置第二 DO测定仪22,第五格、第六格、第七格、第八格内设置聚乙烯圆环填料。第八格通过第一硝化液回流泵2.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第二格相连,第八格通过第二硝化液回流泵2.2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第八格出水自流进入二沉池4。二沉池4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4.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第一格相连,二沉池4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4.2与污泥箱8相连。
[0024]实施案例
[0025]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内部反应区体积为20L,外部沉淀区体积为75L。
[0026]A-A-O脱氮除磷系统体积为40L,HRT=IOh, SRT=15d,Α_Α_0脱氮除磷系统进水为北京工业大学家属区化粪池污水,其指标为SC0D=200-300mg/L、NH4-N=55-60mg/L、N03-N=0mg/L、N02_N=0mg/L、PO43 =5-7mg/L0
[0027]I)取SBR中试污泥为污泥发酵装置及A-A-O初期启动污泥,首先清洗SBR中试污泥,以去除污泥中无机颗粒、SCOD, NH4-N, NO3-N物质。清洗后发酵装置污泥浓度MLSS=9000-10000mg/L、SC0D=30-40mg/L,反应器温度为 20_30°C,pH=9_10。A-A-O 反应器污泥浓度 MLSS=2000-3000mg/L、SC0D=30-40mg/L。A-A-O 反应器温度控制在 20-30°C,pH 控制在6.5-7.5。系统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体积,Vk:V缺..Vff=L 5:4.5:4,控制系统内的C/N质量比,C/N为4-5,好氧段D0=2-3mg/L。
[0028]2)用于发酵装置污泥存储污泥箱8中。配制Imol/LNaOH溶液于碱剂箱9中,启动污泥泵8.1将污泥箱8中的剩余污泥打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反应区内,同时启动碱泵
9.1将NaOH溶液泵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反应区中,启动发酵设备搅拌器12以30rmp/min的速度慢速搅拌,使碱液与污泥混合均匀,同时进行scod、tvfa、nh4-n、po43_指标测定,当发酵 7-9 天时反应器内 SC0D=3000-3500mg/L、TVFA=1000_1500mgSC0D/L、NH4-N=200_250mg/L、P043_=50-55mg/L且可维持5_6天,反应器内污泥龄SRT=8天,定期从排泥口 1.2排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排泥比为10:1即内部反应区体积:排泥体积=10:1。启动污泥泵8.1,泵入等量的新鲜污泥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排出的发酵污泥置入外部沉淀区,启动稀释泵6.1从稀释水箱6将生活污水送至外部沉淀区进行稀释,稀释液自流进入中沉池3,同时启动磷酸盐药剂泵10.1将lmol/L的NaHPO4从磷酸盐药剂箱10通过磷酸盐药剂泵10.1与中沉池连接,启动镁盐药剂泵11.1将ImoVLMgCl2从镁盐药剂箱11通过镁盐药剂泵11.1与中沉池连接,使MgCl2、NH4-N和P043_在中心管内形成鸟粪石沉淀,并在中沉池底部进行回收。中沉池产水自流进入产水箱7,产水箱7通过供水泵7.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连接。启动第一消化液回流泵2.1,将硝化液回流至A-A-O有缺氧段第一格,其回流比为100%。启动第二硝化液回流泵2.2,将硝化液回流至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其回流比为250%。启动第一污泥回流泵4.1,将污泥回流至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其厌氧段回流比为80%。启动第二污泥水流泵4.2,将污泥回流至污泥箱8,其回流比为20%,并通过污泥泵8.1将污泥泵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启动第一发酵污泥泵5.1将外部沉淀区发酵污泥回流至发酵污泥箱5再经第二发酵污泥回流泵5.2将发酵污泥回流至一体化设备内部反应区。
[0029]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发酵后污泥发酵液水质如下:SC0D=3000-3500mg/L、TVFA=1000-1500mgSC0D/L、NH4-N=200_250mg/L、PO广=50_55mg/L。
[0030]整套系统运行30天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出水投加NaHP04、MgCl2,其出水水质:SC0D=250-300mg/L、NH4-N=55_60mg/L,PO广=5_7mg/L、NO2-N=O-0.5mg/L、NO3-N=0.1-0.5mg/L.[0031]A-A-O 污泥脱氮除磷系统 2 出水水质:SC0D=30-40mg/L、NH4-N=0.1-lmg/L、N03-N=5-10mg/L、NO2-N=O·-0.5mg/L、P043_=0.1-0.5mg/L。
【权利要求】
1.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如下: 装置包括: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1),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中沉池(3),二沉池(4),发酵污泥箱(5),稀释水箱(6),产水箱(7),污泥箱(8),碱剂箱(9),磷酸盐药剂箱(10),镁盐药剂箱(11),发酵设备搅拌器(12),A-A-O系统搅拌器(13),第一 pH测定仪(14)、ORP测定仪(15),第一 DO测定仪(16),第二 pH测定仪(17),第一气体流量计(18),第二气体流量计(19),第一曝气装置(20),第二曝气装置(21),第二 DO测定仪(22);第一硝化液回流泵(2.1),第二消化液回流泵(2.2),第一污泥回流泵(4.1),第二污泥回流泵(4.2),第一发酵污泥泵(5.1),第二发酵污泥泵(5.2),稀释泵(6.1),供水泵(7.1),污泥泵(8.1),碱剂泵(9.1 ),磷酸盐药剂泵(10.1),镁盐药剂泵(11.0 ; 所述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是由变型SBR及沉淀池组合设备,SBR设置在内部为内部反应区,沉淀池设置在外部为外部沉淀区;内部沉淀区内设置第一曝气装置(20),发酵设备搅拌器(12),第一 pH测定仪(14)、ORP测定仪(15)、第一 DO测定仪(16);外部沉淀区内设置第二 PH测定仪(17);其中发酵污泥箱(5)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5.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发酵污泥箱(5 )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5.2 )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稀释水箱(6 )通过稀释泵(6.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污泥箱(8)通过污泥泵(8.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污泥箱(8 )通过第二污泥泵(4.2)与二沉池(4 )相连;碱剂箱(9 )通过碱剂泵(9.1)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相连;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出水自流入中沉池(3)相连;磷酸盐药剂箱(10)通过磷酸盐药剂泵(10.1)与中沉池(3)相连;镁盐药剂箱(11)通过镁盐药剂泵(11.1)与中沉池(3)相连;中沉池(3)通过管道与产水箱(7)相连;产水箱(7 )通过供水泵(7.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 )相连;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设置第一出水口( 1.1 ),第二出水口( 1.3),第三出水口( 1.4);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设置出水`口(1.2); 所述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分为3部分,第一格为厌氧段,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为缺氧段,第五格、第六格、第七格、第八格为好氧段;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内设置A-A-O系统搅拌器(13),第五格内设置第二 DO测定仪(22),第五格、第六格、第七格、第八格内设置填料,填料比为40% ;其中第八格通过第一硝化液回流泵(2.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第二格相连,第八格通过第二硝化液回流泵(2.2)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相连;第八格出水口与二沉池(4)相连;二沉池(4)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4.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第一格相连,二沉池(4)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4.2)与污泥箱(8)相连。
2.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开发内碳源耦合A-A-O脱氮除磷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如下,包括以下步骤: I)取SBR中试污泥为污泥发酵装置和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初期启动污泥,首先清洗SBR中试污泥,以去除污泥中无机颗粒、SCOD, NH4-N, NO3-N物质;清洗后发酵装置污泥浓度 MLSS=9000-10000mg/L、SC0D=30-40mg/L,反应器温度为 20_30°C,pH=9_10 ;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污泥浓度MLSS=2000-3000mg/L、SC0D=30-40mg/L,反应器温度为20-30°C,pH=6.5-7.5,A-A-O系统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体积比,即V厌:V缺:V好=1.5:4.5:4,控制系统内的C/N质量比,即C/N=4-5,好氧段D0=2_3mg/L ;2)用于发酵装置污泥存储污泥箱(8)中;配制lm0l/L-2m0l/LNaOH溶液于碱剂箱(9)中,启动污泥泵(8.1)将污泥箱(8)中的剩余污泥打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反应区内,同时启动碱泵(9.1)将NaOH溶液泵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反应区中,启动发酵设备搅拌器(12)以30rmp/min的速度搅拌,使碱液与污泥混合均匀,同时进行SCOD、TVFA, NH4-N,P043_ 指标测定,当发酵 7-9 天时反应器内 SC0D=3000-3500mg/L、TVFA=1000-1500mgSC0D/L、NH4-N=200-250mg/L、PO广=50_55mg/L 且维持 5_6 天,反应器内污泥龄 SRT=5_10 天,定期从排泥口( 1.2)排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排泥比为10:1即内部反应区体积:排泥体积=10:1 ;启动污泥泵(8.1),泵入等量的新鲜污泥于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排出的发酵污泥置入外部沉淀区,启动稀释泵(6.1)从稀释水箱(6 )将生活污水送至外部沉淀区进行稀释,稀释液自流进入中沉池(3),同时启动磷酸盐药剂泵(10.1)将lmol/L的NaHPO4从磷酸盐药剂箱(10)通过磷酸盐药剂泵(10.1)与中沉池连接,启动镁盐药剂泵(11.1)将ImoVLMgCl2从镁盐药剂箱(11)通过镁盐药剂泵(11.1)与中沉池连接,使MgCl2、NH4-N和PO/—在中心管内形成鸟粪石沉淀,并在中沉池底部进行回收冲沉池产水自流入产水箱(7),产水箱(7)通过供水泵(7.1)与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2)连接;启动第一消化液回流泵(2.1),将硝化液回流至A-A-O有缺氧段第一格,其回流比为100%;启动第二硝化液回流泵(2.2),将硝化液回流至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外部沉淀区,其回流比为250% ;启动第一污泥回流泵(4.1),将污泥回流至A-A-O污泥脱氮除磷系统,其厌氧段回流比为80%;启动第二污泥水流泵(4.2),将污泥回流至污泥箱(8),其回流比为20%,并通过污泥泵(8.1)将污泥泵入厌氧发酵一体化设备(I)内部反应区;启动第一发酵污泥泵(5.1)将外部沉淀区发酵污泥回流至发酵污泥箱(5)再经第二发酵污泥回流泵(5.2)将发酵污泥回流至一体化设备内部反应区。`
【文档编号】C02F9/14GK103663867SQ20131063737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淑莹, 金宝丹, 袁悦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