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806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装置、活性炭过滤器以及反渗透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沉淀装置相连通,所述沉淀装置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与所述反渗透过滤器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且所述反渗透过滤器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其中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包括表面均设有活性炭层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稳压阀;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还连接有增压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稳压阀和增压泵,维持较高水压以及水压的稳定;通过设置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提高活性炭过滤器的过滤质量;再通过设置清洗装置,使得两个过滤器仅需定期清洗,而不需要频繁更换滤芯。
【专利说明】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经过氯化处理后的自来水排出时往往存在污泥,导致自来水浑浊不清且带有颜色;而水中未除去的剩余的氯往往存在一定气味,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现有技术中使用水处理设备对自来水进行处理,其处理过程通常存在以下问题:(I)供水压力不稳定;(2)自来水中存在的污泥无法除去,造成水质变差;(3)由于过滤装置长期使用后容易堵塞,需要人工更换滤芯,影响过滤的效率和质量;(4)若采用反渗透过滤器时,通常需要在输入端接入稳压阀,容易造成出水水压较低,使得用户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水压较高且稳定、过滤效果较好且出水质量高的水处理设备。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装置、活性炭过滤器以及反渗透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沉淀装置相连通,所述沉淀装置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与所述反渗透过滤器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且所述反渗透过滤器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其中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包括表面均设有活性炭层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稳压阀;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还连接有增压泵。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设备,所述沉淀装置的上部为中空的长方体,下部为四棱台;且所述棱台的底面面积小于所述棱台的顶面面积。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设备,所述沉淀装置底部还连通有排泥管。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设备,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还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均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滤芯的内壁围成有容置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固定壳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设备,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活性炭层的固定网。
[0009]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分别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和所述反渗透过滤器相连。
[0010]此外,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还设有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阀门;所述增压泵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之间设有第二阀门;且所述清洗装置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和所述反渗透过滤器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清洗装置的第三阀门。
[0011]实施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稳压阀和增压泵,维持水处理过程中的较高水压以及水压的稳定;通过设置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提高了活性炭过滤器的过滤质量;再通过设置有与活性炭过滤器和反渗透过滤器相连的清洗装置,使得两个过滤器仅需定期清洗,而不需要频繁更换滤芯,提高水处理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的活性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水管1、沉淀装置2、活性炭过滤器8、反渗透过滤器9以及出水管12。其中进水管I与沉淀装置2的进水端相连通;沉淀装置2的出水端与第一过滤池8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连接管4相连通;活性炭过滤器8的出水端与反渗透过滤器9的进水端通过第二连接管10相连通;且反渗透过滤器9的出水端与出水管12相连通。
[0017]具体来说,自来水经过氯气处理后通过进水管I进入沉淀装置2中。其中,沉淀装置2的上部为中空的长方体,下部为四棱台,且棱台的底部面积小于顶部面积,以促进经过氯气处理后的自来水中的污泥进一步沉降。沉淀装置2的底部还连通有排泥管3,用于将沉淀装置2内沉降的污泥排出。
[0018]沉淀装置2与活性炭过滤器8之间的第一连接管4上设有由控制器(图中并未显示)所控制的第一阀门5。其中该控制器可监控水进入沉淀装置2内的时间,从而控制污泥的沉降时间。当水进入沉降装置2内的时间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5打开,从而使得沉降装置2内的上层清液进入活性炭过滤器8中进行过滤。
[0019]如图2所示,活性炭过滤器8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包括均为圆柱形结构的固定壳81、第一滤芯82以及第二滤芯83。其中第一滤芯82与第二滤芯83的表面上均设置有活性炭层(图中并未显示),该活性炭层分别通过固定网(图中并未显示)固定在第一滤芯82和第二滤芯83上。其中,水在活性炭过滤器8内的流动方向具体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管4与活性炭过滤器8的固定壳81相连通,从而使得经过沉淀装置2沉淀后的清水依次流经第一滤芯82和第二滤芯83,进入到第二滤芯83的内壁所围成的容置腔84中,且活性炭过滤器8的出水端与该容置腔84相连通。由此,水经过第一滤芯82和第二滤芯83的两次过滤,充分地去除水中的残余的氯、有害金属离子等。且当第一滤芯82堵塞时,水仍能通过第二滤芯83进行过滤,提高了过滤的安全性。
[0020]进一步如图1所示,水经过活性炭过滤器8过滤后,进入反渗透过滤器9中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以通过反渗透膜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获得纯净的水。为了保证反渗透过滤器9在稳定的水压条件下进行工作,活性炭过滤器8和反渗透过滤器9之间的第二连接管10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和稳定水压的稳压阀11。为了保证出水水压,活性炭过滤器8还连接有由第二阀门7所控制的增压泵6。当第一阀门5打开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7打开,增加泵6开始工作,用于提高活性炭过滤器8的进水压力,从而提高其出水压力。
[0021]其中,活性炭过滤器8和反渗透过滤器9的连接顺序可相互调换。
[0022]水经过反渗透过滤器9的过滤后,再经过出水管12流出,其中出水管12上还设有用于打开和闭合出水管12的出水阀门13。
[0023]此外,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由第三阀门15控制的清洗装置14,该清洗装置14分别与活性炭过滤器8和反渗透过滤器9的底部相连。当需要对活性炭过滤器8和反渗透过滤器9进行清洗时,关闭第一阀门5,并打开第二阀门7和第三阀门15,从而清洗装置14对活性炭过滤器8和反渗透过滤器9进行清洗,延长了两个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使得两个过滤器的滤芯不需要经常更换,从而提高了过滤效率。
[0024]本实用新型的各个装置可全部设置在自来水厂或全部设置在家庭用水终端;也可拆分地分别设置在自来水厂和家庭用水终端,例如沉淀装置2和反渗透过滤器9设置在自来水厂内,而活性炭过滤器8设置在家庭用水终端,且反渗透过滤器9和活性炭过滤器8可分别对应设有清洗装置14 ;反之亦然。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装置、活性炭过滤器以及反渗透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沉淀装置相连通,所述沉淀装置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与所述反渗透过滤器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且所述反渗透过滤器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其中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包括表面均设有活性炭层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稳压阀;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还连接有增压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的上部为中空的长方体,下部为四棱台;且所述棱台的底面面积小于所述棱台的顶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底部还连通有排泥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还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均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滤芯的内壁围成有容置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固定壳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活性炭层的固定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分别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和所述反渗透过滤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还设有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阀门;所述增压泵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之间设有第二阀门;且所述清洗装置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和所述反渗透过滤器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清洗装置的第三阀门。
【文档编号】C02F9/02GK203545797SQ20132063318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王旭光 申请人:深圳市惠盈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