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965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及组件,包括两侧膜片及中间的导流件,所述的导流件是布料式导流件,两侧膜片与导流件构成无骨架的膜滤袋,该膜滤袋的周侧设有一个或两个与滤腔相通的出水口。平板膜元件只由三层或五层薄层构成,若干个平板膜元件依次叠加形成膜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自膜片外进入膜内滤腔,通过导流布或流道布,净水自出水口排出,污染物被隔离在膜片外侧。本实用新型没有支撑板,超薄,成本较低,单位体积填充密度大,在采用通量一致的膜片情况下,即处理同等体积的污水,其消耗的曝气量少,本实用新型相对一般的平板膜,弹性高,较柔软,在曝气时可以轻微振动,自清洁能力强,抗污染。
【专利说明】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及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及组件,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膜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反应器的生物降解作用集于一体的生物化学反应系统,它以超滤或微滤膜组件替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该系统具有处理能力强、固液分离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占地空间小、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目前,MBR工艺在水资源再生利用方面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运用MBR工艺技术来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已突显成效。目前已商品化的MBR分离膜组件结构形式多样,主要有中空纤维帘式、平板式、管式等几大类,而且其应用也各具特点:
[0003]1、中空纤维膜具有单位体积填充密度大,可通过透析液反洗的优点,但却易被水质中的纤维、头发所缠结,而且容易断丝;
[0004]2、传统平板膜虽无缠结问题,也无断丝问题,但由于一般由五层材料构成:2层膜片、2层导流布、I层支撑板即骨架,含有很厚的支撑板,其整体厚度大,单位体积填充密度相对中空纤维膜等小,而且由于支撑板为硬质材料制成,其柔性差,曝气时不能振动,抗污染性能较弱。
[0005]因此开发一种超薄、填充密度大、能耗低、价格低、自清洁能力强的平板膜组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耗低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
[0007]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组件。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包括两侧膜片及中间的导流件,所述的导流件是布料式导流件,两侧膜片与导流件构成无骨架的膜滤袋,该膜滤袋的周侧设有一个或两个与滤腔相通的出水口。
[0010]进一步,所述的导流件为一层导流布或两导流布及中间的流道布组合而成,膜片、导流布及流道布四周用密封胶粘结成一体:其中的一层导流布与两膜片形成三层结构的平板膜,两导流布、流道布与两膜片形成五层结构的平板膜。
[0011]进一步,所述膜片为平板的微滤或超滤膜片,导流布为一层无纺布,而流道布为PET为基布并外涂环氧树脂。
[0012]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组件,是由若干个滤袋式超薄平板膜依次叠加形成,每一平板膜的四个角上设置四个安装定位孔,该定位孔用于穿入连接杆以连接定位各平板膜,连接杆与各定位孔的结合处安装相配合的定位块。[0013]进一步,所述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顶部设有一个出水口,且相邻平板膜的出水口交错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顶部设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平板膜的两出水口设置在内侧,其相邻平板膜的两出水口设置在外侧。
[0015]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自膜片外进入膜内滤腔,通过导流布或流道布,净水自出水口排出,污染物被隔离在膜片外侧。
[00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7]1、平板膜元件只由三层或五层薄层构成,没有支撑板,超薄,单位体积填充密度大,在采用通量一致的膜片情况下,即处理同等体积的污水,其消耗的曝气量少;
[0018]2、支撑板价格较高,往往与膜片的价格相当,省去支撑板后,平板膜组件的价格下降,成本较低;
[0019]3、本实用新型平板膜相对一般的平板膜,弹性高,较柔软,在曝气时可以轻微振动,自清洁能力强,抗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二层平板膜不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五层平板膜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板膜组件结构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板膜组件侧视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出水口平板膜结构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出水口平板膜结构图;
[0026]图7是双出水口平板膜组件结构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平板膜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包括两侧膜片I及中间的导流件,所述的导流件是布料式导流件,两侧膜片I与导流件构成无骨架的膜滤袋2,该膜滤袋2的周侧设有一个或两个与滤腔相通的出水口 20。如5和图3分别是单出水口平板膜及其组件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导流件可以为一层导流布3,膜片1、导流布3四周用密封胶粘结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导流件还可以是由两导流布3及中间的流道布4组合而成,膜片
1、导流布3及流道布4四周用密封胶粘结成一体。其中的一层导流布与两膜片形成三层结构的平板膜如图1所示,两导流布、流道布与两膜片形成五层结构的平板膜,如图2所示。
[0030]本实用新型的膜片I为平板的微滤或超滤膜片,导流布3为一层无纺布,而流道布4为PET为基布并外涂环氧树脂。
[0031]请参阅图3至图8,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组件5,是由若干个滤袋式超薄平板膜依次叠加形成,每一平板膜(膜滤袋2)的四个角上设置四个安装定位孔21,该定位孔用于穿入连接杆6以连接定位各平板膜,连接杆6与各定位孔21的结合处安装相配合的定位块
22。如图3所示,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顶部设有一个出水口 20,且相邻平板膜的出水口交错设置。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顶部设有两个出水口 20,其中一平板膜的两出水口设置在内侧,其相邻平板膜的两出水口设置在外侧。
[0032]本实用新型膜组件实际上是一种无骨架超薄平板膜组件,包括膜片、导流布、连接杆,平板膜元件只由三层构成,没有支撑板,超薄。另一种结构包括膜片、导流布、流道布、连接杆,平板膜元件由五层构成,含外部两层膜片,内两层导流布及中间的一层流道布。流道布为:PET为基布,外涂环氧树脂。膜片为平板的微滤或超滤膜片。导流布为一层无纺布。
[0033]两片膜片、一片导流布(及流道布)四周用密封胶粘结成一体,成为一个滤袋,多个滤袋通过定位块组合在一起,构成平板膜组件。滤袋平板膜四个角上设置四个安装定位孔,用于传入连接杆,定位,及放置定位块,定位。
[0034]平板膜上端(长边的一端)设置I到2个出水口,用于出水。由于平板膜元件很薄,而出水口具有一定直径,比膜元件要厚很多,若直接紧密排列,则出水口会碰撞。因此,平板膜元件排列成膜组件时,出水口错开,以使得两片膜靠的更近,增加填充密度。
[0035]I个出水口时:出水口设置在一边,然后交错排列。如图3或图5所示。
[0036]2个出水口时:出水口分两种,一种2个出水口在内侧,一种2个出水口在外侧,这样以实现出水口错开,如图7或图8。
[00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污水自膜外进入膜内,通过导流布及流道布,净水自出水口排出,污染物被隔离在膜片外侧。
[003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39]1、平板膜元件只由三层或五层薄层构成,没有支撑板,超薄,单位体积填充密度大,在采用通量一致的膜片情况下,即处理同等体积的污水,其消耗的曝气量少;
[0040]2、支撑板价格较高,往往与膜片的价格相当,省去支撑板后,平板膜组件的价格下降,成本较低;
[0041]3、此平板膜相对一般的平板膜,弹性高,较柔软,在曝气时可以轻微振动,自清洁能力强,抗污染。
[0042]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
1.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膜片及中间的导流件,所述的导流件是布料式导流件,两侧膜片与导流件构成无骨架的膜滤袋,该膜滤袋的周侧设有一个或两个与滤腔相通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件为一层导流布或两导流布及中间的流道布组合而成,膜片、导流布及流道布四周用密封胶粘结成一体:其中的一层导流布与两膜片形成三层结构的平板膜,两导流布、流道布与两膜片形成五层结构的平板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为平板的微滤或超滤膜片,导流布为一层无纺布,而流道布为PET基布并外涂环氧树脂。
4.一种滤袋式超薄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是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若干个滤袋式超薄平板膜依次叠加形成,每一平板膜的四个角上设置四个安装定位孔,该定位孔用于穿入连接杆以连接定位各平板膜,连接杆与各定位孔的结合处安装相配合的定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顶部设有一个出水口,且相邻平板膜的出水口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滤袋式超薄平板膜顶部设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平板膜的两出水口设置在内侧,其相邻平板膜的两出水口设置在外侧。
【文档编号】C02F3/10GK203803384SQ201420044966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王俊川, 俞海桥, 黄德昌, 林嘉填 申请人:厦门绿邦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