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986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集装箱外壳内部的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一安装架上,而产水管道、浓水管道和源水管道则均并排安装在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上方,分别与设置在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上端的产水出口、浓水出口和原水进口连接。如此,既保证了安装的方便性,又省去了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下端的管道安装工序,使得整个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安装大大简化,使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有效提高。
【专利说明】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污水处理是工业发展中必须注重的一个环节,尤其是重工业企业,其排放的污水对环境具有十分巨大的破坏力,如果不在排放之前进行有效的处理,那将对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0003]目前,各企业一般都配置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但是这种污水处理系统都是固定在企业内部,无法移动,如果涉及到需要在野外施工,比如石油开采、勘探等行业,这种固定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在使用时将受到极大的局限性,很难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应这种实际需求,社会上逐渐出现了可移动的污水处理系统,但是,这种污水处理系统受设备自身结构的影响,在安装时很不方便,尤其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膜元件,由于其采用的是上下两端出水的结构,因此其底部必须连接管道,而膜元件的安装空间有限,底部连接管道并不方便,安装起来费时费力,十分麻烦;同时,上下两端均连接管道,还会造成膜元件周围管路纵横交错,显得十分凌乱,这会对后续的维护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膜元件受自身结构影响造成安装麻烦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装箱外壳,以及安装于该集装箱外壳内部并依次连接的原水增压泵、第一保安过滤器、阻垢剂装置、高压泵、循环泵、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以及出水端通过第二保安过滤器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的清洗水箱,和用于控制所述原水增压泵和高压泵工作的配电柜和控制柜,在所述集装箱外壳后端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原水增压泵连接的进水管道和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连接的出水管道,另外,在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该安装架上,其上端分别设置有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同时在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上方则布置有原水管道、产水管道和浓水管道,其中原水管道一端与所述循环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原水进口连接,产水管道一端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上端的产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道连接,而浓水管道则一端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上端的浓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道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道包括产水排放管和浓水排放管,所述产水管道与所述产水排放管连接,而浓水管道则与所述浓水排放管连接。
[0008]再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道为活接管件。[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产水管道和浓水管道并排安装在所述集装箱外壳的内侧壁上。
[0010]优选地,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下端边缘设置有向外水平延伸的伸展部,该伸展部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螺栓孔,而所述安装架上与该伸展部相对应的位置也开设有相应数量的螺栓孔,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与所述安装架固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I)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广。
[0013](2)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膜元件设置在底部的出水口,而将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全部设置在膜元件的上端,如此膜元件在安装时便不用安装底部的管道,而设备安装时,底部的部件由于操作不便,在安装时往往最费时费力,省去底部管道的安装,将可以使设备安装更加方便,使安装效率大大提高;而将出水口全部设置在上端,又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工作,如此一举两得。
[0014](3)本实用新型在集装箱外壳上采用活接管件实现与内外管道的连接,安装、拆卸十分方便。
[0015](4)本实用新型将产水排放管和浓水排放管并排设置在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上端,整齐不凌乱,使集装箱外壳内部更加整洁,为操作人员提供了更加舒心的工作环境,也为后续的系统、设备维护提供了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0017]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18]1-集装箱外壳,2-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3-进水管道,4-安装架,5-原水管道,6-产水管道,7-浓水管道,8-产水排放管,9-浓水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装箱外壳1,以及安装于该集装箱外壳I内部并依次连接的原水增压泵、第一保安过滤器、阻垢剂装置、高压泵、循环泵、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以及出水端通过第二保安过滤器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的清洗水箱,和用于控制所述原水增压泵和高压泵工作的配电柜和控制柜。
[0021]在所述集装箱外壳I后端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原水增压泵连接的进水管道3和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连接的出水管道,具体地说,由于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处理结果包括产水和浓水两种,因此,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上端的输出口也包括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并分别连接产水管道6和浓水管道7,相应地,所述出水管道也包括两种:产水排放管8和浓水排放管9。为了保证集装箱外壳内部管线的整齐性,避免管线凌乱,所述产水管道6和浓水管道7均设置在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的上方,固定在集装箱外壳I上,且两者并排走线。除此之外,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的上端还设置有原水进口,通过原水管道5与进水管道3连通。待处理的原水从进水管道3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原水管道5进入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内完成分离、过滤等处理程序后,得到了产水通过产水管道6输送到产水排放管8,外排或输送到其他设备之中,而浓水则通过浓水管道7输送到浓水排放管9,然后排放或进行其他处理。
[0022]为了使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将其下端边缘加宽,在加宽位置开设螺栓孔,并在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下方固定安装架4,在安装架4上也开设螺栓孔,然后通过螺栓将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固定在安装架4上。由于螺栓孔设置在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的下端边缘,无任何遮挡、阻碍,因此安装十分方便;同时,安装架4也为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的安装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如此便轻松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元件安装不便的问题。
[0023]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外壳(I),以及安装于该集装箱外壳(I)内部并依次连接的原水增压泵、第一保安过滤器、阻垢剂装置、高压泵、循环泵、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以及出水端通过第二保安过滤器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的清洗水箱,和用于控制所述原水增压泵和高压泵工作的配电柜和控制柜,在所述集装箱外壳(I)后端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原水增压泵连接的进水管道(3)和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连接的出水管道,另外,在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架(4),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该安装架(4)上,其上端分别设置有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同时在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上方则布置有原水管道(5)、产水管道(6)和浓水管道(7),其中原水管道一端与所述循环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原水进口连接,产水管道(6)—端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2)上端的产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道连接,而浓水管道(7)则一端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上端的浓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包括产水排放管(8 )和浓水排放管(9 ),所述产水管道(6 )与所述产水排放管(8 )连接,而浓水管道(7)则与所述浓水排放管(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为活接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管道(6)和浓水管道(7)并排安装在所述集装箱外壳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安装的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的下端边缘设置有向外水平延伸的伸展部,该伸展部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螺栓孔,而所述安装架上与该伸展部相对应的位置也开设有相应数量的螺栓孔,所述同端进出水分离过滤膜柱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与所述安装架固定。
【文档编号】C02F9/04GK203741150SQ20142006966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宋岱峰 申请人:成都美富特膜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