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总站污水管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896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总站污水管线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农村科技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步伐,不久的将来将会告别同村各户“散居”的时代,取而代之的将是生活、医疗、科学、文化“软硬”设施条件齐全同村聚居的格局。农村聚居生活不仅能够加速基础设施、教育的普及,还能极大地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但是人口的高密度聚集模式必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挑战,其中污染最突出的就是人们居住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这严重阻碍着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步伐。生活污水主要是由粪便和洗涤污水组成,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生活污水若不妥善处理,就会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滤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而现有的污水管布线复杂,污水管之间经常交错布置,维修或更换非常困难,此外,采用这些管线来输送污水,存在输送时间长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极大提高污水的输送效率、出水量大、水质检测精度高的生活污水处理总站污水管线的安装结构。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总站污水管线的安装结构,它包括从左往右顺次设置的格栅渠、酸化调节池、初滤池、厌氧生物滤池、充氧池、好氧生物滤池、终滤池、植物检测池以及放流渠,所述的酸化调节池内添加有厌氧发酵菌,厌氧生物滤池内填装有厌氧生物载体,好氧生物滤池内填装有好氧生物载体,酸化调节池的左墙体上设置有连通格栅渠的通孔A,酸化调节池的右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初滤池的通孔B,初滤池的右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厌氧生物滤池的通孔C,充氧池的左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厌氧生物滤池的通孔D,充氧池的右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好氧生物滤池的通孔E,终滤池的左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好氧生物滤池的通孔F,终滤池的右墙体上设置有连通植物检测池的通孔G,该生活污水处理总站污水管线的安装结构还包括排污管A、排污管B、排污管C、排污管D、排污管E、排污管F以及排污管G,所述的排污管A呈L形状,排污管A的长管设置于酸化调节池内且垂直于酸化调节池的前墙体设置,排污管A的短管插装于通孔A内,所述的排污管B、排污管D、排污管E、排污管F和排污管G均呈T形状,排污管B的长管设置于酸化调节池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的长管设置,排污管B的短管插装于通孔B内,排污管D的长管设置于厌氧生物滤池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的长管设置,排污管D的短管插装于通孔D内,排污管E的长管设置于好氧生物滤池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的长管设置,排污管E的短管插装于通孔E内,排污管F的长管设置于好氧生物滤池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的长管设置,排污管F的短管插装于通孔F内,排污管G的长管设置于终滤池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的长管设置,排污管G的短管插装于通孔G内,所述的排污管C呈H形状,排污管C的两根长管分别设置于初滤池和厌氧生物滤池内,排污管C的短管插装于通孔C内,所述的排污管A、排污管B、排污管C、排污管D、排污管E、排污管F以及排污管G的长管两端均设置有封头且长管上且沿长管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的放流渠上设置有污水排放管。它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充氧池内的充氧泵,所述的充氧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它还包括水泵,所述的水泵的吸水口与放流渠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格栅渠连通。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吸附降解有机物,具有生态环保的特性。(2)本发明能够通过在植物检测池内栽植水生植物并通过其健康生长状况观察了解整个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出水水质情况,从而更能真实反应出水水质情况,具有检测精度高的特点。(3)本发明保证了污水出水均匀,提高了污水与厌氧生物载体和好氧生物载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排污管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排污管B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排污管C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格栅渠,2-酸化调节池,3-初滤池,4-厌氧生物滤池,5-充氧池,6-好氧生物滤池,7-终滤池,8-植物检测池,9-放流渠,10-通孔A,11-通孔B,12-通孔C,13-通孔D,14-通孔E,15-通孔F,16-通孔G,17-排污管A,18-排污管B,19-排污管C,20-排污管D,21-排污管E,22-排污管F,23-排污管G,24-封头,25-污水排放管,26-充氧泵,27-出水管,28-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总站污水管线的安装结构,它包括从左往右顺次设置的格栅渠1、酸化调节池2、初滤池3、厌氧生物滤池4、充氧池5、好氧生物滤池6、终滤池7、植物检测池8以及放流渠9,所述的酸化调节池2内添加有厌氧发酵菌,厌氧生物滤池4内填装有厌氧生物载体,好氧生物滤池6内填装有好氧生物载体,酸化调节池2的左墙体上设置有连通格栅渠1的通孔A10,酸化调节池2的右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初滤池3的通孔B11,初滤池3的右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厌氧生物滤池4的通孔C12,充氧池5的左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厌氧生物滤池4的通孔D13,充氧池5的右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好氧生物滤池6的通孔E14,终滤池7的左墙体上设置有连通好氧生物滤池6的通孔F15,终滤池7的右墙体上设置有连通植物检测池8的通孔G16。如图1所示,该生活污水处理总站污水管线的安装结构还包括排污管A17、排污管B18、排污管C19、排污管D20、排污管E21、排污管F22以及排污管G23,所述的排污管A17呈L形状,排污管A17的长管设置于酸化调节池2内且垂直于酸化调节池2的前墙体设置,排污管A17的短管插装于通孔A10内,所述的排污管B18、排污管D20、排污管E21、排污管F22和排污管G23均呈T形状,排污管B18的长管设置于酸化调节池2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17的长管设置,排污管B18的短管插装于通孔B11内,排污管D20的长管设置于厌氧生物滤池4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17的长管设置,排污管D20的短管插装于通孔D13内,排污管E21的长管设置于好氧生物滤池6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17的长管设置,排污管E21的短管插装于通孔E14内,排污管F22的长管设置于好氧生物滤池6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17的长管设置,排污管F22的短管插装于通孔F15内,排污管G23的长管设置于终滤池7内且平行于排污管A17的长管设置,排污管G23的短管插装于通孔G16内,所述的排污管C19呈H形状,排污管C19的两根长管分别设置于初滤池3和厌氧生物滤池4内,排污管C19的短管插装于通孔C12内。如图1-4所示,排污管A17、排污管B18、排污管C19、排污管D20、排污管E21、排污管F22以及排污管G23的长管两端均设置有封头24且长管上且沿长管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的放流渠9上设置有污水排放管25。它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充氧池5内的充氧泵26,所述的充氧泵26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27,充氧泵26能够将充氧池5内的污水经出水管27泵至高处,污水从高处跌落至池内的过程中将会自然充氧,为好氧生物滤池6内的好氧生物载体提供分解有机物的能量。它还包括水泵28,所述的水泵28的吸水口与放流渠9连通,水泵28的出水口与格栅渠1连通。本发明处理污水的步骤为:S1、将聚居点排放的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输入格栅渠1内,格栅渠1对生活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漂浮物和悬浮物进行拦截,以免其堵塞后续工艺设施,处理后污水经排污管A17进入酸化调节池2内;S2、酸化调节池2一方面可对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利用厌氧发酵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转变成小分子易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后污水经排污管B18进入初滤池3内;S3、初滤池3拦截细小颗粒,固液分离后污水经排污管C19进入厌氧生物滤池4内;S4、生活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厌氧生物载体开环断链生成小分子易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后污水经排污管D20进入充氧池5内;S5、充氧泵26将池内的污水泵28至高处,污水从高处跌落至池内的过程中将会自然充氧,充氧池5内的污水经排污管E21进入好氧生物滤池6内;S6、好氧生物滤池6中的好氧生物载体使生活污水中的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处理后污水经排污管F22进入终滤池7内;S7、终滤池7截留分离好氧生物滤池6脱落的老化生物膜,达到优化出水水质的目的,处理后污水经排污管G23进入植物检测池8内;S8、通过在植物检测池8内栽植水生植物并通过其健康生长状况观察了解整个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出水水质情况,在满足排放要求后出水通过放流渠9上的污水排放管25排放至附近的地表水域,从而实现了污水的检测;若出水水质情况达不到排放标准,则启动水泵28,水泵28将不达标的污水再次抽入格栅渠1内进行二次处理。在整个输送污水的过程中,污水是从小孔喷射出的,因此使污水具有压力,加快了污水的流动,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此外,从初滤池3到厌氧生物滤池4的过程中,污水经排污管C19上的小孔均匀的喷出,增大了与厌氧生物载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效率;从充氧池5到好氧生物滤池6的过程中,污水经排污管E21上的小孔均匀的喷出,增大的了与好氧生物载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小分子有机物的分解效率,保证了污水处理的顺利进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