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腐植酸强化诱导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37101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腐植酸强化诱导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腐植酸强化诱导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腐植酸是自然界动植物特别是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物理的一系列变化过程造成积累起来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弱酸混合物。广泛存在于土壤、草炭、褐煤或风化煤中。腐植酸含有酚羟基、羧基、醇羟基、羟基醌、磺酸基、烯醇基、胺基及羟基等活性官能团,这些活性官能团的存在决定了腐植酸的酸性、亲水性、阳离子的交换性、络合性和吸附性。有研究表明,腐植酸具有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缓冲能力,富含生物生长所必须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能加强生物对氮的吸收,降低磷的固定,并且具有刺激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生物作用。腐植酸制品可以用来处理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水,可以净化含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水,还可以处理含酚、含油污水,以及用于水的净化等方面。

目前常见的天然腐植酸物质主要分为褐煤腐植酸、风化煤腐植酸、泥炭(草滩腐植酸)。褐煤腐植酸是成煤过程中第二阶段(成岩作用)的产物,至烟煤阶段已不含腐植酸,褐煤腐植酸一般含量在1~85%,褐煤外观呈褐色,少数呈黑色,按深浅程度可分为:土状褐煤、亮褐煤、致密褐煤,其中土状褐煤煤化程度较浅,碳含量较低,腐植酸含量较高,一般在40%以上。

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着腐植酸应用于活性污泥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吴磊、尹军等,《腐殖活性污泥生化特征及处理效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46(4):31-35一文中指出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污泥回流段中增设腐殖活性污泥培养池,池中添加腐殖生物填料,腐殖生物填料与回流的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后,填料中含有的腐殖酸类物质吸附于活性污泥表面,融入到细胞胞外聚合物中,提高了污泥中菌胶团的形成速度,使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生长富集并改变菌群结构,进而强化污水处理效能,以腐殖活性污泥法运行的SBR反应器对COD、TP和TN的去除效果优于普通SBR反应器。腐殖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除臭、抑臭效果,腐植酸可改善污泥性能,降低污泥产率,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腐殖活性污泥已在日本和韩国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及粪便处理中。

好氧颗粒污泥是活性污泥的颗粒化状态,是由相互聚集的、多物种的微生物构成的团体。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自固定化微生物。在过去的20年中,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证明,固定化的活性污泥在水质净化方面比悬浮活性污泥更具有效率。截至目前,好氧颗粒污泥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

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着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底物、接种污泥与溶氧水平、有机负荷、金属离子等外部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和形成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目前还缺乏腐植酸应用于好氧污泥颗粒化培养中的研究报道。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添加腐植酸物质,使其融入到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中,提高了污泥颗粒化团聚的速度,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快速稳定成型,同时腐植酸物质能够改善污泥性能和微生物菌群结构,有效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除污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添加腐植酸促进好氧颗粒污泥迅速稳定成型的方法,获得沉降性能良好,处理效率高,结构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腐植酸强化诱导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连续曝气24~30小时后,投入序批式(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加入量为SBR反应器体积的10%~30%;

S2、采用人工合成模拟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在SBR反应器中对接种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

S3、运行调控:在SBR反应器中,当进水中碳源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消耗殆尽,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时(通常大约在SBR反应器运行2h左右),加入天然土状褐煤腐植酸物质,运行调控结束即获得处理效率高、沉降性能好、结构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

本发明以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活性污泥先经过24~30小时的连续曝气,接种的二沉池污泥得到充分的吸氧、唤醒,逐步适应反应器新环境,以便于后期的运行调控的处理。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据此提出了很多形成机理,其中晶核假说最先由G.Lettinga等提出,用于解释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该理论认为:颗粒污泥的形成类似于结晶过程,首先接种污泥以反应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无机盐沉淀或惰性有机物质作为晶核,然后颗粒污泥在晶核基础上不断成长发育,最终形成成熟的颗粒污泥。对于好氧颗粒污泥,大量研究也证实了可适用于晶核假说原理。天然土状褐煤腐植酸物质除了含有大量天然腐植酸以外,还含有碳以及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硬质不溶物,在加工成要求粒度的微粉后,可作为好氧颗粒污泥的晶核,成为好氧颗粒污泥成长的基础。

胞外多聚物假说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形成理论。胞外多聚物(EPS)是颗粒污泥的一种重要的化学组成部分,其主要物质是多聚糖、蛋白质、腐植酸、酶蛋白、核酸及磷脂等。EPS是细胞菌胶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菌胶团的骨架,促进絮体的形成,改变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特性,其对好氧污泥颗粒化以及污泥沉降速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饥饿条件会诱发EPS被它的生产者所降解,从而导致细菌分离,事实上,在S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消失与胞外聚合物的急速下降紧密相关。程祯,刘永军等,《好氧污泥强化造粒过程中EPS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环境工程学报,2015(5):2033-2040。该文对好氧污泥培养造粒过程中EPS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颗粒污泥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三维荧光光谱图显示颗粒污泥在生长期有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芳香蛋白类物质和腐植酸类物质,颗粒成熟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蛋白类物质荧光强度减小,腐植酸类物质消失。EPS中腐植酸物质的存在,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本发明中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添加腐植酸物质,腐植酸物质在活性颗粒污泥成长过程中,可以起到促进微生物成长和提供微生物成长所需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同时腐植酸物质能够改善污泥性能和微生物菌群结构,有效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除污性能。

作为优选,步骤S1中所述活性污泥在反应器中的接种浓度为1000~2800mg/L。在上述浓度范围内,活性污泥具有较好的接种效果,也比较方便后续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人工合成模拟生活污水主要包括乙酸钠、氯化铵、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以乙酸钠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COD浓度控制在150~25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25~35mg/L,磷浓度控制在5~7mg/L,以碳酸氢钠来调节pH,使系统pH值维持在7~8,碳酸氢钠130mg/L,另外为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入适量微量元素作为补充。进一步地,微量元素包括H3BO3 100mg/L,MgSO4·7H2O 40mg/L,CaCl2 30mg/L,MnCl2·2H2O 110mg/L,(NH4)6Mo7O24·4H2O 70mg/L,CuSO4·5H2O 30mg/L,ZnSO4·7H2O 100mg/L,CoCl2·6H2O 100mg/L,FeCl3·6H2O 1000mg/L,KI 30mg/L,NiCl2 60mg/L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步骤S3中的腐植酸物质由腐植酸含量为50~80%的土状褐煤提取,再经干燥、粉碎、研磨、过筛等处理手段得到。

作为优选,经上诉处理手段处理的腐植酸物质粒度为20~100μm,其中粒度为70~90μm的腐植酸物质微粉占总量的70%以上。土状褐煤中的天然腐植酸物质除了含有大量天然腐植酸以外,还含有碳以及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硬质不溶物,在加工成要求粒度的微粉后,可作为好氧颗粒污泥的晶核,成为好氧颗粒污泥成长的基础。

作为优选,步骤S3中腐植酸物质的投加量控制在500~1500mg/L。腐植酸的浓度过高会改变活性污泥的性质和菌胶团结构,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和形成产生抑制作用,而过低的浓度则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和形成起不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将投加腐植酸物质后,SBR反应器中腐植酸物质的浓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作为优选,步骤S3中SBR反应器每天运行3~4个周期,其中每一个运行周期按进水-曝气-缺氧-二次曝气-沉淀-排水的方式运行,每一个运行周期为4~6小时,每运行一个周期后需要闲置一段时间,污泥停留时间为20~30天,培养阶段的历时为12~20天。培养过程采用两次曝气的方式进行,在保证曝气效果的同时将曝气时间控制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设备能耗。曝气阶段,SBR反应器的接种污泥获得足够的溶解氧,SBR反应器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面增大,保证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停止曝气后的缺氧阶段,反应器内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相应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反应;二次曝气阶段,能将泥水再次充分混合,为后续筛选沉降性能差的污泥予以排除做准备;在沉淀阶段,根据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逐渐缩短沉降时间,可以筛选出沉降性能差的污泥排出SBR反应器,沉降性能好的污泥可以保留在反应器中继续培养,直至最终颗粒污泥形成。

作为优选,培养阶段SBR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进水的时间为3~5分钟,曝气的时间为150~200分钟,缺氧的时间为120~180分钟,二次曝气的时间为3~5分钟,沉淀的时间为3~15分钟,排水的时间为5~10分钟。曝气时间过长,会由于营养物质不足、氧化作用过强而不利于微生物的增殖,使菌胶团解体,致使污泥颗粒细小,泥水分离效果变差,影响出水水质;如果曝气时间过短,有机物的吸附和氧化分解不充分,会导致除水有机污染物浓度过高,因此本发明将曝气时间控制在上述范围之内,可以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缺氧时间过短,反硝化反应不能完全进行,缺氧时间过长,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的活性。沉淀阶段,在上述时间内能对SBR反应器内沉降性能优劣的污泥进行良好地区分筛选,从而保证性能良好的污泥保留在反应器中继续培养直至最终形成颗粒污泥。

进一步优选,培养阶段SBR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进水的时间为3~4分钟,曝气的时间为150~180分钟,缺氧的时间为120~150分钟,二次曝气的时间为3~5分钟,沉淀的时间为3~12分钟,排水的时间为5~8分钟。

本发明所采用的序批式SBR反应器系统由主反应器、进水系统、排水系统、搅拌曝气系统和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反应器按进水、厌氧、好氧曝气、沉淀、排水工序依次运行,反应器的高径比可以为5~11,容积交换率为50~100%;SBR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头,采用ACO电磁式空气压缩机供气,曝气量由转子流量计调节。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好氧颗粒污泥电镜扫描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初始形成的颗粒污泥表面有很多丝状细菌,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颗粒的框架;随着反应器的运行,颗粒表面的丝状菌数量明显变少,成熟的颗粒污泥由大量的球状菌聚合而成,彼此紧密相连,形成致密的结构;同时颗粒污泥表面附着有大量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包括钟虫、鞭毛虫、累枝虫、盖纤虫和轮虫,各种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获得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为0.11~2.93mm,密度为1.033~1.057g/L,沉降速度为26.5~32.5m/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中,人工投加经处理过的天然腐植酸物质,可作为好氧颗粒污泥的晶核,诱导产生好氧颗粒污泥,也可作为微生物成长所需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促进微生物成长,在经过合理的运行调控程序后,好氧颗粒污泥生长速度增快,经过12~20天的培养即可得到具有同步脱氮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周期小于通常培养方法所需的28~60天的培养周期,COD、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4%、99.3%、76.7%,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生成的好氧颗粒污泥为外观呈橙黄色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结构规则密实,颗粒表面和内部有丰富的孔隙通道与外界进行底物和营养物质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SBR反应器运行第7天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

图2为实施例2中SBR反应器运行第14天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

图3为实施例2中SBR反应器运行第20天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

图4为对比例1中SBR反应器运行第7天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

图5为对比例1中SBR反应器运行第14天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

图6为对比例1中SBR反应器运行第20天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腐植酸强化诱导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连续曝气25小时后,投入序批式(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加入量为SBR反应器体积的10%,活性污泥在在反应器中的接种浓度为1000mg/L。

2、为了保证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水采用人工合成模拟生活污水,主要以乙酸钠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以碳酸氢钠来调节pH,使系统pH值维持在7~8,在SBR反应器中对接种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同时为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入适量微量元素作为补充。所述进水COD浓度控制在150~25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25~35mg/L,磷浓度控制在5~7mg/L,碳酸氢钠130mg/L,另外添加以下微量元素:H3BO3 100mg/L,MgSO4·7H2O 40mg/L,CaCl2 30mg/L,MnCl2·2H2O 110mg/L,(NH4)6Mo7O24·4H2O 70mg/L,CuSO4·5H2O 30mg/L,ZnSO4·7H2O 100mg/L,CoCl2·6H2O 100mg/L,FeCl3·6H2O 1000mg/L,KI 30mg/L,NiCl2 60mg/L。

3、运行调控:在SBR反应器中,当进水中碳源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消耗殆尽,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时(大约在SBR反应器运行2h左右),加入天然土状褐煤腐植酸物质,投加量为500mg/L。

SBR反应器每天运行3~4个周期,其中每一个运行周期按进水-曝气-缺氧-二次曝气-沉淀-排水的方式运行,每一个运行周期为4~6小时,每运行一个周期后需要闲置一段时间,污泥停留时间为20~30天,该阶段运行12天后得到具有去除有机物和脱氮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进水的时间为3~4分钟,曝气的时间为150~180分钟,缺氧的时间为120~150分钟,二次曝气的时间为3~5分钟,沉淀的时间为3~12分钟,排水的时间为5~8分钟。

实施例2

一种腐植酸强化诱导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连续曝气28小时后,投入序批式(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加入量为SBR反应器体积的20%,活性污泥在在反应器中的接种浓度为1900mg/L。

2、为了保证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水采用人工合成模拟生活污水,主要以乙酸钠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以碳酸氢钠来调节pH,使系统pH值维持在7~8,在SBR反应器中对接种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同时为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入适量微量元素作为补充。所述进水COD浓度控制在150~25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25~35mg/L,磷浓度控制在5~7mg/L,碳酸氢钠130mg/L,另外添加以下微量元素:H3BO3 100mg/L,MgSO4·7H2O 40mg/L,CaCl2 30mg/L,MnCl2·2H2O 110mg/L,(NH4)6Mo7O24·4H2O 70mg/L,CuSO4·5H2O 30mg/L,ZnSO4·7H2O 100mg/L,CoCl2·6H2O 100mg/L,FeCl3·6H2O 1000mg/L,KI 30mg/L,NiCl2 60mg/L。

3、运行调控:在SBR反应器中,当进水中碳源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消耗殆尽,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时(大约在SBR反应器运行2h左右),加入天然土状褐煤腐植酸物质,投加量为800mg/L。

SBR反应器每天运行3~4个周期,其中每一个运行周期按进水-曝气-缺氧-二次曝气-沉淀-排水的方式运行,每一个运行周期为4~6小时,每运行一个周期后需要闲置一段时间,污泥停留时间为20~30天,该阶段运行20天后得到具有去除有机物和脱氮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进水的时间为3~4分钟,曝气的时间为150~180分钟,缺氧的时间为120~150分钟,二次曝气的时间为3~5分钟,沉淀的时间为3~12分钟,排水的时间为5~8分钟。

实施例3

一种腐植酸强化诱导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连续曝气30小时后,投入序批式(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加入量为SBR反应器体积的25%,活性污泥在在反应器中的接种浓度为2400mg/L。

2、为了保证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水采用人工合成模拟生活污水,主要以乙酸钠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以碳酸氢钠来调节pH,使系统pH值维持在7~8,在SBR反应器中对接种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同时为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入适量微量元素作为补充。所述进水COD浓度控制在150~25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25~35mg/L,磷浓度控制在5~7mg/L,碳酸氢钠130mg/L,另外添加以下微量元素:H3BO3 100mg/L,MgSO4·7H2O 40mg/L,CaCl2 30mg/L,MnCl2·2H2O 110mg/L,(NH4)6Mo7O24·4H2O 70mg/L,CuSO4·5H2O 30mg/L,ZnSO4·7H2O 100mg/L,CoCl2·6H2O 100mg/L,FeCl3·6H2O 1000mg/L,KI 30mg/L,NiCl2 60mg/L。

3、运行调控:在SBR反应器中,当进水中碳源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消耗殆尽,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时(大约在SBR反应器运行2h左右),加入天然土状褐煤腐植酸物质,投加量为1000mg/L。

SBR反应器每天运行3~4个周期,其中每一个运行周期按进水-曝气-缺氧-二次曝气-沉淀-排水的方式运行,每一个运行周期为4~6小时,每运行一个周期后需要闲置一段时间,污泥停留时间为20~30天,该阶段运行14天后得到具有去除有机物和脱氮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进水的时间为3~4分钟,曝气的时间为150~180分钟,缺氧的时间为120~150分钟,二次曝气的时间为3~5分钟,沉淀的时间为3~12分钟,排水的时间为5~8分钟。

实施例4

一种腐植酸强化诱导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连续曝气25小时后,投入序批式(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加入量为SBR反应器体积的30%,活性污泥在在反应器中的接种浓度为2600mg/L。

2、为了保证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水采用人工合成模拟生活污水,主要以乙酸钠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为磷源,以碳酸氢钠来调节pH,使系统pH值维持在7~8,在SBR反应器中对接种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同时为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入适量微量元素作为补充。所述进水COD浓度控制在150~25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25~35mg/L,磷浓度控制在5~7mg/L,碳酸氢钠130mg/L,另外添加以下微量元素:H3BO3 100mg/L,MgSO4·7H2O 40mg/L,CaCl2 30mg/L,MnCl2·2H2O 110mg/L,(NH4)6Mo7O24·4H2O 70mg/L,CuSO4·5H2O 30mg/L,ZnSO4·7H2O 100mg/L,CoCl2·6H2O 100mg/L,FeCl3·6H2O 1000mg/L,KI 30mg/L,NiCl2 60mg/L。

3、运行调控:在SBR反应器中,当进水中碳源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消耗殆尽,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时(大约在SBR反应器运行2h左右),加入天然土状褐煤腐植酸物质,投加量为1300mg/L。

SBR反应器每天运行3~4个周期,其中每一个运行周期按进水-曝气-缺氧-二次曝气-沉淀-排水的方式运行,每一个运行周期为4~6小时,每运行一个周期后需要闲置一段时间,污泥停留时间为20~30天,该阶段运行17天后得到具有去除有机物和脱氮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进水的时间为3~4分钟,曝气的时间为150~180分钟,缺氧的时间为120~150分钟,二次曝气的时间为3~5分钟,沉淀的时间为3~12分钟,排水的时间为5~8分钟。

对比例1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整个好氧颗粒污泥培养阶段未添加腐植酸物质,培养过程历经37天成功获得具有同步脱氮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

将本发明实施例1~4中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与对比例1中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对比结果如下:

表1:实施例1~4和对比例1中颗粒污泥理化性质的比较

实施例2中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出水处理效果如下:出水COD为15~30mg·L-1,氨氮为0~0.3mg·L-1,TN为5.5~8.1mg·L-1,COD、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4%,99.3%,76.7%,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附图1~6分别是实施例2和对比例1在整个培养过程不同时期的污泥外观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同样的运行时间,实施例2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速度、外观形态、密实程度、粒径大小等性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比例1中的好氧颗粒污泥。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加速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经过12~20天的培养时间即可获得外观呈橙黄色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结构规则密实,颗粒表面和内部有丰富的孔隙通道与外界进行底物和营养物质交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