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水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184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家庭用水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水作为保障生命的重要物质,当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家庭供人们食用时,由于可能受到管道的污染,对水质产生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市面上需要一种水净化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家庭用水净化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家庭用水净化设备,包括基座和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所述右支撑架上自上向下依次固定有初级过滤室和次级过滤室,所述左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次级过滤室的下方设置有紫外线杀菌室,所述右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次级过滤室的下方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滤材罐和第二滤材罐,所述初级过滤室内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以将所述初级过滤室分隔成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缓冲储存室和电磁吸附室,所述缓冲储存室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进水管阀门,所述缓冲储存室的右侧设置有可沿所述缓冲储存室左右方向移动的缓冲活塞,所述缓冲活塞与所述缓冲储存室的右侧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隔板的左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缓冲储存室和所述电磁吸附室的电磁吸附室连接管,所述电磁吸附室的下壳体从左至右斜向下延伸且在其端部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下端和所述电磁吸附室的右壳体的下端与第一水平板连接以将所述电磁吸附室封闭,所述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电磁吸附室的右壳体围成的空间形成污物储存室,所述第一竖直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电磁吸附格栅,所述电磁吸附格栅的顶端连接有向左水平延伸的电磁吸附横杆,所述电磁吸附横杆的下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距离相等的电磁吸附竖杆,所述电磁吸附竖杆的长度从左至右依次变大,所述电磁吸附室的下壳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3°到6°之间,多个所述电磁吸附竖杆的底端连接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3°到6°之间,所述电磁吸附室的右壳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取污口,在所述电磁吸附室的右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取污口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次级过滤室的顶端连通的次级过滤室进水管,所述次级过滤室内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格网,所述次级过滤室进水管于所述次级过滤室内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一格网,在所述次级过滤室的右侧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格网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取污口,在所述次级过滤室的右侧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格网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紫外线杀菌室的上壳体中间位置连通的紫外线杀菌室进水管,所述紫外线杀菌室内设置有多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杀菌室进水管的底端低于所述紫外线灯的底端,所述紫外线杀菌室右侧壳体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滤材罐左侧上方连通的净化罐连接管,所述第一滤材罐内设置有聚丙烯pp熔喷滤芯,所述第一滤材罐的左侧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滤材罐左侧上方连通的滤材罐连接管,所述第二滤材罐内设置有颗粒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滤材罐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

作为限定,所述第一滤材罐与所述第二滤材罐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滤材罐的顶端与所述紫外线杀菌室的顶端高度相等,所述第二滤材罐的底端与所述紫外线杀菌室的底端高度相等。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紫外线灯均匀分布在所述紫外线杀菌室进水管的两侧。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电磁吸附格栅的下端设置有螺栓,所述第一竖直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电磁吸附格栅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竖直板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电磁吸附室的下壳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多个所述电磁吸附竖杆的底端连接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发明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自上向下依次固定有初级过滤室和次级过滤室,左支撑架上且位于次级过滤室的下方设置有紫外线杀菌室,右支撑架上且位于次级过滤室的下方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滤材罐和第二滤材罐,初级过滤室内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以将初级过滤室分隔成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缓冲储存室和电磁吸附室,本发明中水流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至下自动流动,分别在各舱室实现初级过滤、次级过滤和杀菌和过滤操作,本发明具有净化效果好、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以及水资源损失小等优点;

(2)本发明在电磁吸附室的下壳体从左至右斜向下延伸且在其端部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竖直板,第一竖直板、第一水平板与电磁吸附室的右壳体围成的空间形成污物储存室,第一竖直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电磁吸附格栅,电磁吸附格栅的顶端连接有向左水平延伸的电磁吸附横杆,电磁吸附横杆的下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距离相等的电磁吸附竖杆,电磁吸附竖杆的长度从左至右依次变大,电磁吸附室的右壳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取污口,这样,水流经电磁吸附室的下壳体从左向右流动的同时依次经过电磁吸附横杆的下方电磁吸附竖杆,电磁吸附竖杆与电磁吸附格栅采用高压电场吸附水流中的悬浮物,并且电磁吸附格栅上的悬浮物累积后落入污物存储室,可通过第一取污口进行排污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污物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进水管;11、进水管阀门;2、初级过滤室;21、缓冲储存室;22、电磁吸附室;23、缓冲活塞;24、缓冲弹簧;25、电磁吸附格栅;251、电磁吸附横杆;252、电磁吸附竖杆;26、污物储存室;261、第一竖直板;262、第一水平板;27、第一取污口;28、次级过滤室进水管;3、次级过滤室;31、第一格网;32、第二取污口;33、紫外线杀菌室进水管;4、紫外线杀菌室;41、紫外线灯;42、净化罐连接管;5、基座;51、左支撑架;52、右支撑架;61、第一滤材罐;62、滤材罐连接管;63、第二滤材罐;64、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家庭用水净化设备,包括基座5和固定于所述基座5上的左支撑架51和右支撑架52,所述左支撑架51和所述右支撑架52上自上向下依次固定有初级过滤室2和次级过滤室3,所述左支撑架51上且位于所述次级过滤室3的下方设置有紫外线杀菌室4,所述右支撑架51上且位于所述次级过滤室的下方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滤材罐61和第二滤材罐63,所述初级过滤室2内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以将所述初级过滤室2分隔成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缓冲储存室21和电磁吸附室22,所述缓冲储存室2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内设置有进水管阀门11,所述缓冲储存室21的右侧设置有可沿所述缓冲储存室21左右方向移动的缓冲活塞23,所述缓冲活塞23与所述缓冲储存室21的右侧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24,所述第一隔板的左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缓冲储存室21和所述电磁吸附室22的电磁吸附室连接管211,所述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从左至右斜向下延伸且在其端部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竖直板261,所述第一竖直板261的下端和所述电磁吸附室22的右壳体的下端与第一水平板262连接以将所述电磁吸附室22封闭,所述第一竖直板261、所述第一水平板262与所述电磁吸附室22的右壳体围成的空间形成污物储存室26,所述第一竖直板261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电磁吸附格栅25,所述电磁吸附格栅25的顶端连接有向左水平延伸的电磁吸附横杆251,所述电磁吸附横杆251的下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距离相等的电磁吸附竖杆252,所述电磁吸附竖杆252的长度从左至右依次变大,所述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3°到6°之间,多个所述电磁吸附竖杆252的底端连接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3°到6°之间,所述电磁吸附室22的右壳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取污口27,在所述电磁吸附室22的右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取污口27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次级过滤室3的顶端连通的次级过滤室进水管28,所述次级过滤室3内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格网31,所述次级过滤室进水管28于所述次级过滤室3内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一格网31,在所述次级过滤室3的右侧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格网3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取污口32,在所述次级过滤室3的右侧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格网31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紫外线杀菌室4的上壳体中间位置连通的紫外线杀菌室进水管33,所述紫外线杀菌室4内设置有多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紫外线灯41,所述紫外线杀菌室进水管33的底端低于所述紫外线灯41的底端,所述紫外线杀菌室4右侧壳体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滤材罐61左侧上方连通的净化罐连接管42,所述第一滤材罐61内设置有聚丙烯pp熔喷滤芯,所述第一滤材罐61的左侧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滤材罐63左侧上方连通的滤材罐连接管62,所述第二滤材罐63内设置有颗粒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滤材罐63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6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家庭用水净化设备包括基座5和固定于基座5上的左支撑架51和右支撑架52,左支撑架51和右支撑架52上自上向下依次固定有初级过滤室2和次级过滤室3,左支撑架51上且位于次级过滤室3的下方设置有紫外线杀菌室4,右支撑架52上且位于次级过滤室3的下方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滤材罐61和第二滤材罐63,初级过滤室2内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以将初级过滤室2分隔成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缓冲储存室21和电磁吸附室22,缓冲储存室21的右侧设置有可沿缓冲储存室21左右方向移动的缓冲活塞23,缓冲活塞23与缓冲储存室21的右侧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24,这样水压不稳时在缓冲弹簧24和缓冲活塞23的作用下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防止水压不稳对净化设备的冲击,提高使用稳定性。并且本发明在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从左至右斜向下延伸且在其端部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竖直板261,第一竖直板261、第一水平板262与初级过滤室2的右壳体围成的空间形成污物储存室26,第一竖直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电磁吸附格栅25,电磁吸附格栅25的顶端连接有向左水平延伸的电磁吸附横杆251,电磁吸附横杆251的下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距离相等的电磁吸附竖杆252,电磁吸附竖杆252的长度从左至右依次变大,电磁吸附室21的右壳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取污口27,这样,水流经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从左向右流动的同时依次经过电磁吸附横杆251的下方电磁吸附竖杆252,电磁吸附竖杆252与电磁吸附格栅25采用高压电场吸附水流中的悬浮物,并且电磁吸附格栅25上的悬浮物累积后落入污物存储室26,同时电磁吸附竖杆252上的悬浮物经长期积累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上,经过其斜面流到污物储存室26中,可通过第一取污口27进行排污处理,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污物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同时本发明将电磁吸附竖杆252的长度从左至右设置成依次变大,这样可与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的斜面对应以保证吸附效果,并且将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设置在3°到6°之间,多个电磁吸附竖杆252的底端连接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设置在3°到6°之间以保证各个电磁吸附竖杆252对水流中的悬浮物具有相同的吸附效果,这样的设置既可避免角度过大导致水流速度过大而影响对悬浮物的吸附效果,又可避免角度过小而导致电磁吸附竖杆252落到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的悬浮物流动速度过慢而积累在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上,由此使净化效果和污物处理效果达到最佳,同时次级过滤室3内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格网31,水流由次级过滤室进水管28流入次级过滤室3的第一格网31下部,当次级过滤室3的第一格网31下部水流存满后,透过第一格网31流入次级过滤室3上部,污物被隔离在次级过滤室3的第一格网31的下部,通过右侧的第二取污口32进行排污。经过次级过滤室3的水流进入紫外线杀菌室4,紫外线杀菌室4设置多组紫外线灯41对水流进行紫外线杀菌后经过净化罐连接管42进入第一滤材罐61,第一滤材罐61内设置有聚丙烯pp熔喷滤芯,可对水流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后的水流经第一过滤罐61由滤材罐连接管62进入第二过滤罐63,第二滤材罐63内设置有颗粒活性炭滤芯,水流可在此处进行精过滤以使净化效果达到最佳,经第二滤材罐63过滤后在其右侧下端的出水管64流出。

由此,水流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至下自动流动,分别在各舱室实现初级过滤、次级过滤和杀菌和过滤操作,因此本发明具有净化效果好、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以及水资源损失小等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滤材罐61与所述第二滤材罐6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滤材罐61的顶端与所述紫外线杀菌室4的顶端高度相等,所述第二滤材罐63的底端与所述紫外线杀菌室4的底端高度相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滤材罐61的顶端与紫外线杀菌室4的顶端高度相等,第二滤材罐63的底端与紫外线杀菌室4的底端高度相等,即第一滤材罐61和第二滤材罐63在竖直方向上的总高度与紫外线杀菌室4的高度相等,如此设置,可有效保证水净化设备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和稳定性,减小占用空间,并且可减少净化罐连接管42和滤材罐连接管62的连接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灯41均匀分布在所述紫外线杀菌室进水管33的两

侧。如此设置可保证紫外线灯41可对水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照射,保证杀菌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吸附格栅25的下端设置有螺栓,所述第一竖直板261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电磁吸附格栅25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竖直板261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磁吸附格栅25通过螺栓与第一竖直板261连接。可方便拆卸和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多个所述电磁吸附竖杆252的底端连接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

经发明人大量的实验和反复分析,将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设置为5°,多个电磁吸附竖杆252的底端连接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5°,可以达到最佳的悬浮物吸附效果并使电磁吸附竖杆252落到电磁吸附室22的下壳体的悬浮物得到最理想的流动速度,进而达到最佳的水净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