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管道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455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态管道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絮凝沉淀装置的、使絮凝剂和原水充分混合的静态管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的絮凝沉淀装置系统上,常在絮凝沉淀装置的原水入水管道上设有絮凝剂和原水的混合装置,用于使原水和絮凝剂充分均匀混合、形成一种微絮体后再进入絮凝沉淀装置主体进行进一步的絮凝沉淀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管道混合器,每节混合器有一个180°扭曲的固定螺旋叶片,分左旋和右旋两种,相邻两节中的螺旋叶片旋转方向相反,并相错90°,混合器的螺旋叶片不动,仅是被混合的物料或介质的运动,流体通过它除产生降压外,它不用外部能源。主要是流动分割、径向混合、反向旋转,两种介质不断激烈掺混扩散,达到混合目的。现有技术中两种介质的混合多采用横向立体混合,无论述左旋还是右旋,所作用的方向都是对流体的横向径流进行混合,纵向径流混合程度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态管道混合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态管道混合装置,包括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一端设有进料口和副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流通管道由多个大径短管和小径短管交替连接而成,所述大径短管内固定设有两个可流通流体的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转动设有与所述流体管道同轴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搅拌轴上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固定设有叶轮。

作为优选,相邻的两个大径短管中的螺旋叶片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外圈、内圈和支撑杆,所述外圈固定设置在所述流体管道的内壁上;所述搅拌轴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内圈内;所述支撑杆共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杆沿所述内圈的周向均匀分布,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大径短管和小径短管交替连接的方式,使得液体在流经大径短管时减速,流经小径短管时加速,液体在不断的加速与减速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纵向径流混合能力,让混合液快速混合。由于其在大径短管内的支撑架上转动设置了搅拌轴,而且在搅拌轴上靠近进料口的一端固定设了叶轮。工作时,废水以一定的速度由进料口进入到流体管道内,混凝剂由副进料口进入到流体管道内,在废水的冲击下叶轮带动整个搅拌轴沿其轴向旋转,并对废水与混凝剂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在无需增加额外动力的情况下,使废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流通管道;2-进料口;3-副进料口;4-出料口;5-大径短管;6-小径短管;7-支撑架;8-搅拌轴;9-螺旋叶片;10-叶轮;71-外圈;72-内圈;7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静态管道混合装置,包括流通管道1,流通管道1一端设有进料口2和副进料口3,另一端设有出料口4,流通管道1由多个大径短管5和小径短管6交替连接而成,大径短管5内固定设有两个可流通流体的支撑架7,两个支撑架7之间转动设有与流体管道同轴的搅拌轴8,搅拌轴8上设有螺旋叶片9,搅拌轴8上靠近进料口2的一端固定设有叶轮10。

作为优选,相邻的两个大径短管5中的螺旋叶片9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支撑架7包括:外圈71、内圈72和支撑杆73,外圈71固定设置在流体管道的内壁上;搅拌轴8转动设置在内圈72内;支撑杆73共设有三个,三个支撑杆73沿内圈72的周向均匀分布,并固定设置在外圈71和内圈72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大径短管5和小径短管6交替连接的方式,使得液体在流经大径短管5时减速,流经小径短管6时加速,液体在不断的加速与减速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纵向径流混合能力,让混合液快速混合。由于其在大径短管5内的支撑架7上转动设置了搅拌轴8,而且在搅拌轴8上靠近进料口2的一端固定设了叶轮10。工作时,废水以一定的速度由进料口2进入到流体管道内,混凝剂由副进料口3进入到流体管道内,在废水的冲击下叶轮10带动整个搅拌轴8沿其轴向旋转,并对废水与混凝剂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在无需增加额外动力的情况下,使废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