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入水驳岸生态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532阅读:24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涉及景观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草坪入水驳岸生态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运输、城市污水排放、自然降雨等均会对河道及周边土壤产生污染,如自然降雨、城市雨水系统排放、船舶运输产生废气污染、水体边植物掉叶、风浪带来的漂流物等污染已十分普遍。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湖泊、河道等水体及土壤污染的修复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和市民的高度重视。

水体重金属超标是水质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重金属因其本身固有特性,在水体中迁移性很小,要将水体中的重金属绝对含量减小,所需成本巨大。相关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具有重金属去除方面的生态修复功能,即可通过挥发、吸收或吸附等途径,实现重金属的富集、降解、沉降或过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提供了一种草坪入水驳岸生态系统结构,其主要的技术方案如下:

草坪入水驳岸生态系统结构,其包括沿堤坡倾斜向河床延伸的驳岸基层,还包括:

呈倾斜延伸设置于驳岸基层上的素土夯实层(1);

呈倾斜延伸设置于素土夯实层(1)上的砂质土层(2);

呈倾斜延伸铺设于砂质土层(2)上的土工布层(3);

沿土工布层(3)高位回填的种植土层(4),沿土工布层(3)低位铺设的粘质土层(5);

设于粘质土层(5)上的水体(7)及设于种植土层(4)上的有天然草皮层(6);

其中,所述砂质土层(2)的厚度为100mm,所述粘质土层(5)的厚度为500mm,所述种植土层(4)的厚度大于300mm;

其中,于粘质土层(5)高位向低位依次设有浮叶植物种植带(8)、第一天然圆石放置带(9)、挺水植物种植带(10)、第二天然圆石放置带(11)及沉水植物种植带(12);

其中,所述水体(7)内放养有鱼类(13)及微生物群落,水体(7)上设有设有浮床(14),于浮床(14)内种植有水生植物(15)。

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于堤坡与河床的连接部嵌入有卵石层(18),所述卵石层(18)的厚度为300~400mm;

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卵石层(18)上栽植有耐水生植物。

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浮叶植物种植带(8)为睡莲、水葫芦或萍蓬草种植带,所述挺水植物种植带(10)为荷花、黄菖蒲或水葱种植带,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带(12)为苦草或金鱼藻种植带。

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浮床(14)的底部设有支架(16),所述支架(16)的自由端连接设于河底的HC活性基石(17)。

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符合现代园林工程中近自然的生态造园理念,利用水生植物群落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归还鸟类、鱼(海鲜)类的自然栖息地;水体里适当放养微生物及鱼类,可完善水体中的生物链,促进各生物相互制约,共生共荣,维护水体生态平衡,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同时该技术方案可为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水质质量,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和治理水体污染提供技术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草坪入水驳岸生态系统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

参见图1,草坪入水驳岸生态系统结构,其包括:沿堤坡倾斜向河床延伸的驳岸基层、素土夯实层1、砂质土层2、土工布层3、种植土层4、粘质土层5、水体7及天然草皮层6;素土夯实层1呈倾斜延伸设置于驳岸基层之上;砂质土层2呈倾斜延伸设置于素土夯实层1之上;土工布层3呈倾斜延伸铺设于砂质土层2之上;于土工布层3的高位回填种植土层4,于土工布层3的低位铺设粘质土层5;于粘质土层5上灌满水体7,于种植土层4上铺设天然草皮层6;其中,砂质土层2的厚度为100mm,粘质土层5的厚度为500mm,种植土层4的厚度大于300mm;其中,于粘质土层5高位向低位依次设有浮叶植物种植带8、第一天然圆石放置带9、挺水植物种植带10、第二天然圆石放置带11及沉水植物种植带12;其中,于水体7内放养有鱼类13、微生物群落,于水体7上设有设有浮床14,于浮床14内种植有水生植物15。

为了减少风浪反冲,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于堤坡与河床的连接部嵌入有卵石层18且卵石层18的厚度为300~400mm;

为了达到不同景观的设计目的,于卵石层18上栽植有耐水生植物。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中浮叶植物种植带8为睡莲、水葫芦或萍蓬草种植带,根据对这些植物的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根系发达;②生物量大,生长迅速;③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

所述挺水植物种植带10为荷花、黄菖蒲或水葱种植带,根据对这些植物的植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根茎、球茎、种子类植物具有以下特点:①耐淤能力 较好,适宜生长在淤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②适宜生长环境的水深一般为40-100CM左右;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带12为苦草或金鱼藻种植带。

为了稳固浮床14防止其漂移,于浮床14的底部设有支架16,支架16的自由端连接设于河底的HC活性基石1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