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99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船体(2),船体(2)一端有动力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5)含有驱动机构和自动舵;船体(2)上有水体溶解氧增氧器(3)、电源(4)和GPS,所述自动舵借助导线与GPS相连;船体(2)底部有微纳米级气泡发生器(6),水体溶解氧增氧器(3)上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借助第一水泵(1)和管道与船体(2)所在处的水体相连通,所述出水口借助阀门及管道与微纳米级气泡发生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电源(4)借助导线分别与第一水泵(1)、水体溶解氧增氧器(3)和阀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溶解氧增氧器(3)包括溶气罐和空气压缩机,溶气罐上有进气口,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借助该进气口与溶气罐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处于溶气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处于溶气罐的对侧罐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是电池组或发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体溶解氧增氧器是溶气罐或容器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气泡发生器(6)包括罐体(63),所述罐体(63)为圆柱形,罐体(63)顶板中心有杆孔,罐体(63)下端有纳米级气泡出口(17);罐体(63)顶板四周有轴向凸边(613),罐体(63)上方有第一水管接头(66),第一水管接头(66)上端和下端分别有上法兰(67)和下法兰(68),下法兰面向内延伸至使第一水管接头(66)下端形成一个与该下法兰面处于同一平面的管底,管底的中心有第一过水孔(610);下法兰(68)的外面有周向下凸起(65),周向下凸起(65)外侧面与下法兰(68)的边沿间留有间距,所述周向下凸起(65)的外径与轴向凸边(613)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周向下凸起(65)伸入轴向凸边(613)内;管底与罐体(63)顶板间有阀芯(611),所述阀芯(611)为圆盘状,其外径与轴向下凸起(65)的内径相适配,阀芯(611)的边沿有轴向上凸边(612),通过该轴向上凸边使阀芯(611)的上面与管底间形成间隙(9);轴向上凸边(612)之内的阀芯(611)周向均布有第二过水孔(614),轴向凸边(613)之内的罐体(63)顶板周向均布有第三过水孔(64),第二过水孔(614)围成的圆与第三过水孔(64)围成的圆的直径相等;阀芯(611)下表面中心连有阀杆(615),阀杆(615)下端穿过所述杆孔伸入至罐体(63)内腔的下部;罐体(63)下部的管壁上有轴孔,轴孔内有驱动轴(62)且二者间呈密封状活动配合;与轴孔相应的对侧管壁内侧面上有轴座(616),驱动轴(616)里端呈可旋转状伸入轴座(616)内,驱动轴(62)外端伸出在罐体(63)之外;阀杆(615)下端和驱动轴(62)的相应处均有锥齿轮(61),两个锥齿轮(61)啮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水孔(610)的口径均大于第二过水孔(614)和第三过水孔(6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水孔(614)和第三过水孔(64)均为圆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63)下端连有第二水管接头(18)。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自动巡航的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船体的船舷外侧有曝气机构,曝气机构借助导线与电源相连。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