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39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规的多效蒸发装置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及蒸汽输入管和原液输入管组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原液经蒸发器蒸发后产生的蒸是直接排放出去,无法进行二次利用,造成了能耗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效率高且能耗小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中,包括蒸发器、在蒸发器一侧设有与蒸发器连通的冷凝器、在冷凝器一侧设有与蒸发器连通的板式换热器,及在蒸发器上设有的蒸汽输入管和在冷凝器上设有的原液输入管。冷凝器与板式换热器连通。蒸发器包括与蒸汽输入管连接的第一效卧式蒸发器、在第一效卧式蒸发器一侧设有与第一效卧式蒸发器蒸汽连通的第二效卧式蒸发器。

第一效卧式蒸发器包括第一外壳体、在第一外壳体内设有带有喷嘴的第一液体分配管、与第一液体分配管平行的一侧设有的第一管束、在第一外壳体一侧上设有的第一蒸汽箱和在第一外壳体顶侧上设有的第二蒸汽箱,及在第一外壳体底侧上设有的第一热井。第一蒸汽箱与蒸汽输入管连接;所述的第二蒸汽箱与第一外壳体连通。第一液体分配管与经过冷凝器和板式换热器的原液输入管连通。

第二效卧式蒸发器包括第二外壳体、在第二外壳体内设有带有喷嘴的第二液体分配管、与第二液体分配管平行的一侧设有的第二管束、在第二外壳体一侧上设有的第三蒸汽箱和在第二外壳体顶侧上设有的第四蒸汽箱,及在第二壳体底侧上设有的第二热井。第三蒸汽箱与第二蒸汽箱连接;所述的第四蒸汽箱与第二外壳体连通。第二液体分配管与经过冷凝器和板式换热器的原液输入管连通。

第一热井与第二热井的输出交汇端设置有与第一热井与第二热井连通的浓缩液输出管。第一蒸汽箱和第三蒸汽箱输出交汇端设置有与第一蒸汽箱和第三蒸汽箱连通的达标排放管。板式换热器设置于达标排放管上。蒸汽输入管上设置有蒸汽喷射泵。第四蒸汽箱与蒸汽喷射泵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原液输入管与冷凝器之间设置进料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凝器上设置有真空泵和第三循环泵。冷凝器上设置有与冷凝器连通的冷凝水罐,冷凝水罐设置于板式换热器与达标排放管之间,冷凝水罐上设置有冷凝水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蒸汽箱与达标排放管连通且在第四蒸汽箱与达标排放管之间设置有汽液分离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井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二热井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凝器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式换热器与达标排放管之间设置有树脂离子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余热回收效率高且能耗小的效果。由于第二效卧式蒸发器内产生的蒸汽从第四蒸汽箱排出后,输入到蒸汽喷射泵,相当于在现在结构中增加二次换热的设备,如此可以减少了设备投资,提高了设备能耗比。同时,利用第二效卧式蒸发器产生的蒸汽进行二次利用,对原液输入管原液进行预回热,达到了减少能耗的目的。具体如下:1、进料泵输送原液经过冷凝器、板式换热器后进入蒸发器主体,由外界生蒸汽进入第一效蒸发器换热管内对管外的原液进行加热;2、蒸发器通过底下的第一、第二循环泵循环原液充分与生蒸汽换热,原液经过换热生成二次蒸汽与浓缩液;二次蒸汽因为负压的作用进入第二效卧式蒸发器,再与原液换热,生成二次蒸汽和浓缩液。3、利用少量的末端高温高压(≥0.5MPa)生蒸汽进入蒸汽喷射泵,吸入末端二次蒸汽,两种蒸汽混合后能够产生用于第一卧式蒸发器加热的蒸汽。4、蒸汽在蒸发器内冷凝成蒸馏水排放到冷凝水罐;部分末端二次蒸汽通过真空泵的抽吸进入到冷凝器冷凝成蒸馏水排放到冷凝水罐;冷凝水通过板式换热器与进入蒸发器的原液进行换热。5、原液进入板式换热器前,通过冷凝器与残余末端二次蒸汽进行换热,利用循环泵可以大大提高蒸汽与原液的传热系数。6、冷凝水在达标排放前需经过树脂交换器,将溶解在水中的氨氮吸附处理。实现了余热回收效率高且能耗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蒸发器1、在蒸发器1一侧设有与蒸发器1连通的冷凝器2、在冷凝器2一侧设有与蒸发器1连通的板式换热器3,及在蒸发器1上设有的蒸汽输入管4和在冷凝器2上设有的原液输入管5。冷凝器2与板式换热器3连通。蒸发器1包括与蒸汽输入管4连接的第一效卧式蒸发器11、在第一效卧式蒸发器11一侧设有与第一效卧式蒸发器11蒸汽连通的第二效卧式蒸发器21。第一效卧式蒸发器11包括第一外壳体15、在第一外壳体15内设有带有喷嘴的第一液体分配管、与第一液体分配管平行的一侧设有的第一管束、在第一外壳体15一侧上设有的第一蒸汽箱12和在第一外壳体15顶侧上设有的第二蒸汽箱13,及在第一外壳体15底侧上设有的第一热井14。第一蒸汽箱12与蒸汽输入管4连接,第二蒸汽箱13与第一外壳体15连通,第一液体分配管与经过冷凝器2和板式换热器3的原液输入管5连通。第二效卧式蒸发器21包括第二外壳体25、在第二外壳体25内设有带有喷嘴的第二液体分配管、与第二液体分配管平行的一侧设有的第二管束、在第二外壳体25一侧上设有的第三蒸汽箱22和在第二外壳体25顶侧上设有的第四蒸汽箱23,及在第二壳体底侧上设有的第二热井24。第三蒸汽箱22与第二蒸汽箱13连接;所述的第四蒸汽箱23与第二外壳体25连通。第二液体分配管与经过冷凝器2和板式换热器3的原液输入管5连通。第一热井14与第二热井24的输出交汇端设置有与第一热井14与第二热井24连通的浓缩液输出管9。第一蒸汽箱12和第三蒸汽箱22输出交汇端设置有与第一蒸汽箱12和第三蒸汽箱22连通的达标排放管8,板式换热器3设置于达标排放管8上。蒸汽输入管4上设置有蒸汽喷射泵6。第四蒸汽箱23与蒸汽喷射泵6连通。原液输入管5与冷凝器2之间设置进料泵7。冷凝器2上设置有真空泵52和第三循环泵51,冷凝器2上设置有与冷凝器2连通的冷凝水罐53,冷凝水罐53设置于板式换热器3与达标排放管8之间,冷凝水罐53上设置有冷凝水泵54。第四蒸汽箱23与达标排放管8连通且在第四蒸汽箱23与达标排放管8之间设置有汽液分离罐55。第一热井14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56。第二热井24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57。冷凝器2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51。板式换热器3与达标排放管8之间设置有树脂离子交换器10。

工作原理如下:

(1)原液循环

进料泵7将原液输送经过冷凝器2和板式换热器3,之后分别输送到第一效卧式蒸发器11内的第一液体分配管和第二效卧式蒸发器21内第二液体分配管,经喷嘴喷到第一管束、第二管束表面。

(2)蒸汽循环

同时,蒸汽经过蒸汽喷射泵6后,被输入到第一管束内,并将表面的原液加热成蒸汽。在第一蒸汽箱12内蒸汽与空气冷热交替形成蒸馏水,排入达标排放管8内,经冷凝水罐53、板式换热器3、树脂离子交换器后,从达标排放管8排出。

在第一管束表面形成的蒸汽从第二蒸汽箱13输入到第三蒸汽箱22,在第三蒸汽箱22内蒸汽与空气冷热交替形成蒸馏水,排入达标排放管8内,经冷凝水罐53、板式换热器3、树脂离子交换器后,从达标排放管8排出。在第二管束内的蒸汽将表面的原液加热成蒸汽,之后从第四蒸汽箱23排入蒸汽喷射泵6内二次加热原料。

经过喷嘴喷淋后的原液变成浓缩液,从第一热井14、第二热井24排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