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945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伴随这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多,沉淀池是污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处理设备。沉淀池主要是利用固液两相之间密度的不同,从而将固液两相分离的污水处理机构。现代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例如污水流速过快,导致污水沉淀的效率非常的低,在后续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非常的麻烦,而且现代的沉淀池中的泥斗排泥速度较缓慢,泥斗容易发生堵塞,这样就使得污水处理速度降低。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急需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沉淀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排泥区、混凝区和出水区,所述排泥区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加药箱,加药箱为定时加药装置,加药箱内装有硫酸铜或者高锰酸钾;所述排泥区左端上侧内壁上设置有缓冲筒体,缓冲筒体与设置在排泥区外端的污水进水管连接,缓冲筒体内设置有多个挡板,多个挡板交错设置在缓冲筒体的内侧壁上,缓冲筒体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出口;所述排泥区靠近底端设置有由若干斜板组成的斜板组,斜板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层;所述排泥区底端设置有若干泥斗,泥斗通过排泥管与污泥离心泵连接;所述混凝区设置在排泥区的上端,混凝区中心位置设置有搅拌爪,混凝区外侧壁上设置有混凝剂药箱,混凝剂药箱内装有聚合氯化铝,混凝区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混凝区的底板高度从左至右逐渐降低,混凝区的底板最低处设置有混凝区进水口;所述出水区设置在混凝区的上端,出水区的底板高度从左至右逐渐升高,出水区的底板最低处设置有出水区进水口;所述出水区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平行排列的斜挡板,出水区内部右侧设置有集水区,集水区与设置在出水区外部的出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上均与分布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区的侧壁上设置有单丝滤布材料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缓冲筒体、斜板组和缓冲层可以大大减缓污水流动的速度,使得沉淀效率大大提高;混凝区的底板高度从左至右逐渐降低,出水区的底板高度从左只有逐渐升高,不仅使得污水在混凝区和出水区内的停留时间增长,反应更加充分,同时在混凝区和出水区沉淀下来的泥沙还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排泥区内的泥斗中;污泥通过污泥离心泵的作用下从排泥管排出,泥斗不易发生堵塞,排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排泥区6、混凝区4和出水区1,所述排泥区6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加药箱14,加药箱14为定时加药装置,加药箱14内装有硫酸铜或者高锰酸钾,可以去除污水中的藻类;所述排泥区6左端上侧内壁上设置有缓冲筒体9,缓冲筒体9与设置在排泥区6外端的污水进水管7连接,缓冲筒体9内设置有多个挡板8,多个挡板8交错设置在缓冲筒体9的内侧壁上,缓冲筒体9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出口;所述排泥区6靠近底端设置有由若干斜板组成的斜板组13,斜板组13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层12,缓冲层12上均与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排泥区6底端设置有若干泥斗11,泥斗11通过排泥管10与污泥离心泵20连接;所述混凝区4设置在排泥区6的上端,混凝区4中心位置设置有搅拌爪5,混凝区4外侧壁上设置有混凝剂药箱16,混凝剂药箱16内装有聚合氯化铝,混凝区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16,根据水质检测装置16得出的水质数据,从而控制混凝剂药箱16的加料量;所述混凝区4的底板高度从左至右逐渐降低,混凝区4的底板最低处设置有混凝区进水口15;所述出水区1设置在混凝区4的上端,出水区1的底板高度从左至右逐渐升高,出水区1的底板最低处设置有出水区进水口3;所述出水区1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平行排列的斜挡板2,斜挡板2可以阻挡没有沉淀的小部分泥沙和悬浮物,出水区1内部右侧设置有集水区19,集水区19的侧壁上设置有单丝滤布材料滤网,可以滤过没有完全沉淀的絮状物,集水区19与设置在出水区1外部的出水管18连接,本高效污水处理沉淀池在工作的时候,污水先通过污水进水管7进入缓冲筒体9,接着污水经过缓冲筒体9进入到排泥区6内,排泥区内设置值有斜板组13和缓冲层12,通过缓冲筒体9、斜板组13和缓冲层12可以大大减缓污水流动的速度,使得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初步沉淀的污泥进入到泥斗11中;经过初步沉淀之后,污水通过混凝区进水口15进入到混凝区4进行混凝作用,混凝之后污水通过出水区进水口3进入到出水区1,混凝区4的底板高度从左至右逐渐降低,出水区1的底板高度从左只有逐渐升高,不仅使得污水在混凝区4和出水区1内的停留时间增长,反应更加充分,同时在混凝区4和出水区1沉淀下来的泥沙还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排泥区6内的泥斗11中,最后污泥通过排泥管10排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