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简易更换前置过滤筒的复合净化水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8873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简易更换前置过滤筒的复合净化水滤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芯,特别涉及一种可简易更换前置过滤筒的复合净化水滤芯。



背景技术:

应各种需要,市场上早就出现有各种简易的净水过滤器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各种原因,现对净水过滤器的需求和要求都有显著的提高,而过滤器的核心是滤芯。目前有一公开号103432783A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净水滤芯,包括筒体,内设容纳活性炭的腔体;筒体上设有连通腔体的进水口、出水口及用于更换活性炭的开口。该滤芯虽能达到简单过滤杂质的要求,但对水质的处理还是不全面,即便是多层过滤层合并在一起,但由于顺序的混乱而未达到净水的作用,并且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等不足之处。为此出现了一种复合型滤芯,复合型滤芯具有多层过滤结构,同时多层过滤结构呈一体设计,只要其中的一层过滤结构损坏或到达使用寿命时就需要更换整个滤芯,使得用户的使用成本偏高,进而限制了产品的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净化效果好以及能简易更换前置过滤筒的复合净化水滤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置过滤筒及与所述前置过滤筒相适配的后置过滤结构,所述前置过滤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前置过滤层,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包裹住全部所述通孔的可更换过滤套筒。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斜度角,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度角相适配的第二斜度角;或者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上凸环和下凸环,所述上凸环和所述下凸环分别与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的内壁的上端和下端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上端相适配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所述前置过滤层为U型活性炭过滤套筒,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为圆台型高分子过滤套筒。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U型活性炭过滤套筒相适配的入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入口相适配的底盖。

进一步,所述后置过滤结构包括串联连通的末段过滤结构和中段过滤结构,所述中段过滤结构的进水端与所述前置过滤筒出水端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末段过滤结构的腔体内设置有超滤膜。

进一步,所述中段过滤结构内设有若干个依次串联连通的过滤水腔,若干个所述过滤水腔内均填充有过滤材料。

进一步,所述过滤材料为碱性球、KDF、纳米晶陶过滤材料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末段过滤结构出水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超滤膜之间设有末端聚水腔,所述端盖上还设有与所述末端聚水腔相连通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置过滤筒及与所述前置过滤筒相适配的后置过滤结构,所述前置过滤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前置过滤层,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包裹住全部所述通孔的可更换过滤套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去污全面,不用担心空间占用大和净水质量不过关,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更换过滤结构的设计,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作为第一层过滤层,能将水中的可见的、颗粒状的杂质去除,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负荷大寿命短,当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不能满足过滤要求时即可单独更换,不用更换后置过滤结构,延长了后置过滤结构的使用时间,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拆除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置过滤筒1及与所述前置过滤筒1相适配的后置过滤结构2,所述前置过滤筒1包括筒体11和设置在所述筒体11的前置过滤层12,所述筒体1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3,所述筒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包裹住全部所述通孔13的可更换过滤套筒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斜度角,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度角相适配的第二斜度角;或者所述筒体1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上凸环15和下凸环16,所述上凸环15和所述下凸环16分别与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的内壁的上端和下端相适配,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套接在所述筒体11的外壁上时,由于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的内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凸环15和所述下凸环16相接触,从而能使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更加牢固地套接在所述筒体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1的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上端相适配的限位台阶17,所述限位台阶17能使用户在自信更换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时定位更加精准,确保过滤的质量,提高了滤芯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层12为U型活性炭过滤套筒,所述可更换过滤套筒14为圆台型高分子过滤套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U型活性炭过滤套筒相适配的入口,所述筒体11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入口相适配的底盖1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置过滤结构2包括串联连通的末段过滤结构21和中段过滤结构22,所述中段过滤结构22的进水端与所述前置过滤筒1出水端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末段过滤结构21的腔体内设置有超滤膜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段过滤结构22内设有若干个依次串联连通的过滤水腔,若干个所述过滤水腔内均填充有过滤材料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材料24为碱性球、KDF、纳米晶陶过滤材料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末段过滤结构21出水端设置有端盖25,所述端盖25与所述超滤膜23之间设有末端聚水腔26,所述端盖25上还设有与所述末端聚水腔26相连通的出水口27。

在工作时,待净化水通过圆台型高分子过滤套筒,再进入U型活性炭,即可去除了可见的、颗粒状的杂质。经过前置过滤筒1过滤后,到达中段过滤结构22,所述中段过滤结构22采用碱性球、KDF、纳米晶陶过滤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净化:在碱性球的作用下,水质遍弱碱性,有助于人体的酸碱平衡;在KDF的作用下,过滤掉不可见的、有害的微生物。最后到达超滤膜,在经过前面几道过滤层后,基本上达到了净水的目的,此处再设过滤层,为保证水质的质量,把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保留水质中对人体有益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复合净化水滤芯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