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96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绝大部分农村等地的生活污水基本未处理就直接排放,且大多数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然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分布分散、地形复杂、管网覆盖不完善,水量不稳定等特点,不适合采用大型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现有一体化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及其工艺普遍存在出水水质不达标、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等问题,其对氮、磷等营养物去除率较低。因此,具有灵活、简便和高效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新技术和设备具有现实的意义。

污水一体化装置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膜生物法装置。首先,现有活性污泥池由于处理效率较低导致了该装置的尺寸大且造价高等特点;其次,现有的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等)则存在普遍存在定期反冲洗、生物膜更新困难、老化生物膜难以脱落及管理困难等问题;再次,现有膜生物法反应器(MBR反应器等)普遍存在产生浓缩液、能耗高和运行管理困难(管理要求高不适宜农村推广)等问题;最后,现有的一体化装置除磷工艺大都采用化学除磷工艺,不仅会占有池内有效容积,而且会增加设备造价成本和管理难题。泥膜生物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结 构紧凑且硝化、除碳、脱氮效果好,泥膜生物反应器兼顾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双重优点,泥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有效微生物浓度包括悬浮性污泥和生物膜两部分,具有有效生物量高,其生物量不仅是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工艺的数倍,而且能有效克服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缺点,具有容积负荷高、耐冲击性强等特点。

目前一体化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设备空间小等原因,合理布设各反应池体、进水方式和布水方式非常关键:①一体化装置空间较小,现有的设备普遍存在进水方式和布水方式的不合理问题,进而导致了进水方向的短流,对于一体化有效的池容的设备,短流现象的存在严重减小了设备的有效反应容积,进而严重限制了系统的处理能力;②一体化合理的布局可以池体占地面积,有效减少造价成本等;二、选择低耗的用电设备非常关键:传统一体化污水处理用电设备多,存在能耗较高等问题;三、如何提高沉淀池出水澄清度和降低沉淀池出水悬浮物非常关键: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处理效果差且无控制上浮浮泥和出水悬浮物超标的技术措施;四、降低村镇污水处理装置管理运行难度及成本非常关键:现有村镇污水量少,污水处理设备需要专人值守维修,维护费用高;五、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污水处理设备设置分散,各个设备独立,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出水总氮和总磷浓度等污染物需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实现村镇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体化高效管理,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易操作、效果好、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污水生化反应效率和沉淀出水的效果,出水水质好的一种高效、智能、低耗的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远程环境医药专家诊断控制系统;远程环境医药专家诊断控制系统实现装置的无人化、智能化运行管理。装置主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包括设备集成间模块、生化反应模块、泥水分离模块的三大模块,所述的三大模块为一体式或分体组合的一体式;所述生化反应模块由隔板分隔并设有依次相连的预脱氧泥膜池、释磷泥膜池、反硝化聚磷泥膜池、好氧泥膜池,所述的泥水分离模块分为预沉淀区、精沉淀区,相邻池体间采用斜对角线进出水方式,斜对角线进出水可以增加延程距离反应时间、优化水流流态进而提高处理效果,相邻池体间采用隔墙过水孔或溢流堰过水,过水孔及过水堰在填装有悬浮填料时设有隔离网,沉淀池出水管道与设备集成间模块内的紫外消毒器相连;所述预沉淀区、精沉淀区内污泥浓缩底部与首级预脱氧泥膜池顶部间设有气提式污泥回流系统;所述的精沉淀区的表面澄清区与首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间设有包括离心泵和管道的硝化液回流系统,所述反硝化聚磷泥膜区底部设有间歇气扰动设备,可减少污泥沉积,也可增加污泥悬浮流化效果、防止生物膜板结,进而影响过水能力和处理效果。

所述装置主体是钢材料结构、工程塑料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的一种或三者的组合。

所述的气提式污泥回流系统包括将预沉淀池及精沉淀池内沉降的悬浮状污泥和生物膜载体上脱落的生物膜依次回流至预脱氧泥膜区的泥水流量稳定箱、分气包气提管、气提泥回流管道,泥水流量稳定箱起到控制稳定出水流量且降低出水溶解氧效果,装置还包括风机总气管的一外接分气包,所述分气包分别与污泥回流的气提管、好氧区的曝气管、反硝化聚磷泥膜区底部的间歇气扰动管分别相连通。

所述的硝化液回流系统包括将精沉淀池表面沉淀污水回流至反硝化聚磷泥膜池的污水回流离心泵和硝化液回流管道。

所述的新型泥膜池为填充有可附着生长生物膜的生物载体和悬浮状活性污泥于一体的耦合生化床,所述的生物载体为由悬浮性载体、固定性载体中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所述的生物载体填充率范围为20%~80%,所述的悬浮状污泥浓度(包括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范围为1000mg/L~5000mg/L。

所述的释磷泥膜池包括至少一级的释磷泥膜池,释磷泥膜池包括上向流释磷泥膜反应池和下向流释磷泥膜反应池两种形式,上向流释磷泥膜池内水流向上流速不低于1.0m/h,上流速度控制可提高泥、膜与污水中有机物的传质效率,提高处理效果。

所述的反硝化聚磷泥膜池底部设有间歇气扰动设备,气扰管为丰字形穿孔布气管,所述的反硝化聚磷泥膜池至少为一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包括上向流和下向流两种形式的反硝化聚磷泥膜池,气扰动管为丰字状穿孔管,间歇气扰动周期为1h~8h,扰动时间为10s~180s。

所述的好氧泥膜池包括两级的好氧除碳泥膜池、好氧硝化泥膜池 或三级的好氧除碳泥膜池、好氧硝化泥膜池、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泥膜池,所述的好氧除碳泥膜池与好氧硝化泥膜池的池容大小比例为0.5:1~2:1范围或0.5:1:1~2:1:1范围。

多级泥膜池具有可优化各池优势菌群、克服水流短流、提高上升流速等优点。

所述的泥水分离模块包括配水渠、预沉沉淀池、配水渠、精沉淀池区、出水渠;预沉区内设有斜板或斜管沉降器,预沉区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气提吸泥管和排泥口;精沉区内设有斜管沉降器,精沉区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气提吸泥管和排泥口,沉淀池的澄清区上部距水面下部50mm~400mm的排浮泥漏斗,溢流渠设置一与水平呈45°~80°的挡浮泥板。将沉淀池分为预沉区+精沉区,两相结合克服传统单一斜板或斜管沉淀池存在的不足(如脉动、涡旋等影响);精沉区上部设置挡浮泥板和排泥漏斗,解决一体化设备的沉淀池污泥上浮问题,提高出水效果。

所述的集成设备间模块内包括悬挂设置的风机、悬挂设置的紫外消毒设备、立式的中央控制器、悬挂设置的离心泵及悬挂设置的其它辅助设备。

所述的远程环境医药专家诊断控制系统根据中央控制器反馈监测的进水温度、流量、进水浓度、出水效果等数据进行环境医药专家自动诊断判别运行工况,中央控制器通过接收的远程环境医药专家诊断控制系统发送的诊断信号进而自动控制阀门的开启度和变频风机的频率,进而自动远程调控进水流量、气提污泥量、硝化液回流量及 好氧池溶解氧等运行参数。

所述的预脱氧泥膜池、释磷泥膜池、反硝化聚磷泥膜池、好氧泥膜池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0.2h~1.0h、0.5h~2.0h、0.5h~4.0h、3.0h~10.0h,所述的池容尺寸根据水力停留时间进行设计,所述的泥水分离模块水力停留时间为0.5h~4.0h,所述的预沉淀池与精沉淀池有效容积比例为1:5~1:1。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池内短流现象,优化了各池菌群结构分布,强化了沉淀池的作用,总氮及总磷处理效率更高,气提耗能更低,结构紧凑,且占地面积小,可显著减少污泥上浮现象和出水悬浮物的含量,实现了远程自控及无人值守的污水智能处理。污水经本实用新型装置处理后,出水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丰字形穿孔布气管示意图。

图3是气提管示意图。

图4是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1、设备集成间模块,2、生化反应模块3、泥水分离模块,4、预脱氧泥膜池,5、一级释磷泥膜池,6、二级释磷泥膜池,7、三级释磷泥膜池,8、一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9、二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10、一级好氧除碳泥膜池,11、二级好氧硝化泥膜池,12、预沉区,13、精沉区,14、进水管,15、硝化液回流管道,16、分气包气提管, 17、气提泥回流管道,18、气提泥回流总管道,19、出水管,20、曝气分配管,21、间歇气扰动分配管,22、泥水流量稳定箱,23、硝化液回流离心泵,24、曝气风机,25、分气包,26、排浮泥漏斗,27、挡浮泥板,28、配水渠,29、出水渠,30、悬浮性填料,31、固定性填料,32、悬浮状活性污泥,33、出水管,34、紫外消毒设备,35、排放管,36、中央控制器,37、装置主体,38、远程环境医药专家诊断控制系统,39、丰字形穿孔布气管,40、精沉淀区的表面澄清区,41、污泥浓缩区,42、斜板沉降器,43、斜管沉降器,44、排泥口,45、穿孔吸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一附图1,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37和远程环境医药专家诊断控制系统38;装置主体37具有内腔0,所述内腔0包括设备集成间模块1、生化反应模块2、泥水分离模块3的三大模块,所述的三大模块为一体化装置;所述生化反应模块2由隔板分隔并设有依次相连的预脱氧泥膜池4、释磷泥膜池、反硝化聚磷泥膜池、好氧泥膜池,释磷泥膜池包括一级释磷泥膜池5、二级释磷泥膜池6、三级释磷泥膜池7,反硝化聚磷泥膜池包括一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8、二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9,好氧泥膜池包括一级好氧除碳泥膜池10、二级好氧硝化泥膜池11。所述的泥水分离模块2分为预沉淀区12、精沉淀区13,所述预脱氧泥膜池4、释磷泥膜、好氧泥膜池投加填充比为50%的悬浮填料,反硝化聚磷泥膜池设置填充比为60%的固定填 料,污泥浓度为2500mg/L,气提污泥回流总管18与进水管14的出口接于预脱氧泥膜池4的上部,两者混合后均布,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气提回流的污泥中溶解氧在预脱氧泥膜池4生物膜和悬浮污泥(好氧、兼氧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将泥水混合中的溶解氧降低至缺氧、厌氧状况,生物膜和悬浮污泥(好氧、兼氧微生物)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并通过将硝酸盐去除,进而减轻溶解氧和硝酸盐对于释磷菌的释放磷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释磷泥膜池的释磷效率;此外多级的释磷泥膜池的高流速保证了泥水(污泥与污水)的充分混合,减少了短流死水区,提高释磷泥膜池的处理效率,为反硝化聚磷泥膜池的反硝化除磷过程和好氧泥膜区池好氧充分吸磷过程都提前做好准备。预脱氧泥膜池4的斜对角线底部设置过水孔作为释磷泥膜池7的进水口,释磷泥膜池7池的上部设置溢流堰过水,后续生化反应模块池体皆采用此种进出水方式,以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减少短流容积,装填有悬浮填料的池体过水孔及过水堰皆设有隔离网,沉淀池出水管道33与设备集成间模块1内的紫外消毒器34相连;所述预沉淀区12、精沉淀区13内污泥浓缩底部与首级预脱氧泥膜池4顶部间设有气提式污泥回流总管18及泥水流量稳定箱22的气提式污泥回流系统,利于余气作为气提回流污泥替代传统的泵回流提,可明显降低吨水耗能,同时泥水流量稳定箱可降低气提污泥中的溶解氧和稳定泥回流流量(气提泥水一般为脉冲的形式);所述的精沉淀区13的表面澄清区40与首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8间设有包括离心泵23和管道15的硝化液回流系统,所述反硝化聚磷泥膜池(8、9)底部设 有间歇气扰动设备39。

所述装置主体37是钢材料结构、工程塑料结构以两者的组合。

所述的气提式污泥回流系统包括将预沉淀区12及精沉淀区13内沉降的悬浮状污泥32和生物膜载体(30、31)上脱落的生物膜依次回流至泥水流量稳定箱22、分气包气提管16、气泥回流管道17。还包括风机24总气管的一外接分气包25,所述分气包25分别与污泥回流的气提管16、好氧区的曝气管20、反硝化聚磷泥膜池底部的间歇气扰动管21分别相连通。

所述的硝化液回流系统包括将精沉淀池表面沉淀污水回流至反硝化聚磷泥膜池的污水回流离心泵23和硝化液回流管道15。

所述的释磷泥膜池包括一级释磷泥膜池5、二级释磷泥膜池6、三级释磷泥膜池7,一级释磷泥膜池5、三级释磷泥膜池7为上向流释磷泥膜反应池,二级释磷泥膜池6为下向流释磷泥膜反应池,上向流释磷泥膜池6内水流向上流速为5.0m/h,充分实现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混合,增加释磷泥膜池的释磷效率。

反硝化聚磷泥膜池包括一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8、二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9,底部设有间歇气扰动设备,气扰管为丰字形穿孔布气管33;一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8为下向流泥膜池,二级反硝化聚磷泥膜池9为上向流反硝化聚磷泥膜池,气扰动管为丰字状穿孔管39,间歇气扰动周期为5h,扰动时间为10s,通过气扰措施使得污泥一直处理悬浮状态,防止污泥自然沉降,可明显增加系统的反硝化脱氮和除磷的效果。

所述的好氧泥膜池包括一级好氧除碳泥膜池10、二级好氧硝化泥膜池11。所述的好氧除碳泥膜池与好氧硝化泥膜池的池容大小比例为0.5:1范围,将优势好氧除碳菌和优势好氧硝化菌分隔在两个好氧池内,形成高、低负荷两段,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抗负荷冲击能力。

所述的泥水分离模块包括配水渠28、预沉沉淀池12、配水区28、精沉淀池区13、出水渠29;预沉区内设有斜板42或斜管沉降器43,预沉区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41、气提吸泥管17和排泥口44,定期对外排放含磷污泥,实现除磷过程,通过反硝化除磷和好氧吸磷两个过程除磷以替代传统的化学除磷过程,除磷效果更高,大大降低吨水处理成本和投资;精沉区内设有斜管沉降器43,精沉区底部设有污泥浓缩斗、气提吸泥管和排泥口,沉淀池的澄清区上部距水面下部50mm的排浮泥漏斗26,溢流渠设置一与水平呈80°的挡浮泥板27,利用斜板沉降器将污水内的大絮状颗粒物质进行预沉淀,同时解决斜板的堵塞或塌陷问题,再利用精沉区内的斜管沉降器对小絮状颗粒物质进行精沉淀,充分利用斜板沉降器和斜管沉降器的双重优点,大大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和出水水质,利用挡浮泥板将上浮污泥阻挡在挡浮泥板内侧,减少随出水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悬浮污泥量,再利用排浮泥漏斗定期排放表面浮泥,增加沉淀池的出水效果。

所述的集成设备间模块1内包括悬挂设置的风机24、悬挂设置的紫外消毒设备34、立式的中央控制器36、悬挂设置的离心泵23及悬挂设置的其它辅助设备,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布置形式,单独集成设 备间(悬挂摆放)的空间利用率更高。

所述的远程环境医药专家诊断控制系统38根据中央控制器36反馈监测的进水温度、流量、进水浓度、出水效果等数据进行环境医药专家自动诊断判别运行工况,中央控制器36通过接收的远程环境医药专家诊断控制系统发送的诊断信号进而自动控制阀门的开启度和变频风机24的频率,进而自动远程调控进水流量、气提污泥量、硝化液回流量及好氧池溶解氧等运行参数,装置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运行。

所述的预脱氧泥膜池4、释磷泥膜池、反硝化聚磷泥膜区池、好氧泥膜池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0h、0.5h、0.5h、10.0h,所述的池容尺寸根据水力停留时间进行设计,所述的泥水分离模块2水力停留时间为0.5h,所述的预沉淀池12与精沉淀池13有效容积比例为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