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08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元冰存储装置主要由普通不锈钢或混凝土制成,此类装置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在将水制成二元冰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冰堵现象,影响制冰机的使用;2.装置长时间使用之后,装置内容纳的水体内异养菌增多,水质变差,故需定期换水;3.利用此类存储装置制成的二元冰用于冷冻食品,食品的新鲜度及保质期会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该装置包括磁化器,使普通水磁化后进入制冰机,减弱在制造二元冰过程中存在的冰堵现象,磁化水具有防垢效果,减少存储装置的清洗频率,磁化水制成的二元冰用来保存食品,可以提高食品新鲜度,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包括本体、第一管、第二管和磁化器;所述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储物腔,所述第一管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储物腔和制冰机连通,所述第二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储物腔和制冰机连通,所述磁化器包括第一磁化器,所述第一磁化器套设于所述第一管。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分别与储物腔和制冰机连通,磁化器套设于第一管,使普通水经磁化处理后进入制冰机,减弱在制造二元冰过程中的冰堵现象,磁化水具有防垢效果,减少存储装置的清洗频率,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磁化器还包括第二磁化器,所述第二磁化器套设于所述第二管。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磁化器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绕所述磁化器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磁化器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化器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二开口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底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所述本体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底壁的最低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二元冰存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储物腔连通的自来水管路,所述自来水管路设置有软水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磁化器包括内壳、外壳和磁体,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容纳区,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磁体设置于所述容纳区,所述磁体包括至少两个对称分布的磁单元,每个所述磁单元分别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内壳套设于所述第一管或所述第二管,所述外壳与所述本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的位于所述储物腔内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本体的内底壁。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的位于所述储物腔内的一端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靠近所述本体的内顶壁。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防水层和保温层。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储物腔外且靠近所述第一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在装置中使用磁化器,使普通水磁化后进入制冰机,减弱在制造二元冰过程中存在的冰堵现象,磁化水具有防垢效果,减少存储装置的清洗频率,磁化水制成的二元冰用来保存食品,可以提高食品新鲜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二元冰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二元冰存储装置的磁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磁化器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二元冰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具体为:

二元冰存储装置100;

本体11;

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储物腔113,底壁114,排污口115,防水层116,保温层117;

第一管12;

过滤网121,温度传感器122;

第二管13;

布水器131;

磁化器14;

第一磁化器141,第二磁化器142;

固定部143,固定件144,内壳145,外壳146,容纳区147,磁体148;

自来水管路15,软水器1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100,包括本体11、第一管12、第二管13和磁化器14。

如图1所示,本体11包括具有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的储物腔113,储物腔113用于储存二元冰和制造二元冰的水源。为了方便加工制造,本体11可以为长方体,也可以为正方体,还可以为圆柱体。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本体11为长方体,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开设于本体11的顶壁。

本实施例中,本体11的底壁114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即二元冰存储装置100以图1的方式摆放时)倾斜,也就是说本体11的底壁114具有一定坡度。这里的坡度可以理解为本体11的底壁114的一侧相对其他位置较低,也可以理解为本体11的底壁114有凹陷部。这种结构使得储物腔113内容纳的水源可以集中至底壁114的最低处,方便二元冰存储装置100的清洗。本体11可以开设有排污口115,为了方便排泄污水,排污口115设置于底壁114的最低处。倾斜的底壁114配合排污口115,使得二元冰存储装置100的清洗更加便捷。

本实施例中,本体11的内壁还可以包括防水层116和保温层117。防水层116位于本体11的最内层,主要起防止水源渗透到存储装置外的作用。保温层117位于本体壁的中间,介于防水层116和本体11的不锈钢层或者混凝土层之间。保温层117主要是其保温作用,使二元冰存储装置100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分别位于本体11顶壁的两侧。为了使二元冰进入储物腔113后,与储物腔113内的水源更好地混合,中和储物腔113内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第一开口111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间距应该选取合适的位置,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第一管12穿过第一开口111分别与储物腔113和制冰机连通,第二管13穿过第二开口112分别与储物腔113和制冰机连通。第一管12用于将制造二元冰的水源输送至制冰机,第二管13用于将制冰机制造的二元冰输送至储物腔113。为了方便抽取水源,第一管12的位于储物腔113的一端应靠近本体11的底壁114,即第一管12的端部到本体11底壁114的距离小于第一管12的端部到本体11顶壁的距离。为了更好地将二元冰返回储物腔113,同时避免二元冰堵塞第二管13,第二管13的位于储物腔113的一端应靠近本体11的内顶壁,即第二管13的端部到本体11内顶壁的距离小于第二管13的端部到本体11底壁114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12的位于储物腔113内的一端可以设置有过滤网121,过滤网121与第一管1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过滤网121靠近本体11的内底壁。过滤网121用于过滤水源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制冰机,从而影响二元冰的质量。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过滤网121可以采用管状不锈钢过滤网,过滤网12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管12连接的接头,第一管12与过滤网121采用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12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2,温度传感器122位于储物腔113外且靠近第一开口111处。温度传感器122用于检测流经第一管12的水源的温度,由于制冰机具有额定的制冰温度,而水源的初始温度为常温,故水源先经制冰机降温再返回储物腔113,形成水循环,当水温达到制冰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22反馈信号,制冰机开始制冰。

本实施例中,第二管13的位于储物腔113内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布水器131,布水器131靠近本体11的内顶壁。布水器131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开口,能够使二元冰均匀分布于储物腔113内,避免二元冰通过一个开口集中进入储物腔113与水源混合,从而造成管路堵塞。为了更好地发挥布水器131的作用,布水器131应位于储物腔113内的水源上部,即布水器131不能没入水源。

本实施例中,磁化器14包括第一磁化器141,第一磁化器141套设于第一管12。磁化器14的作用是将水源磁化,使水源磁化后进入制冰机来制造二元冰。磁化器14具有以下效果:

1、磁滞效应:磁场引起水中盐类分子或离子的磁性力偶的磁滞效应,因而改变了盐类在水中的溶解性,同时使盐类分子相互间的亲和性(结晶性)消失,防止大晶体的结晶;

2、氢键变形:磁场对水的偶极分子发生定向极化作用后,电子云会发生改变,造成氢键的弯曲和局部断裂,使单个水分子的数量增多。这些水分子占据了溶液的各个空隙,能抑制晶体形成,并使水的整体性能发生变化;

3、容器除垢:磁化后的水能除去容器水垢及防垢;

4、异养型细菌总数减少:异养型细菌是以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的一大类微生物,它的总数随水中有机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水中异养菌总数可间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污染的程度及水的净化程度,水经过不同强度磁场的处理后,水中的细菌总数均明显下降。

本实施例中,磁化器14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143,至少两个固定部143绕磁化器14的周向均匀分布。固定部143的作用是对磁化器14定位,使得磁化器14与其他设备固定。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磁化器141包括两个固定部143,第一磁化器141的固定部143与本体11在第一开口111处通过固定件14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磁化器14可以包括内壳145、外壳146和磁体148。内壳145与外壳146同轴设置且内壳145与外壳146之间具有容纳区147,内壳145位于外壳146内,磁体148设置于容纳区147。磁体148包括至少两个对称分布的磁单元,每个磁单元分别与内壳145和外壳146连接,内壳145套设于第一管12,外壳146与本体11连接。根据实际管路中水流的流量,可以选取不同数量的磁单元。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如图2所示,磁体148采用6个磁单元,每个磁单元位于容纳区147内,每个磁单元的两端分别与内壳145和外壳146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磁单元与内壳145和外壳146焊接在一起,也可以是铸造成一体的方式连接。根据实际的需求,磁化器14与管路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磁化器14的磁体148形成磁场,对流经管路的水源进行磁化处理。

本实施例中,二元冰存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与储物腔113连通的自来水管路15,自来水管路15设置有软水器151。自来水管路15将自来水输送至二元冰存储装置100,为二元冰的制造提供水源。软水器151是一种运行和再生操作过程全自动控制的离子交换软水器,利用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钙镁离子,降低原水硬度,以达到软化硬水的目的,从而避免碳酸盐在管道、容器、锅炉产生结垢现象。自来水管路15中加设软水器151,大大节省了投资成本,又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二元冰的制造过程是:自来水管路15输送自来水至储物腔113,当自来水达到一定的水位后,启动外部泵组抽取自来水,自来水经过滤网121进入第一管12,自来水流经第一开口111处时,磁化器14对自来水进行磁化器处理,磁化后的自来水进入制冰机,制冰机将自来水制成二元冰,二元冰经第二管13进入储物腔113,二元冰在第二管13端部的布水器131的作用下均匀地分布于储物腔113内,并与储物腔113内的水源混合,从而完成一次二元冰制造。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元冰存储装置100,在第一管12设置有磁化器14,使普通水经磁化处理后进入制冰机,制冰机制造的二元冰经第二管13返回储物腔113,磁化水可以减弱在制造二元冰的过程中存在的冰堵现象,同时,磁化水具有防垢效果,可以减少存储装置的清洗频率,磁化水制成的二元冰用来保存食品,可以提高食品的新鲜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100,包括第二磁化器142,其余未提及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参照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化器142套设于第二管13,第二磁化器142的固定部143与本体11在第二开口112处通过固定件14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元冰存储装置100,相对于第一实施例,包括套设于第二管13的第二磁化器142,使二元冰经磁化后进入储物腔113,本实施例的储物腔113内冰水混合物的磁性更强,能够减少二元冰存储装置100的清洗频率,同时,磁化后的二元冰来保存食品,可以提高食品的新鲜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元冰存储装置,在该装置中使用磁化器,使普通水磁化后进入制冰机,减弱在制造二元冰过程中存在的冰堵现象,磁化水具有防垢效果,减少存储装置的清洗频率,用磁化水制成的二元冰来保存食品,提高食品新鲜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