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藻两步处理废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67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藻两步处理废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菌藻两步处理废水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是废水处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实际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亦称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由于传统治理方法有成本高、操作复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生物治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提高微生物处理废水效果,许多处理废水的微生物需要先放大培养后才能投入废水处理生化池中进行生化处理,无法实现污水处理和对微生物培养、采收同步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菌藻两步处理废水装置,利用细菌、微藻对废水进行二级处理,在利用细菌、微藻处理废水的同时实现细菌、微藻循环培养并可控采收。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菌藻两步处理废水装置,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依次连通有细菌处理池、微藻处理池、絮凝池;

所述细菌处理池通过第一双向水泵连通有菌种罐,所述细菌处理池内设有曝气装置;

所述微藻处理池通过第二双向水泵连通有藻种罐,所述微藻处理池内设置曝气装置、潜水灯;

所述絮凝池的底端设置过滤板,所述絮凝池的下方设置收集池。

所述絮凝池通过第一单向水泵连通有絮凝剂罐,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搅拌装置。

所述过滤板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絮凝池侧壁底边连接,相对的另一边通过锁扣件固定在水平闭合位置。

所述锁扣件包括设置在絮凝池5侧壁上的插口和对应设置在过滤板上的插块,所述插口与插块通过螺栓相互咬合或脱离。

所述收集池的底端设置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与污水池连通。

所述污水池和细菌处理池、细菌处理池与微藻处理池之间、所述微藻处理池与絮凝池之间设置第二单向水泵。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细菌、微藻对废水进行二级处理,在利用细菌、微藻处理废水的同时实现细菌、微藻循环培养并实现可控采收。

2、本实用新型絮凝池通过第一单向水泵连通有絮凝剂罐,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搅拌装置,将絮凝剂罐内的絮凝剂打入絮凝池,经搅拌加速细菌和微藻生物质的沉聚,增加细菌和微藻生物质的采收效率。

3、本实用新型过滤板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絮凝池侧壁底边连接,相对的另一边通过锁扣件固定在水平闭合位置,过滤板通过锁扣件向下转动,细菌和微藻生物质掉落到收集装置上,方便采收。

4、本实用新型锁扣件包括设置在絮凝池5侧壁上的插口和对应设置在过滤板上的插块,所述插口与插块通过螺栓相互咬合或脱离,转动螺栓即可打开或关闭过滤板。

5、本实用新型收集池的底端设置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与污水池连通,如果絮凝池内流出的废水达标则通过收集管流出,如果不达标则流入污水池继续进行处理,提高细菌、微藻处理废水质量。

6、本实用新型污水池和细菌处理池、细菌处理池与微藻处理池之间、所述微藻处理池与絮凝池之间设置第二单向水泵,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絮凝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细菌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微藻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污水池;2、收集池;3、细菌处理池;31、菌种罐;4、微藻处理池;41、藻种罐;42、曝气装置;43、潜水灯;5、絮凝池;51、絮凝剂罐;52、搅拌装置;6、过滤板;7、插口;71、插块;72、螺栓;73、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菌藻两步处理废水装置,包括污水池1、所述污水池1依次连通有细菌处理池3、微藻处理池4、絮凝池5;所述细菌处理池3通过第一双向水泵连通有菌种罐31,所述细菌处理池3内设有曝气装置42,曝气装置42可以是气泵、曝气鼓风机等;细菌处理池3内有曝气装置提供气体、增加水的流动性,菌种经双向水泵打入细菌处理池3,细菌经细菌处理池3一定时间培养后,细菌处理池3内菌种达到一定浓度后一小部分经双向水泵流进菌种罐31,优选在细菌处理池3和菌种罐31之间设置取样管,方便取样检测细菌处理池3内的菌种浓度;所述微藻处理池4通过第二双向水泵连通有藻种罐41,所述微藻处理池4内设置曝气装置42、潜水灯43,微藻处理池4内有曝气装置42提供气体、增加水的流动性,潜水灯43提供照明,增加微藻的生长速度,提高微藻培养效率;藻种经双向水泵打入微藻处理池4,细菌经微藻处理池4一定时间培养后,微藻处理池4内藻种达到一定浓度后一小部分经双向水泵流进回藻种罐41,优选在微藻处理池4和藻种罐41之间设置取样管,方便取样检测微藻处理池4内的菌种浓度;所述絮凝池5的底端设置过滤板6,所述絮凝池5的下方设置收集池2,菌种达标后,一小部分经双向水泵流进菌种罐31,其余的废水流入微藻处理池4,然后细菌处理池3重新装入废水,菌种罐31内的菌种进入细菌处理池3,继续对细菌进行培养;废水进入微藻处理池4后,微藻处理池4培养一段时间后藻种浓度达标后,一小部分经双向水泵流进回藻种罐41,微藻处理池4内的其余液体全部放空,过滤板6阻止絮凝生物质进入收集池2,在过滤板6上进行采收;微藻处理池4再次放入废水时,藻种罐41内的藻种打入微藻处理池4,循环培养细菌、微藻达到一定浓度后再进行采收进行可控采收,利用细菌、微藻处理废水同时实现细菌、微藻可循环培养。

优选的,所述絮凝池5通过第一单向水泵连通有絮凝剂罐51,所述絮凝池5内设置搅拌装置52,将絮凝剂罐51内的絮凝剂打入絮凝池5,经搅拌加速细菌和微藻生物质的沉聚,增加细菌和微藻生物质的采收效率。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6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絮凝池5侧壁底边连接,相对的另一边通过锁扣件固定在水平闭合位置,过滤板6通过锁扣件向下转动,细菌和微藻生物质掉落到收集装置上,方便采收。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包括设置在絮凝池5侧壁上的插口7和对应设置在过滤板6上的插块71,所述插口7与插块71通过螺栓72相互咬合或脱离,转动螺栓72即可打开或关闭过滤板6。

优选的,所述收集池2的底端设置收集管73,所述收集管73与污水池1连通,如果絮凝池5内流出的废水达标则通过收集管73流出,如果不达标则流入污水池1继续进行处理,提高细菌、微藻处理废水质量。

优选的,所述污水池1和细菌处理池3、细菌处理池3与微藻处理池4之间、所述微藻处理池4与絮凝池5之间设置第二单向水泵,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实施例:

一种菌藻两步处理废水装置,包括污水池1、所述污水池1依次连通有细菌处理池3、微藻处理池4、絮凝池5;所述污水池1和细菌处理池3、细菌处理池3与微藻处理池4之间、所述微藻处理池4与絮凝池5之间设置第二单向水泵。所述细菌处理池3通过第一双向水泵连通有菌种罐31,所述细菌处理池3内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可以是气泵、曝气鼓风机等;细菌经细菌处理池3一定时间培养后,细菌处理池3内菌种达到一定浓度后一小部分经双向水泵流进菌种罐31,在细菌处理池3和菌种罐31之间设置取样管,方便取样检测细菌处理池3内的菌种浓度;所述微藻处理池4通过第二双向水泵连通有藻种罐41,所述微藻处理池4内设置曝气装置42、潜水灯43,藻种经双向水泵打入微藻处理池4,细菌经微藻处理池4一定时间培养后,微藻处理池4内藻种达到一定浓度后一小部分经双向水泵流进回藻种罐41,优选在微藻处理池4和藻种罐41之间设置取样管,方便取样检测微藻处理池4内的菌种浓度;所述絮凝池5通过第一单向水泵连通有絮凝剂罐51,所述絮凝池5内设置搅拌装置52,所述絮凝池5的底端设置过滤板6,所述过滤板6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絮凝池5侧壁底边连接,相对的另一边通过锁扣件固定在水平闭合位置,所述锁扣件包括设置在絮凝池5侧壁上的插口7和对应设置在过滤板6上的插块71,所述插口7与插块71通过螺栓72相互咬合或脱离。所述收集池2的底端设置收集管73,所述收集管73与污水池1连通,集管和取样管上均设置阀门。所述絮凝池5的下方设置收集池2,菌种达标后,一小部分经双向水泵流进菌种罐31,其余的废水流入微藻处理池4,然后细菌处理池3重新装入废水,菌种罐31内的菌种进入细菌处理池3,继续对细菌进行培养;废水进入微藻处理池4后,微藻处理池4培养一段时间后藻种浓度达标后,一小部分经双向水泵流进回藻种罐41,微藻处理池4内的其余液体全部放空,过滤板6阻止絮凝生物质进入收集池2,在过滤板6上进行采收;微藻处理池4再次放入废水时,藻种罐41内的藻种打入微藻处理池4,循环培养细菌、微藻达到一定浓度后再进行采收进行可控采收,利用细菌、微藻处理废水同时实现细菌、微藻可循环培养。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经搅拌加速细菌和微藻生物质的沉聚,增加细菌和微藻生物质的采收效率;过滤板6通过锁扣件向下转动,细菌和微藻生物质掉落到收集装置上,方便采收;如果絮凝池5内流出的废水达标则通过收集管73流出,如果不达标则流入污水池1继续进行处理,提高细菌、微藻处理废水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