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280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居养鱼已然成为一种潮流,由于鱼会产生排泄物以及鱼饲料残渣的作用,鱼缸中的水很快就会变质,此时就要及时更换鱼缸中的水,否则就会导致鱼死亡,考虑到鱼缸的容量和更换的频次,养鱼的用水量是相当大的。此外,鱼在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氨,当这些氨积累到一个高的浓度水平就会使鱼中毒,故此务必将这些物质控制于一个低浓度范围,现有的鱼缸污水多数是简单的增加过滤棉,虽然能去除部分大颗粒污染物,却不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将鱼缸污水净化和再利用的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

一种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包括鱼缸单元、第一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自补水单元,所述鱼缸单元包括鱼缸、第一电动水泵,所述第一电动水泵以将鱼缸中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一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储水箱、第二电动水泵、第一管道、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电动水泵设置于第一储水箱内的底部位置,以将第一储水箱内经过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过滤的污水通过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二净化单元,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自上而下设置在第一储水箱内,所述第一过滤层包括第一筛板、过滤棉,所述第一筛板固定于第一储水箱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过滤棉铺于第一筛板上,以接收并过滤来自上述鱼缸的污水,所述第二过滤层包括第二筛板、活性炭层,所述第二筛板固定于设置在第一筛板下方,所述活性炭层设置于第二筛板上,以接收并过滤来自第一过滤层的污水,所述第二净化单元包括水槽体、石子层、水生植物、第三电动水泵、第二管道,所述石子层铺于水槽体内的底部位置,石子与石子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第三过滤层,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穿插于石子层中的石子之间的空隙中,根系盘绕于石子上,以形成第四过滤层,所述根系上寄生有微生物,上述第一管道与第二净化单元连通的一端伸入到石子层中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三电动水泵将经过第二净化单元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二管道输送至所述自补水单元,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二净化单元连通的一端也伸入到石子层另一端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自补水单元包括第二储水箱、固定架、第三水管、第一阀门、第四水管、第二阀门、第五水管、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储水箱包括柱状的中间段、椎状的上部段和锥状的下部段,所述第二储水箱安装于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下部端高于鱼缸设置,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第二储水箱连通,第三水管与第二储水箱连通点位于第二储水箱的上部段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动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以将经过第二净化单元净化后的水输送至第二储水箱,在所述第三水管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上部段的顶端设有第四水管,在所述第四水管设有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下部段的底端设有第五水管,在所述第五水管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五水管的自由端伸入到所述鱼缸内一个指定的高度位置。

优选的,所述水生植物为香根草。

优选的,所述石子层中的石子为沸石。

优选的,在所述石子层的上部和中部的位置预先埋入若干陶瓷环或生化棉。

优选的,在所述陶瓷环或生化棉内植入硝化细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净化单元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将污水中的排泄物、饲料残渣,然后通过第二净化系统的以石子层为第三过滤层、以水生植物为根系的第四过滤层进一步过滤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鱼的粪便里含有有机物等物质,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转化成水生植物可以吸收的物质,并通过水生植物作为其污染物的输出通道,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了天然的污水生物净化系统,节约了水资源,自补水单元利用大气压力的原理自动将净化后的水补充至鱼缸,补充的水位的高度可通过第五水管的自由端的高度来调整,方便的实现了净化后的水的再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第二净化单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鱼缸单元10、鱼缸11、第一电动水泵12、第一净化单元20、第一储水箱21、第二电动水泵22、第一管道23、第一过滤层24、第一筛板241、过滤棉242、第二过滤层25、第二筛板251、活性炭层252、第二净化单元30、水槽体31、石子层32、第三过滤层321、水生植物33、第四过滤层331、微生物332、第三电动水泵34、第二管道35、自补水单元40、第二储水箱41、中间段411、上部段412、下部段413、固定架42、第三水管43、第一阀门44、第四水管45、第二阀门46、第五水管47、第三阀门4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包括鱼缸单元10、第一净化单元20、第二净化单元30、自补水单元40,鱼缸单元10包括鱼缸11、第一电动水泵12,第一电动水泵12以将鱼缸11中的污水输送至第一净化单元20,第一净化单元20包括第一储水箱21、第二电动水泵22、第一管道23、第一过滤层24、第二过滤层25,第二电动水泵22设置于第一储水箱21内的底部位置,以将第一储水箱21内经过第一过滤层24、第二过滤层25过滤的污水通过第一管道23输送至第二净化单元30,第一过滤层24、第二过滤层25自上而下设置在第一储水箱21内,第一过滤层24包括第一筛板241、过滤棉242,第一筛板241固定于第一储水箱21内靠近顶部的位置,过滤棉242铺于第一筛板241上,以接收并过滤来自上述鱼缸11的污水,第二过滤层25包括第二筛板251、活性炭层252,第二筛板251固定于设置在第一筛板241下方,活性炭层252设置于第二筛板251上,以接收并过滤来自第一过滤层24的污水,第二净化单元30包括水槽体31、石子层32、水生植物33、第三电动水泵34、第二管道35,石子层32铺于水槽体31内的底部位置,石子与石子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第三过滤层321,水生植物33的根系穿插于石子层32中的石子之间的空隙中,根系盘绕于石子上,以形成第四过滤层331,根系上寄生有微生物332,上述第一管道23与第二净化单元30连通的一端伸入到石子层32中靠近底部的位置,第三电动水泵34将经过第二净化单元30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二管道35输送至自补水单元40,第二管道35与第二净化单元30连通的一端也伸入到石子层32另一端靠近底部的位置,自补水单元40包括第二储水箱41、固定架42、第三水管43、第一阀门44、第四水管45、第二阀门46、第五水管47、第三阀门48,第二储水箱41包括柱状的中间段411、椎状的上部段412和锥状的下部段413,第二储水箱41安装于固定架42上,第二储水箱41的下部端高于鱼缸11设置,第三水管43的一端与第二储水箱41连通,第三水管43与第二储水箱41连通点位于第二储水箱41的上部段412靠近顶端的位置,第三水管43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动水泵34的输出端连接,以将经过第二净化单元30净化后的水输送至第二储水箱41,在第三水管43设有第一阀门44,在第二储水箱41的上部段412的顶端设有第四水管45,在第四水管45设有第二阀门46,在第二储水箱41的下部段413的底端设有第五水管47,在第五水管47设有第三阀门48,第五水管47的自由端伸入到鱼缸11内一个指定的高度位置。

鱼缸11废水通常包含排泄物、饲料残渣、氨、不溶性胶体如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鱼的粪便里含有有机物等污染物;鱼缸11废水经过第一净化单元20后,水中的排泄物、饲料残渣被设有过滤棉242的第一过滤层24分离出;经过第一过滤层24后的水再经过第二过滤层25,利用活性炭层252可除去水中的鱼腥味和部分不溶性胶体;上述过滤棉242、活性炭分别铺在第一筛板241和第二筛板251上,方便更换。

经过第一净化单元20的含有氨、不溶性胶体等物质的水被第二电动水泵22输送至第二净化单元30,第二电动水泵22一方面可以促进水的流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下述微生物332生存所需的氧。

第二净化单元30中的石子层32的石子之间的间隙及石子形成了类似于筛网状的第三过滤层321,可过滤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鱼的粪便里含有有机物;既净化了水,又为水生植物33提供了养分。

第二净化单元30中的水生植物33的根系所形成的第四过滤层331可吸附并截留水中的不溶性胶体,同时粘附于根系的微生物332将其余悬浮性的有机物沉降下来并将其分解以供水生植物33吸收,水生植物33为微生物332的附着、栖生、繁殖提供了场所,同时也为微生物332提供一些有机物促进微生物332的代谢;此外水生植物33的根系能产生如消化细菌赖以生存的氧气和避光环境。

水生植物33的根部寄生的微生物332如硝化细菌可将氨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生成水生植物33可以吸收的物质,以进一步净化污水。

水生植物33的茎叶可净化空气,如空气中的鱼腥味、甲醛,烟味,经过第二净化单元30净化后的污水再通过第三电动水泵34输送至自补水单元40。

上述的自补水单元40可以自动将净化后的水补充至鱼缸11,补充的水位的高度可通过第五水管47的自由端的高度来调整;当第二储水箱41放空后,关闭第三阀门48,并打开第一阀门44、第二阀门46,然后通过第三电动水泵34将水槽体31内净化后的水输送如第二储水箱41,随着第二储水箱41内的气体不断的被排出,第二储水箱41被注满,之后关闭第一阀门44、第二阀门46,打开第三阀门48,当鱼缸11内的水位没有淹没第五水管47的自由端时,在重力的自动下,第二储水箱41内的水流入鱼缸11,而一旦鱼缸11内的水位淹没第五水管47的自由端时,由于第二储水箱41内与大气压隔绝,从而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停止向下流动,进而方便的实现了自动补水的功能。

当然净化后的水除可以返回鱼缸11形成良性循环用水,也可以浇花草,可以冲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净化单元20的第一过滤层24、第二过滤层25将污水中的排泄物、饲料残渣,然后通过第二净化系统的以石子层32为第三过滤层321、以水生植物33为根系的第四过滤层331进一步过滤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鱼的粪便里含有有机物等物质,并通过微生物332的作用将其转化成水生植物33可以吸收的物质,并通过水生植物33作为其污染物的输出通道,水生植物33与微生物332相互作用,形成了天然的污水生物净化系统,节约了水资源,自补水单元40利用大气压力的原理自动将净化后的水补充至鱼缸11,补充的水位的高度可通过第五水管47的自由端的高度来调整,方便的实现了净化后的水的再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用水。

进一步,水生植物33为香根草。

香根草作为根系最发达的水生植物33之一,发达的根系扎进石头之间,可一直扎到石头埂基部;发达的根系可以更好的过滤鱼缸污水中的不溶性胶体等,同时也为微生物332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进一步,石子层32中的石子为沸石。

微生物332如硝化细菌作为净化元素植入的环境为多孔物质,沸石作为一种多孔的材料,可以为微生物332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多孔的沸石也一定程度上起到过滤鱼缸污水的作用。

进一步,在石子层32的上部和中部的位置预先埋入若干陶瓷环或生化棉。

陶瓷环或生化棉布满微细孔,以为微生物332提供生存的场所,例如硝化细菌,进而增强微生物332的繁殖,进一步增强微生物332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

进一步,在陶瓷环或生化棉内植入硝化细菌。

一般水生生物的根部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自发产生如硝化细菌,通过人工植入硝化细菌的目的在于防止不能自发产生硝化细菌的情况,以保证第二净化单元30中足够数量的硝化细菌稳定存在,从而保证微生物332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