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岛一体化河道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170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浮岛一体化河道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河道污水处理技术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物理法污水处理技术、化学法污水处理技术和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

其中,河道生物污水净化技术是修复受损河道、净化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水生植被恢复、生物沉床和仿生植物生态河床等技术,对河道水体修复起到了较好的改善效果。

另外,为解决能耗问题,将设备直接置于河道中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极易受到河道中水量波动问题的影响,特别在暴雨天气,设备进出水不稳定,易影响设备稳态。因此暴雨冲刷后,微生物群流失,造成处理系统崩溃,无法有效处理水体污染成为河道治理的一大难点。

因此,设计出一种不占用陆地面积又经济节能、能进行标准化生产智能化操控的浮岛一体化河道治理设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满足现有技术的上述需求,提供了一种浮岛一体化河道治理设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浮岛一体化河道治理设备,包括漂浮于河道水体内、具有船型外壳的浮岛,浮岛的底部利用其外壳的内部空间间隔构成吸磷舱、反硝化舱、硝化除磷舱、提水舱,浮岛的顶部在外壳内沿设有微型人工湿地,浮岛上还设有风机,其中:

所述的吸磷舱,内部设有吸磷微生物填料,其底部设有与河道水体连通的虹吸进水管,其侧壁上部具有潜入硝化除磷舱的第一引水管;

所述的反硝化舱,内部设有反硝化微生物填料,其侧壁上部具有潜入硝化除磷舱的第二引水管;

所述的硝化除磷舱,内部设有除磷微生物填料,其侧壁中部具有与提水舱相通的注水口,其内部还设有与风机相连的曝气管;

所述的提水舱,其内部具有位于注水口上方的淤泥过滤装置,其上部具有通向微型人工湿地的排水管。

所述的微型人工湿地,包括铺设在浮岛顶部的湿地填料层、以及种植在湿地填料层上的水生植物,浮岛顶部的外壳边沿上则设有出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综合运用了污水处理、景观水处理、河道治理等方法,采用水管虹吸进水和气提排水的方式有效控制进出水量,具有耐暴雨冲刷的特性,能深度净化水质,集污水净化与环境美观于一体。

下面结合说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浮岛一体化河道治理设备,包括漂浮于河道水体内、具有船型外壳的浮岛1,浮岛1的底部利用其外壳的内部空间间隔构成吸磷舱11、反硝化舱12、硝化除磷舱13、提水舱14,浮岛1的顶部在外壳内沿设有微型人工湿地2,浮岛1上还设有风机3,其中:

所述的吸磷舱11,内部设有吸磷微生物填料111,其底部设有与河道水体连通的虹吸进水管112,其侧壁上部具有潜入硝化除磷舱13的第一引水管113;

所述的反硝化舱12,内部设有反硝化微生物填料121,其侧壁上部具有潜入硝化除磷舱13的第二引水管122;

所述的硝化除磷舱13,内部设有除磷微生物填料131,其侧壁中部具有与提水舱14相通的注水口132,其内部还设有与风机3相连的曝气管31;

所述的提水舱14,其内部具有位于注水口132上方的淤泥过滤装置141,其上部具有通向微型人工湿地2的排水管32。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浮岛一体化河道治理设备,浮岛漂浮于河道水体内,其底部沉入水体使内部的吸磷舱11、反硝化舱12、硝化除磷舱13、提水舱14沉于水面下,而微型人工湿地在水面上方。

所述的微型人工湿地2,包括铺设在浮岛1顶部的湿地填料层21、以及种植在湿地填料层21上的水生植物22,浮岛1顶部的外壳边沿上则设有出水口10。

吸磷舱用虹吸进水管虹吸引入河道内受污染的河水,进水后按顺序经吸磷舱、反硝化舱及硝化除磷舱去除有机物,然后排入提水舱通过淤泥过滤装置将淤泥沉降在其底部,提水舱上部的净化水体通过排水管排向微型人工湿地,对其湿地填料层进行灌溉,水中的氮、磷进一步被以供水生植物生长吸收,实现了进行深度再处理,最后微型人工湿地溢出的水流经出水口流向河道。在此过程中,水体中富余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均得到处理,促使水体净化加速并长久保持净化状态。

较佳的,所述的吸磷微生物填料111、反硝化微生物填料121、除磷微生物填料131,均为mbbr填料。mbbr填料是一种技术成熟的生物活性载体,在高分子材料中融合多种有利于微生物快速附着生长的微量元素,经过特殊工艺改性、构造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生物活性高、挂膜快、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较佳的,所述的淤泥过滤装置141是斜管填料。斜管填料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水处理工艺结构,主要用于给排水工程中水口除砂,工业和生活用水沉淀,污水沉淀,隔油及尾矿浓缩处理,也可用于旧池改造,主要特点:湿周大,水力半径小,层流状态好,颗粒沉淀不受絮凝水流干扰。

较佳的,所述的硝化除磷舱13内由一块竖直隔板133分隔为两半,该竖直隔板133上下留空以供水流过,所述的曝气管31与第二引水管122位于竖直隔板133同侧,所述的注水口132位于竖直隔板133另一侧,所述的曝气管31潜入硝化除磷舱13的底部,并且其末端具有向竖直隔板133下方通气的水平管口311。上述结构,曝气的同时可以扰动硝化除磷舱的水绕竖直隔板循环搅动,曝气更加均匀。

较佳的,还设有连接提水舱14、吸磷舱11的引流管33,该引流管33的入口潜入提水舱14的底部,该引流管33的出口潜入吸磷舱11的底部,该引流管33的入口内设有与风机3连接的气提引流进气管331。通过气提引流进气管从引流管的入口向上通气,为引流管形成气提引流作用,将提水舱内污泥引流至吸磷舱。

较佳的,所述的湿地填料层21为陶粒。

较佳的,所述的湿地填料层21由下而上包括鹅卵石层、陶粒层、生活污泥层(图中未示出)。

较佳的,所述的提水舱14上的排水管32,其入口内设有与风机连接的气提排水进气管321。通过气提排水进气管从排水管的入口向上通气,为排水管形成气提引流作用,将提水舱14内的水导入微型人工湿地2。

较佳的,所述的浮岛1在外壁上设有浮力舱15。通过调整设置浮力舱的浮力可控制浮岛在河道水体内的挺水高度

较佳的,所述的浮岛1具有与河道底部连接的锚16。浮岛的固定通过锚定方式实现,故浮岛在河道水体内的设置位置亦具有灵活、可控的特质。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发明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浮岛一体化河道治理设备,包括漂浮于河道水体内、具有船型外壳的浮岛,浮岛的底部利用其外壳的内部空间间隔构成吸磷舱、反硝化舱、硝化除磷舱、提水舱,浮岛的顶部在外壳内沿设有微型人工湿地,浮岛上还设有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综合运用了污水处理、景观水处理、河道治理等方法,采用水管虹吸进水和气提排水的方式有效控制进出水量,具有耐暴雨冲刷的特性,能深度净化水质,集污水净化与环境美观于一体。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8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