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洁型污水处理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108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洁型污水处理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油污废水用自洁型污水处理单元。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由于加工产品种类、工艺方法等不同,废水中的成分也不同。如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具有很大差异。大部分重工业的加工业都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润滑油、冷却油或类似冷却液等,而轻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如服贸、鞋业等产品都要避免产生油污。因此,其废水中不存在油类污染物,相应废水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大部分只需要采用传统的重力分离方法,即利用重力作用原理使废水中的悬浮物与水分离,去除悬浮物质而使废水净化的方法。重力分离法包括沉降法和上浮法,悬浮物比重大于废水者沉降,小于废水者上浮,对于特定行业的废水可分别采用其中一种处理方法即可。在现有沉降法处理装置中,通常都由多个沉降池依次分布,废水依次经过沉降后溢流到下一个沉降池进行杂质沉淀,从而达到逐步净化的目的。但这类处理装置的沉淀物清理困难,机械化程度低,通常都要采用大量的人工作业完成。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为此,需对现有沉降法处理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洁型污水处理单元,该自洁型污水处理单元由多个竖向分布的沉降区组成,各沉降区内设有清扫构件,多个清扫构件由同一动力源驱动,从而在需要清理沉淀物时,可方便的实现机械动力清洁,以代替传统的人工清洁,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清洁方便性。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洁型污水处理单元,包括构成沉降分离的容器;所述容器呈桶形结构,容器下部设有进水口和排污口、上部设有出水口;容器内部由上下分布的多个隔板分割成数个沉降分离区,相邻沉降分离区通过隔板上设有的布水孔连通;容器内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旋转清扫装置,旋转清扫装置用于通过多个分别位于各个沉降分离区的清扫构件回转清理沉淀物。

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处理单元呈沉降法分离的容器结构,并通过多个隔板分割成竖向分布的数个沉降区,相邻沉降区由隔板上布水孔连通,污水通过溢流、浸漫方式由下方沉降区流向上方沉降区,从而达到逐步沉降目的;在处理单元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各个沉降区沉降积累了一定量的污物后,通过动力源驱动清扫构件转动,在搅动污水的同时,清扫污物,在排污口打开后,污物与水混合成高浓度浑浊污水排除,从而实现处理单元的机械动力自洁目的。以代替传统的人工清洁,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清洁方便性和沉降除污效果。其中,动力源可采用电机、液压马达或动马达等,根据使用环境的能源提供方式进行配置,采用电机时,可仅需电源即可,以与其他用电设备共用,而无需配套设置液压站、空压机或空压站等其他能源形式。

优选的,所述容器呈圆桶形结构。以确保清扫构件转动所覆盖的范围尽量接近容器截面,减少污物残留,提高自洁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多个隔板中相邻隔板上的布水孔在径向呈边缘和中部相互交错的交错分布。边缘与中部的交错设置布水孔,使污水流向在单侧径向形成s形折回路径,以减缓流速、延长流经路径,提高沉降净化效果。

优选的,所述容器由筒底、数个筒圈和筒盖依次重叠形成多段组合结构。上下依次重叠的组合结构方便拆装、特别便于清扫构件拆装维护,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容器内部的彻底清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隔板由固定隔板和活动隔板组成,固定隔板一体形成在所述筒圈中部,活动隔板可拆卸的卡合在组合段之间的结合部,且活动隔板与其卡合连接的构件之间形成有阻止活动隔板转动的止转结构。以形成更加细化的可拆卸结构,如一个筒圈、一活动隔板和两个清扫构件可组合形成筒圈部件;以便在处理单元转配组合时,先分头进行部件组装,然后由多个部件装配成单元总成;拆卸时,先拆卸成部件,然后再分解成零件,从而提高生产和维护的装拆效率。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清扫构件呈桨叶状结构,清扫构件由桨叶驱动部与动力源连接,相邻清扫构件之间通过桨叶驱动部上形成的扭矩传递结构依次连接。避免设置长传动轴,进一步确保清扫构件与筒圈、活动隔板形成组合部件,确保装配组合及维护的装拆方便性。其中,桨叶可设计成螺旋桨的桨叶,也可设计成平面形的刮板状桨叶,既包括圆周180度分布的双桨叶,也包括悬臂结构的单桨叶;采用单桨叶时,相邻清扫构件在圆周方向按180分布。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清扫构件通过桨叶驱动部与隔板之间形成有具有回转配合关系的轴孔配合结构。以使清扫构件具有可靠的回转支撑结构,并在某个清扫构件的回转副磨损后,可通过单独更换清扫构件、活动隔板或筒圈的方式予以消除,从而避免整体更换,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桶形结构容器形成污水的沉降法除污处理,并由多个竖向分布的沉降区组成,各沉降区内设有清扫构件,多个清扫构件由同一动力源驱动,从而在需要清理沉淀物时,可方便的实现机械动力清洁,从而代替传统的人工清洁,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清洁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组成的多级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参见图1,一种自洁型污水处理单元,包括构成沉降分离的容器;所述容器呈圆桶形结构,容器下部设有进水口1和排污口2、上部设有出水口3;容器内部由上下分布的多个隔板分割成数个沉降分离区,相邻沉降分离区通过隔板上设有的布水孔4a连通;容器内设有由动力源6驱动的旋转清扫装置,旋转清扫装置用于通过多个分别位于各个沉降分离区的清扫构件5回转清理沉淀物。

其中,容器由筒底7、数个筒圈8和筒盖9依次重叠形成多段组合结构,各段的结合面通过o形密封圈13密封;进水口1和排污口2分别设在筒底7和筒底7中部;出水口3设在筒盖9上。所述隔板通过筒圈8设置;具体是,隔板由固定隔板8a和活动隔板4组成,固定隔板8a一体形成在所述筒圈8中部,活动隔板4呈可拆卸的卡合在所述筒圈8一端,且活动隔板4与筒圈8的筒壁之间形成有阻止活动隔板转动的止转结构;多个隔板中相邻隔板上的布水孔4a在径向呈边缘和中部相互交错的交错分布;具体是,固定隔板8a上的布水孔4a靠近筒圈8的筒壁,活动隔板4上的布水孔4a靠近活动隔板4中部,布水孔4a均按圆周方向分布多个的方式设置,所述清扫构件5呈桨叶状结构,清扫构件5由桨叶驱动部与动力源6连接,相邻清扫构件5之间通过桨叶驱动部上形成的扭矩传递结构依次连接;清扫构件5通过桨叶驱动部与隔板之间形成有具有回转配合关系的轴孔配合结构,隔板中部构成清扫构件5的轴承结构。其中,扭矩传递结构由四棱柱孔配合结构构成,也可采用其他多棱柱孔配合结构,也可采用端面嵌入式离合器结构等结构形式,如端面凸凹配合的十字销孔配合、一字销孔配合等。

另外,清扫构件5呈单臂刮板结构,相邻清扫构件5呈周向180度相位差分布,位于最下端的清扫构件5通过其桨叶驱动部端部设置的轴承和轴承座7a支撑在筒底7上;动力源6由电机构成,电机固定筒盖9上,电机轴穿过筒盖9后与位于最上端的清扫构件5的桨叶驱动部形成扭矩传递关系。

本实施例中,清扫构件5还可采用毛刷结构。

参见图2,并结合图1,应用本发明组成的多级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的每个处理单元构成系统的一个污水处理层级,各个处理单元的排污口2通过浮力单向阀10与排污总管11连通,排污总管11上设有污水泵12,浮力单向阀10用于排污防止浑浊污水回灌。

本系统在污水处理时,待处理污水通过污水进水管道由位于左侧的首级处理单元的进水口1进入首级处理单元容器内,处理单元内的污水通过隔板上的布水孔4a依次由中心向容器壁和由容器壁向中心的s形折返浸漫方式漫灌容器,在此过程中,污水流速被减缓、流经路径被延长,污物受重力因素影响而在相应沉降区沉淀而与水分离,水位逐步上升,直至出水口3;前级单元污水经过沉降净化后由相应出水口3和串接管道进入下一级处理单元,以再一次按相同方式进行沉降分离;末级处理单元出水口3流出的水即为经本系统处理后的清洁水,从实现污水沉降处理的增程缓流目的。

本系统的处理单元在清洁时,关闭污水进水总阀和出水总阀,开启动力源6电机,对处理单元进行搅拌式或者扫除式清洗,使沉淀污物与容器内剩余污水充分混合后,开启污水泵12,浮力单向阀10自动打开,由污水泵12排出浑浊污水;必要时,通过外接水源和补水孔17向容器内灌注清水,进行进一步的清洗,直至清洗干净为止,从而实现机械动力的自洁目的。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