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絮凝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551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絮凝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絮凝池。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过程中,水中的一些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絮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水中加入适当的絮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絮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因此,絮凝池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现有的絮凝池在投放絮凝剂时,往往是将絮凝剂集中投放在絮凝池的一处,然后通过搅拌来使絮凝剂与水进行混合,处理效率不高。在絮凝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沉淀,现有的絮凝池在清理沉淀时往往需要将水排空再对沉淀进行清理,不能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絮凝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絮凝池,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分隔为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内壁连接,所述隔板底部设有连通反应池和沉淀池的水流通道,所述反应池中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中设有出水口,所述反应池中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反应池一侧的内壁上部设有絮凝剂投料盒,所述反应池的上方设有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底部通过下料管道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盒相连通,所述絮凝剂投料盒与反应池内壁相连的一侧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连接高压气泵,所述絮凝剂投料盒上与进风管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出料口,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长方形的开口,所述开口下方设有沉积室,所述沉积室顶部通过过度部与所述开口四周的沉淀池底壁相连接,所述过度部的两侧设有板槽,所述板槽内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外侧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连接驱动装置一,所述沉积室的一侧设有排污管。

作为优选,所述沉积室内还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沉积室设有排污管的一侧内壁相平行,所述推板的外侧连接推杆,所述推杆连接驱动装置二。

作为优选,所述絮凝剂投料盒位于反应池中与隔板相对的一侧的内壁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储料斗的底部设有重量感应器,所述下料管上设有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池外壁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重量感应器、控制阀和高压气泵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板外包裹有密封层。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层为耐磨橡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为中间向下凹陷的斜面,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口为长方形,且所述出料口的底端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盒的底壁上边缘平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隔板将絮凝池箱体分隔成反应池和沉淀池,反应池中通过吹气管将料盒内吹送高速气流将絮凝剂从前方的出料口吹出,这样在风力的作用下絮凝剂会分散的洒落到絮凝池中,从而使得絮凝剂能够迅速的与水混合,提高了絮凝效率。反应池为封闭式结构,可以避免絮凝剂飘散到外部造成浪费和污染。反应池中设置了搅拌装置,可以使絮凝剂和水混合的更充分,进水口设置在反应池下部,这样进水时可以形成向上的水流,进一步促进絮凝剂和水的混合。在沉淀池的底部设置了沉积室,在沉积室与沉淀池相连接出设置了伸缩板,通过伸缩板的移动可以控制沉淀池底部的开口打开或者关闭,絮凝池正常工作时,开口打开,沉淀物会自动堆积到沉积室中,当沉淀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控制伸缩板伸出将沉淀池底部开口关闭,然后通过沉积室中的推板将沉积室中的沉淀物推入排污管排出,清理完沉积室后,再打开开口,这样在清理沉淀物的时候,絮凝池依然能够正常运转,实现了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絮凝剂投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沉淀池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箱体;2-隔板;3-反应池;4-沉淀池;5-水流通道;6-进水口;7-出水口;8-搅拌装置;9-絮凝剂投料盒;10-储料斗;11-进风管;12-出料口;13-下料管道;14-开口;15-沉积室;16-过度部;17-板槽;18-伸缩板;19-伸缩杆;20-驱动装置一;21-排污管;22-推板;23-推杆;24-驱动装置二;25-重量感应器;26-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效絮凝池,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所述箱体1分隔为反应池3和沉淀池4,所述隔板2的顶部与所述箱体1内壁连接,所述隔板2底部设有连通反应池3和沉淀池4的水流通道5,所述反应池3中设有进水口6,所述沉淀池4中设有出水口7,所述反应池3中设有搅拌装置8,所述反应池3一侧的内壁上部设有絮凝剂投料盒9,所述反应池3的上方设有储料斗10,所述储料斗10的底部通过下料管道13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盒9相连通,所述絮凝剂投料盒9与反应池3内壁相连的一侧设有进风管11,所述进风管11连接高压气泵,所述絮凝剂投料盒9上与进风管11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出料口12,所述沉淀池4底部设有长方形的开口14,所述开口14下方设有沉积室15,所述沉积室15顶部通过过度部16与所述开口14四周的沉淀池4底壁相连接,所述过度部16的两侧设有板槽17,所述板槽17内设有伸缩板18,所述伸缩板18的外侧连接有伸缩杆19,所述伸缩杆19连接驱动装置一20,所述沉积室15的一侧设有排污管21。

作为优选,所述沉积室15内还设有推板22,所述推板22与沉积室15设有排污管21的一侧内壁相平行,所述推板22的外侧连接推杆23,所述推杆23连接驱动装置二24。

作为优选,所述絮凝剂投料盒9位于反应池3中与隔板2相对的一侧的内壁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储料斗10的底部设有重量感应器25,所述下料管上设有控制阀26。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池3外壁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重量感应器25、控制阀26和高压气泵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板18外包裹有密封层。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层为耐磨橡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为中间向下凹陷的斜面,所述开口14位于所述沉淀池4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口12为长方形,且所述出料口12的底端与所述絮凝剂投料盒9的底壁上边缘平齐。

本发明通过隔板2将絮凝池箱体1分隔成反应池3和沉淀池4,反应池3中通过吹气管将料盒内吹送高速气流将絮凝剂从前方的出料口12吹出,这样在风力的作用下絮凝剂会分散的洒落到絮凝池中,从而使得絮凝剂能够迅速的与水混合,提高了絮凝效率。反应池3为封闭式结构,可以避免絮凝剂飘散到外部造成浪费和污染。反应池3中设置了搅拌装置8,可以使絮凝剂和水混合的更充分,进水口6设置在反应池3下部,这样进水时可以形成向上的水流,进一步促进絮凝剂和水的混合。在沉淀池4的底部设置了沉积室15,在沉积室15与沉淀池4相连接出设置了伸缩板18,通过伸缩板18的移动可以控制沉淀池4底部的开口14打开或者关闭,絮凝池正常工作时,开口14打开,沉淀物会自动堆积到沉积室15中,当沉淀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控制伸缩板18伸出将沉淀池4底部开口14关闭,然后通过沉积室15中的推板22将沉积室15中的沉淀物推入排污管21排出,清理完沉积室15后,再打开开口14,这样在清理沉淀物的时候,絮凝池依然能够正常运转,实现了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