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除臭纺织加工厂污水杂质多级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82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除臭纺织加工厂污水杂质多级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印染废水是洗染、印花、上浆等多道工序中产生的,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污染性很强,需要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以往的净化装置处理工序较为单一,由于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臭气,这些臭气往往没能进行清除而飘散到周围空气中对大气卫生造成伤害,污水中含有的大量颗粒状杂质的初次净化效果很差,不能将其单独过滤掉进行收集,同时一旦采用絮凝剂处理通常为人工主观的判断添加,导致絮凝剂不能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导致污水净化受到一定限制,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除臭纺织加工厂污水杂质多级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除臭纺织加工厂污水杂质多级净化装置,包括初级除杂室,所述初级除杂室的左侧壁顶端位置处设置有污水导入管,所述初级除杂室的顶侧壁右侧位置处开设有臭气排放口且在臭气排放口的正上方罩设有抽气顶罩,所述抽气顶罩的顶端连通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的管体右端连接至臭气吸附箱的底侧壁上,所述臭气吸附箱的箱体内侧壁上从上到下水平设置有两层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的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抽气风机,所述初级除杂室的左侧外壁和右侧外壁中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搅拌电机,所述驱动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上水平连接有旋转搅拌轴伸入初级除杂室的内部,所述旋转搅拌轴的轴体上设置有多组搅拌浆叶,所述初级除杂室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主动输送转轮和随动输送转轮,所述主动输送转轮设置在初级除杂室的内腔左下角拐角处,所述随动输送转轮设置在初级除杂室的内腔右侧边位置,所述主动输送转轮和随动输送转轮的轮体上绕设有防滑输送带,所述防滑输送带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且整个带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渗水网孔,所述主动输送转轮的轮芯轴通过传送皮带连接至顺时针旋转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随动输送转轮的轮体右端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刮杂板,所述刮杂板的下方设置有杂质接料桶,所述初级除杂室的底侧壁右端位置处连通有总输水弯管,所述总输水弯管的另一端向右侧上方插入沉淀池中,所述总输水弯管的管体上设置有增压水泵,所述沉淀池的上方位置处还设置有絮凝剂存储罐,所述絮凝剂存储罐的罐体顶侧壁上设置有小型动力电机,所述小型动力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旋转转叶,所述絮凝剂存储罐的底端连通有导流管连通至总输水弯管的端部管体侧壁上,所述导流管的管体上还设置有控流电磁阀和流量控制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臭气吸附箱的箱体顶侧壁上连通有第二输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输气管的管体右端设置为通孔且通孔伸入至外部大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随动输送转轮所在的水平线高于主动输送转轮所在的水平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絮凝剂存储罐的罐壁顶端位置处开设有原液添加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池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初级除杂室的顶部增设有抽气顶罩和臭气吸附箱,当纺织厂排出的污水准备进行处理时,会首先将污水中带有的大量臭气进行有效的吸附处理,工作时启动抽气风机将臭气从箱内沿着第一输气管抽入臭气吸附箱中,在活性炭吸附层的吸附作用下对臭气进行吸附除臭处理,很好的避免了臭气飘散到周围空气中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除臭效果良好;并且当除臭后的污水在内腔中时即可在两侧的驱动搅拌电机的带动下被多组搅拌浆叶进行充分的搅拌扰动,而污水中含有的大量较大颗粒杂质顺利的被渗水网孔所拦截住,初次过滤的污水穿至箱体的底端准备进入下一级,而整个主动输送转轮通过传送皮带会在顺时针旋转动力电机的作用下不停的旋转,进而带动整个防滑输送带进行行进将过滤下的杂质颗粒向上带入,最终在刮杂板的挂擦下将杂质排入杂质接料桶中收集,很好的实现了整个污水的初次过滤净化效果,为后续的深度处理提供有力的辅助条件;之后在增压水泵的作用下顺利抽入沉淀池中,此时絮凝剂存储罐中的絮凝剂原液在小型动力电机的动力下通过旋转转叶对溶液进行了深度的搅拌预混合处理,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控流电磁阀将絮凝剂顺利的通入沉淀池中对整个污水进行深度的絮凝处理,使得污水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净化,保证了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除臭纺织加工厂污水杂质多级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除臭纺织加工厂污水杂质多级净化装置,包括初级除杂室1,所述初级除杂室1的左侧壁顶端位置处设置有污水导入管2,所述初级除杂室1的顶侧壁右侧位置处开设有臭气排放口15且在臭气排放口15的正上方罩设有抽气顶罩16,所述抽气顶罩16的顶端连通有第一输气管17,所述第一输气管17的管体右端连接至臭气吸附箱18的底侧壁上,所述臭气吸附箱18的箱体内侧壁上从上到下水平设置有两层活性炭吸附层19,所述臭气吸附箱18的箱体顶侧壁上连通有第二输气管21,所述第二输气管21的管体右端设置为通孔且通孔伸入至外部大气中,所述第一输气管17和第二输气管21的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抽气风机20,这样通过在传统初级除杂室1的顶部增设有抽气顶罩16和臭气吸附箱18,当纺织厂排出的污水准备进行处理时,会首先将污水中带有的大量臭气进行有效的吸附处理,工作时启动抽气风机20将臭气从箱内沿着第一输气管17抽入臭气吸附箱18中,在活性炭吸附层19的吸附作用下对臭气进行吸附除臭处理,很好的避免了臭气飘散到周围空气中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除臭效果良好。

所述初级除杂室1的左侧外壁和右侧外壁中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搅拌电机3,所述驱动搅拌电机3的输出端上水平连接有旋转搅拌轴4伸入初级除杂室1的内部,所述旋转搅拌轴4的轴体上设置有多组搅拌浆叶5,所述初级除杂室1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主动输送转轮6和随动输送转轮9,所述主动输送转轮6设置在初级除杂室1的内腔左下角拐角处,所述随动输送转轮9设置在初级除杂室1的内腔右侧边位置且随动输送转轮9所在的水平线高于主动输送转轮6所在的水平线,所述主动输送转轮6和随动输送转轮9的轮体上绕设有防滑输送带,所述防滑输送带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且整个带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渗水网孔,所述主动输送转轮6的轮芯轴通过传送皮带7连接至顺时针旋转动力电机8的输出轴上,所述随动输送转轮9的轮体右端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刮杂板11,所述刮杂板11的下方设置有杂质接料桶10,这样通过在传统初级除杂室1的内腔中增设有多组搅拌浆叶5和倾斜式的防滑输送带,当除臭后的污水在内腔中时即可在两侧的驱动搅拌电机3的带动下被多组搅拌浆叶5进行充分的搅拌扰动,而污水中含有的大量较大颗粒杂质顺利的被渗水网孔所拦截住,初次过滤的污水穿至箱体的底端准备进入下一级,而整个主动输送转轮6通过传送皮带7会在顺时针旋转动力电机8的作用下不停的旋转,进而带动整个防滑输送带进行行进将过滤下的杂质颗粒向上带入,最终在刮杂板11的挂擦下将杂质排入杂质接料桶10中收集,很好的实现了整个污水的初次过滤净化效果,为后续的深度处理提供有力的辅助条件;所述初级除杂室1的底侧壁右端位置处连通有总输水弯管12,所述总输水弯管12的另一端向右侧上方插入沉淀池14中,所述总输水弯管12的管体上设置有增压水泵13,所述沉淀池14的上方位置处还设置有絮凝剂存储罐22,所述絮凝剂存储罐22的罐体顶侧壁上设置有小型动力电机23,所述小型动力电机23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旋转转叶24,所述絮凝剂存储罐22的罐壁顶端位置处开设有原液添加口,所述絮凝剂存储罐22的底端连通有导流管25连通至总输水弯管12的端部管体侧壁上,所述导流管25的管体上还设置有控流电磁阀26和流量控制表27,所述沉淀池14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28,这样当初次净化后的污水即可在增压水泵13的作用下顺利抽入沉淀池14中,此时絮凝剂存储罐22中的絮凝剂原液在小型动力电机23的动力下通过旋转转叶24对溶液进行了深度的搅拌预混合处理,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控流电磁阀26将絮凝剂顺利的通入沉淀池14中对整个污水进行深度的絮凝处理,使得污水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净化,保证净化效果,满足现代污水处理更高的排放要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