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806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主要来源于降水、有机物降解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据测定垃圾渗滤液中含有93种有害物质,其中有22种已被列入我国和美国国家环保署的重点控制名单,除此之外垃圾渗滤液中还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等有毒物质。如不加以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对周围的地下及地表水体、土壤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污染和危害,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现行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必须使用膜法工艺的反渗透技术才能满足排放标准,传统的膜法反渗透技术采用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纤维式反渗透装置,这些装置主要是针对海水、净水的再净化而研发的水处理装置。而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高悬浮物、高电导率的性质复杂的污水,由于这些反渗透装置在结构上进水和透水方向是平行的顺向流,直接利用上述的反渗透装置处理垃圾渗滤液会出现易堵、易结垢、产水量少、清洗频繁等缺点。同时,处理装置使用的砂滤器,其反冲洗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冲洗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砂滤器采用的反冲洗装置结构简单,冲洗效果好;导流盘表面有圆柱形凸点,这种特殊的水力学设计使处理液在压力作用下流经滤膜表面遇凸点碰撞时形成湍流,增加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膜堵塞、结垢现象,延长了膜片的使用寿命,出水水质好,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用于对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该处理装置包括填埋场、调节池、原水罐、砂滤器、芯式过滤器、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脱气清水罐、水池、浓缩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场、调节池、原水罐、砂滤器、芯式过滤器、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脱气清水罐、水池依次连接,所述浓缩液池连接在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液出口与填埋场之间,所述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液出口与原水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砂滤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同时连接进水口和反洗出水口,筒体顶部内壁与第一管道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布水器,筒体底部设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同时连接过滤出水口和反洗进水口,所述筒体底部内壁与第二管道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防涡板,所述筒体下部设有多孔板,多孔板上设有布水帽,多孔板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孔之间成等腰三角形布置,确保水流均匀,布水帽上方堆有滤料,滤料堆中设置有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装置包括喷吹管,喷吹管由无缝钢管制成,其上方、下方设有多个喷嘴,喷嘴反冲洗压力大,气流均匀,冲洗效果好,反冲洗装置相对的筒体外壁设有安装法兰,所述筒体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筒体顶部、底部设有人孔,所述筒体外壁上部设有视镜,筒体内壁设有直梯,所述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包括压力容器、出水法兰、定位法兰、导流盘、膜片、中心拉杆,压力容器顶部设置有出水法兰,压力容器底部设置有定位法兰,压力容器中央设置有中心拉杆,所述导流盘和膜片中心带孔,定位在中心拉杆上,导流盘的表面均匀分布圆柱形凸点,导流盘和膜片依次叠加在一起构成膜组件,膜组件上端通过中心拉杆、套筒、定位螺母进行固定,膜组件下端通过中心拉杆、压块、定位螺母进行固定,O型圈固定在导流盘上、下卡槽内,膜组件外周与压力容器之间形成原水通道,膜组件的栅孔环与膜片之间形成过滤通道,膜组件的中心通孔与中心拉杆之间形成产水通道。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为直径1.5~12mm的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砂滤器采用的反冲洗装置,其上方、下方设有多个喷嘴,喷嘴反冲洗压力大,气流均匀,冲洗效果好;多孔板上开有多个均匀的小孔,孔之间成等腰三角形布置,确保水流均匀,过滤效果好;过滤水可直接用于反洗,操作简便,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反冲洗压力大,冲洗效果好,过滤效果好的特点;导流盘表面有圆柱形凸点,这种特殊的水力学设计使处理液在压力作用下流经滤膜表面遇凸点碰撞时形成湍流,增加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膜堵塞、结垢现象,延长了膜片的使用寿命,出水水质好,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碟管式反渗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件64导流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件68膜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件4砂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件48反冲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件49多孔板开孔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件491孔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中:1.填埋场,2.调节池,3.原水罐,4.砂滤器,5.芯式过滤器,6.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8.脱气清水罐,9.水池,10.浓缩液池,41.第一管道,42.进水口,43.反洗出水口,44.第二管道,45.出水口,46.反洗进水口,47.出气口,48.反冲洗装置,49.多孔板,410.滤料,411.布水器,412.筒体,413.布水帽,414.人孔,415.防涡板,416.视镜,417.直梯,418.安装法兰,481.喷吹管,482.喷嘴,491.孔,61.定位螺母,62.套筒,63.出水法兰,64.导流盘,65.压力容器,66.原水通道,67.定位法兰,68.膜片,69.膜组件,610.过滤通道,611.压块,612.中心拉杆,613.产水通道,614.O型圈,615.圆柱形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用于对填埋场1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该处理装置包括填埋场1、调节池2、原水罐3、砂滤器4、芯式过滤器5、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脱气清水罐8、水池9、浓缩液池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场1、调节池2、原水罐3、砂滤器4、芯式过滤器5、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脱气清水罐8、水池9依次连接,所述浓缩液池10连接在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的浓缩液出口与填埋场1之间,所述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的浓缩液出口与原水罐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砂滤器包括筒体412,所述筒体412顶部设有第一管道41,第一管道41同时连接进水口42和反洗出水口43,筒体412顶部内壁与第一管道4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布水器411,筒体412底部设有第二管道44,第二管道44同时连接过滤出水口45和反洗进水口46,所述筒体412底部内壁与第二管道4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防涡板415,所述筒体412下部设有多孔板49,多孔板49上设有布水帽413,多孔板49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491,孔491之间成等腰三角形布置,确保水流均匀,布水帽413上方堆有滤料410,滤料410堆中设置有反冲洗装置48,反冲洗装置48包括喷吹管481,喷吹管481由无缝钢管制成,其上方、下方设有多个喷嘴482,喷嘴482反冲洗压力大,气流均匀,冲洗效果好,反冲洗装置48相对的筒体412外壁设有安装法兰418,所述筒体412顶部设有出气口47,所述筒体412顶部、底部设有人孔414,所述筒体412外壁上部设有视镜416,筒体412内壁设有直梯417,所述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包括压力容器65、出水法兰63、定位法兰67、导流盘64、膜片68、中心拉杆612,压力容器65顶部设置有出水法兰63,压力容器65底部设置有定位法兰67,压力容器65中央设置有中心拉杆612,所述导流盘64和膜片68中心带孔,定位在中心拉杆612上,导流盘64的表面均匀分布圆柱形凸点615,导流盘64和膜片68依次叠加在一起构成膜组件69,膜组件69上端通过中心拉杆612、套筒62、定位螺母61进行固定,膜组件69下端通过中心拉杆612、压块611、定位螺母61进行固定,O型圈614固定在导流盘64上、下卡槽内,膜组件69外周与压力容器65之间形成原水通道66,膜组件69的栅孔环与膜片68之间形成过滤通道610,膜组件69的中心通孔与中心拉杆612之间形成产水通道613。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滤料410为直径1.5~12mm的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调节池2渗滤液经泵提升至渗滤液原水罐3,进行pH值调节,然后进入砂滤器4、芯式过滤器5进行预处理,再进入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经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处理后产生的透过液进入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进一步处理,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浓缩液排至浓缩液池10,再回到填埋场1等待处理,经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处理后的透过液进入脱气清水罐8处理后进入水池9达标排放,二级浓缩液返回原水罐3合并继续处理。

砂滤器过滤时,水通过布水器411均匀地流过滤料层,由滤料层下方的集水腔集取后从出水口45处流出过滤水,本实用新型的砂滤器4采用的反冲洗装置48,其上方、下方设有多个喷嘴482,喷嘴482反冲洗压力大,气流均匀,冲洗效果好;多孔板49上开有多个均匀的小孔491,孔491之间成等腰三角形布置,确保水流均匀,过滤效果好;

碟管式反渗透装置的工作原理:

经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原水,通过出水法兰63的原水入口进入压力容器65中,从导流盘64与压力容器65之间的原水通道66流到组件的另一端,在另一端法兰处,原水通过通道进入导流盘64中,被处理的液体以最短的距离快速经过滤膜,然后180°逆转到另一膜面,再从导流盘64中心的槽口流入到下一个导流盘64,从而在膜表面形成由导流盘64圆周到圆中心,再到圆周,再到圆中心的双“S”形路线,浓缩液最后从过滤通道610流出,产水流到中心拉杆612外围的产水通道613,由出水法兰63的产水出口排出。

两导流盘64之间的距离为3mm,导流盘64表面有圆柱形凸点615,这种特殊的水力学设计使处理液在压力作用下流经滤膜表面遇凸点碰撞时形成湍流,增加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膜堵塞和浓度极化现象,延长了膜片68的使用寿命,清洗时也容易将膜片68上的积垢洗净,保证碟管式膜组适用于恶劣的进水条件。

膜系统采用两级反渗透,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需要从芯式过滤器5后进水。砂滤器4出水给芯式过滤器5,芯式过滤器5进一步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其进、出水端都有压力传感器,自动检测压差,当压差超过2.0bar的时候系统提示更换滤芯。芯式过滤器5过滤的精度为10μm,芯式过滤器5为膜片68提供最后一道保护屏障。为了防止各种难溶性硫酸盐、硅酸盐在膜组件内由于高浓缩产生结垢现象,有效延长膜片68使用寿命,在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前需加入一定量的阻垢剂,添加量按原水中难溶盐的浓度确定。

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用于对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透过液的进一步处理,经第一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6处理后的透过液无需添加任何药剂直接送入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系统运行时流量自动匹配。

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的浓缩液排向原水罐3的进水端,与原水罐3的进水合并处理,提高系统的回收率,第二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7的透过液排入脱气清水罐8处理后进入水池9达标排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