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沸水除菌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781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沸水除菌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清洗消毒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医用沸水除菌槽。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节约医疗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防疫站、防治所、医院等使用的注射器和试管一般会重复使用,而为保证循环使用,在使用过后都需要对其进行消毒除菌。专利号为CN201520676315.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消毒装置,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医疗器械放置槽,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沸水加热室、电加热器、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电加热器、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沸水加热室的底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连接小型水泵,此专利虽然可以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但是此专利的医疗器械放置槽为一体式,除菌时所有需要除菌的医疗器械都放置在一起,各个医疗器械之间的病菌容易相互感染,增大除菌的难度,而且在需要除菌的医疗器械较少时,还是需要将医疗器械放置槽中放满液体,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沸水除菌槽,从而解决了现有除菌槽不能分类和改变大小导致医疗器械之间病菌易相互感染和浪费资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沸水除菌槽,包括箱体、箱体内部的清洗池、清洗池底部的加热单元以及连接在清洗池下部的排水泵;所述清洗池内部沿清洗池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板,垂直于固定板方向设置有多个可沿固定板长度方向移动的调整板,所述清洗池底部设置有多个与调整板相适配的卡槽,调整板与固定板之间形成多个清洗槽;所述多个清洗槽内部均设置有可沿清洗槽上下移动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底壁和与固定板平行的两侧壁均由多根伸缩杆组成,伸缩杆与固定板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多个清洗槽内部均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清洗池下部设置有排水池。

其中,所述排水池与排水泵之间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中部设置有单向阀。

其中,所述清洗池底壁与四个侧壁弧形连接。

其中,还包括与箱体配合的透明箱盖,透明箱盖与箱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透明箱盖可沿连接板上下移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清洗池中部设置的多个固定板和调整板将清洗池分隔成多个清洗槽,并且因为调整板可以移动,所以可以根据需要移动调整板的位置来调整需要的清洗槽的大小,将分类好的医疗器械分别放入对应的清洗槽中,可以避免医疗器械之间病菌相互感染,在需要清理的医疗器械较少时,只将放入医疗器械的清洗槽中放入液体进行清理,从而可以节约资源;而清洗池底部设置的卡槽不仅可以增加调整板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增加清洗槽的密封性;清洗槽内部设置的过滤装置可以将清洗的医疗器械捞出,避免人直接伸入清洗槽内导致的被污染或烫伤的问题,为适应调整板可以移动改变清洗槽大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底部和相对的两侧壁由多根伸缩杆组成,在移动调整板时,伸缩杆也可以相应的进行伸缩,使过滤装置能够随时适应清洗槽大小的变化。

2、本实用新型清洗池下部设置有排水池,在需要排水时各个清洗槽中的水可以直接排入排水池中,这样就只需要在排水池和排水泵之间设置一根排水管,避免在每个排水口都需要连接排水管的问题;单向阀可以避免污水通过排水管回流导致医疗器械的问题,清洗池底壁与四个侧壁弧形连接可以避免清洗池中存在死角,减少残留在清洗池中的细菌和方便清理清洗池;而透明箱盖不仅可以与箱体配合使用,使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封闭状态,而且透明箱盖可以沿连接板移动,在整理清理后的医疗器械时,透明箱盖可以避免清洗槽中的液体溅到人身体上导致人体受到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清洗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1-箱体;2-清洗池;3-排水泵;4-固定板;5-调整板;6-卡槽;7-清洗槽;8-过滤装置;9-伸缩杆;10-排水口;11-排水池;12-排水管;13-单向阀;14-透明箱盖;1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医用沸水除菌槽,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的清洗池2、清洗池2底部的加热单元以及连接在清洗池2下部的排水泵3;所述清洗池2内部沿清洗池2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2个固定板4,垂直于固定板4方向设置有2个可沿固定板4长度方向移动的调整板5,所述清洗池2底部设置有3个与调整板5相适配的卡槽6,调整板5与固定板4之间形成9个清洗槽7;所述9个清洗槽7内部均设置有可沿清洗槽7上下移动的过滤装置8,过滤装置8顶端四个角上设置有隔热套;过滤装置8底壁和与固定板4平行的两侧壁均由多根伸缩杆9组成,伸缩杆9与固定板4平行设置。使用时,根据需要沿固定板4长度方向移动调整板5,将调整板5卡入相应的卡槽6内,从而可以调整清洗槽7的大小,卡槽6可以增加调整板5的稳定性和清洗槽7的密封性,移动调整板5时,清洗槽7内部的过滤装置8中的伸缩杆9也随之伸长或收缩,使过滤装置8随时适应清洗槽7的大小变化;调整好清洗槽7的大小后,将需要清理的医疗器械分类,将分好的各类医疗器械分别放入不同的清洗槽7中,将放置医疗器械的清洗槽7中放入液体,通过清洗池2底部的加热单元对医疗器械进行加热煮沸消毒除菌,除菌后,通过隔热套将过滤装置8从清洗槽7中取出,从而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从清洗槽7中取出,避免工作人员手伸入清洗槽7中导致被烫伤或被污染的问题,也可以节约平时因清洗池中液体过热而必须等到温度降低才能将医疗器械取出所需要的时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多个清洗槽7内部均设置有排水口10;所述清洗池2下部设置有排水池11,清理完成需要排水时,各个清洗槽7中的水可以直接排入排水池11中,这样就只需要在排水池11和排水泵3之间设置一根排水管12,避免在每个排水口10都需要连接排水管12的问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排水池11与排水泵3之间设置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中部设置有单向阀13,从而单向阀13可以避免污水通过排水管12回流导致医疗器械的问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3中任一项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清洗池2底壁与四个侧壁弧形连接,清洗池2底壁与四个侧壁弧形连接可以避免清洗池2中存在死角,减少残留在清洗池2中的细菌和方便清理清洗池2。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3中任一项做进一步优化,还包括与箱体1配合的透明箱盖14,透明箱盖14与箱体1之间通过连接板15连接,透明箱盖14可沿连接板15上下移动,透明箱盖14不仅可以与箱体1配合使用,使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封闭状态,而且透明箱盖14可以沿连接板15移动,在整理清理后的医疗器械时,透明箱盖14可以避免清洗槽7中的液体溅到人身体上导致人体受到污染。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