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植物隔滤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71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植物隔滤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水生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生态修复工程中采用水生植物时所应用到的具有分隔处理不同泥底厚度要求的水生植物(隔根,保持景观效果)的、又有助于微生物繁衍的水下植物隔滤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娱乐休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之一,而水生态景观是大多数娱乐休闲开发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无论是出于城镇化考虑,还是海绵城市建设或生态环保考虑,均迫切需要考虑如何更好的使水中的景观实现一体化构造,且能够保持水体景观生态系统平衡及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

现有的水生态景观分为水上景观设施和水下景观设施,水上景观设施多为人工构建的假山或水泥池,上面载种盆景植物或水生植物,以达到美观的效果,但此类设施成本高昂,经济性差,且移动和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的水下植物隔滤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下植物隔滤带,包括长条状的用于分隔水生植物的隔带和设置在隔带一侧边缘上的挂环,挂环上固定设置有便于微生物附着的滤带,滤带上设置有若干纤维毛刷,还设置有若干用以插在泥土中固定隔带的卡扣,各卡扣呈沿隔带长度方向延伸的设置在隔带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滤带还包括滤带杆,各纤维毛刷附着设置在滤带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挂环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各滤带杆上设置有与凹槽匹配固定连接的扣合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卡扣呈垂直于隔带的固定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卡扣在隔带的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长条状的隔带的宽度设置为250mm和300mm两种规格,隔带的厚度为4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挂环为圆环,挂环的直径为3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滤带杆为圆柱杆,滤带杆的直径为5mm,滤带杆的长度为70mm,纤维毛刷的长度为1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的卡扣间距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水下植物隔滤带通过隔带和滤带的设置,隔带用于分隔河池底部的水生植物,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隔根作用,有助于景观植物的护理,滤带上设置的纤维毛刷增加了微生物的附着率,起到了微生物滤床的作用,提高河池水的自净化能力,该水下植物隔滤带成本低廉、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水下植物隔滤带的隔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下植物隔滤带的隔带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水下植物隔滤带的滤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水下植物隔滤带的第一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5是水下植物隔滤带的第二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6是水下植物隔滤带的整体布置的第一实施例俯视图;

图7是水下植物隔滤带的整体布置的第二实施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下植物隔滤带,包括长条状的用于分隔水生植物的隔带1和设置在隔带1一侧边缘上的挂环11,挂环11上固定设置有便于微生物附着的滤带2,滤带2上设置有若干纤维毛刷22,还设置有若干用以插在泥土中固定隔带1的卡扣12,各卡扣12呈沿隔带1长度方向延伸的设置在隔带1上。

通过隔带1和滤带2的设置,隔带1用于分隔河池底部的水生植物,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隔根作用,有助于景观植物的护理,滤带2上设置的纤维毛刷22增加了微生物的附着率,起到了微生物滤床的作用,提高河池水的自净化能力,该水下植物隔滤带成本低廉、施工方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滤带2还包括滤带杆21,各纤维毛刷22附着设置在滤带杆21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挂环11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13,各滤带杆21上设置有与凹槽13匹配固定连接的扣合柱23。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卡扣12呈垂直于隔带1的固定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卡扣12在隔带1的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长条状的隔带1的宽度设置为250mm和300mm两种规格,隔带1的厚度为4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挂环11为圆环,挂环11的直径为30mm。

挂环11的用于有两个,一个是用于挂靠滤带2,另一个是便于施工,插入土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滤带杆21为圆柱杆,滤带杆21的直径为5mm,滤带杆21的长度为70mm,纤维毛刷22的长度为10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相邻的卡扣12间距为20mm。

参照图4,该实施例使用在河池底部为平坦的池底,池底水生植物为同一品种或泥地厚度要求一致的水草,隔带1的挂环1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滤带2,隔带1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卡扣12,下部设置有三个卡扣12,下部的三个卡扣12分布在隔带1的两侧,中部的卡扣12插入设置在池底泥土的上层,以限制隔带1往土中插入的深度,下部的三个卡扣12插入在泥土内部,起到固定隔带1的作用。

参照图5,该实施例使用在河池底部环境复杂的情况,泥底厚度要求不一致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或挺水植物之间,因河池底部环境复杂,池底高低不平,且水生植物的种类也不同,水生植物有高有低,图5中的左侧水生植物植株较矮,而右侧的水生植物植株较高,右侧水生植物长出水面,且右侧的坡度也相比左侧的坡度要高,这时的隔带1设置有两个用于限制隔带1进一步插入泥土深度的卡扣12,隔带1上的挂环11上仅左侧设置有滤带2。

隔带1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是通过隔带1,将不同的水生植物隔开,以起到区分的作用;第二个作用是通过隔带1,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的根部隔开,以起到控制根部生长和延伸的作用,维持水下景观形态。

图6为应用于适合规则分布的平整池底,各隔带1呈3000mm间距的间隔设置;图7为应用于自然起伏的池底,沿着地形等高线均布设置,各隔带1呈2000mm间距的间隔设置。

该水下植物隔滤带用于水生态修复领域。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