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水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28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水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水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水资源缺乏,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供应不足, “节约用水”已成为社会共识。由于目前国家政策的调控,有些大的厂矿企业把污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纳入了议事日程,而家庭生活用水,如洗菜水、洗脸水、洗衣服水等未能二次利用,直接排入了下水道,造成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活水再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水再利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壳和进水槽块,且进水槽块对称设置在安装壳的两侧,所述安装壳的内部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位于安装壳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底部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两端固定有位于箱体内的转动壳,所述转动壳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且转动壳的底部套接有滤袋,所述进水槽块的内部固定有滤网,且进水槽块的底部固定有与进水槽块内部连通的导水管,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检修口,且检修口内螺钉固定有检修门。

优选的,所述转动壳位于滤袋内的一端设有透水孔,且转动壳的内部固定有位于固定杆底部下方的滤芯。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底部设有与转动杆大小适配的安装孔,且转动杆转动套接在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滤袋和转动壳设有位置对应的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套接有固定螺栓,且转动壳和滤袋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出水管,且出水管设有阀门,且出水管远离箱体的一端与抽水马桶的存水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水管远离进水槽块的一端伸入箱体内并位于转动壳的顶部上方,且进水槽块的底部设有斜面,且斜面朝向导水管倾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水槽块、驱动电机、导水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杆、转动壳、滤袋、滤网和滤芯等结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对生活污水进行多次过滤,且采用离心过滤的效果明显,过滤效果好,同时,过滤后的水能够被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水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水再利用装置的转动壳透水孔布置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安装壳、3驱动电机、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转动杆、7转动壳、8固定螺栓、9滤袋、10滤芯、11进水槽块、12滤网、13导水管、14检修门、15出水管、16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生活水再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壳2和进水槽块11,且进水槽块11对称设置在安装壳2的两侧,安装壳2的内部固定有驱动电机3,且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有位于安装壳2内的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5,且第二齿轮5的底部固定有转动杆6,转动杆6远离第二齿轮5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16,且固定杆16的两端固定有位于箱体1内的转动壳7,转动壳7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且转动壳7的底部套接有滤袋9,进水槽块11的内部固定有滤网12,且进水槽块11的底部固定有与进水槽块11内部连通的导水管13,箱体1的一侧设有检修口,且检修口内螺钉固定有检修门14,转动壳7位于滤袋9内的一端设有透水孔,且转动壳7的内部固定有位于固定杆16底部下方的滤芯10,安装壳2的底部设有与转动杆6大小适配的安装孔,且转动杆6转动套接在安装孔内,滤袋9和转动壳7设有位置对应的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套接有固定螺栓8,且转动壳7和滤袋9通过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箱体1的底部固定有与箱体1内部连通的出水管15,且出水管15设有阀门,且出水管15远离箱体1的一端与抽水马桶的存水箱连接,导水管13远离进水槽块11的一端伸入箱体1内并位于转动壳7的顶部上方,且进水槽块11的底部设有斜面,且斜面朝向导水管13倾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将生活污水倒入进水槽块11内,设置的滤网12对污水进行第一次过滤之后通过导水管13进入转动壳7内。进入转动壳7内水通过滤芯10进行第二次过滤并除味。通过驱动电机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和转动杆6等结构的配合使用,可以使转动壳7转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水通过滤袋9进行第三次过滤并得到相对干净的水,干净的水通过出水管15流入抽水马桶的存水箱中存储,方便冲洗马桶,节约用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