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692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药剂快速制备、注入及监测数据自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地下水源的水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地下水的处理通常是分成多个不同的系统完成,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410387735.4公开的气动源系统、溶配药系统、原位注入系统和注入井系统。上述几个系统之间各自独立,无法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因此也无法确保地下水治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地下水治理中存在的瓶颈,提供一种功能更为全面,设置更为合理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

药剂制备及储存系统,通过加水、加药、混合的方式制备用于地下水治理的药剂,并将所述药剂通过管路存储至药剂存储器;

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与所述药剂制备及储存系统相连,用于将制备好的药剂输送及注入到地下水中;

自动监控系统,与所述药剂制备及储存系统和所述药剂输入及注入系统相连,用于实时采集地下水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参数控制所述药剂的制备和注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药剂制备及储存系统包括:

化学药剂高速混合制备器,用于制备治理地下水的化学药剂;

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器,用于制备治理地下水的生物营养药剂;

储水器,与所述化学药剂高速混合制备器和所述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器相连,用于分别向所述化学药剂高速混合制备器和所述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器注入所需水量;

药剂存储器,与所述化学药剂高速混合制备器和所述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器相连,用于将制备好的化学药剂和生物营养药剂混合及储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包括液体分流器、多个注入井以及多个监测井;所述液体分流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流量计、电动阀门和注药泵与所述药剂存储器的出口相连;所述液体分流器包括多个输出端口,所述多个注入井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其中一个输出端口相连,用于注入药剂;所述监测井设置在所述注入井的附近,所述监测井中设置有与所述自动监控系统相连的监测探头和液位控制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药剂存储器中设置有静态混合器,用于将输入的化学药剂和生物营养药剂进行混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其中,所述储水器和所述化学药剂高速混合制备器以及所述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器之间依次设置有加水泵、电动阀门和流量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药剂存储器与所述化学药剂高速混合制备器以及所述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器均设置有流量计、电动阀门和加药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自动监控系统包括电控箱、控制系统、监测仪表以及电脑控制界面;所述电控箱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所述监测仪表用于实时采集并监控地下水的环境参数,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传输至电脑控制界面,用于智能化控制药剂的制备及注入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设置更全面合理,其主要包括了药剂的多功能一体化现场快速制备及储存系统、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和自动监控系统。其中,药剂的多功能一体化现场快速制备及储存系统用于化学氧化药剂及化学还原药剂的制备及储存,制备的药剂可用于有机污染土壤或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治理;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将制备后的药剂输送及注入到地下水中;自动监控系统的监测仪表观察参数变化,并同时对地下水实时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并经电脑控制界面控制药剂快速制备系统、注入系统进行制备及注入,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药剂快速制备、注入及监测数据自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1)药剂的多功能一体化现场快速制备及储存系统100,(2)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200,(3)自动监控系统300。

(1)本实用新型中药剂的多功能一体化现场快速制备及储存系统100用于化学氧化药剂、化学还原药剂及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及储存,制备的药剂可用于有机污染土壤或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化学、生物治理;该系统包括储水器101,加水泵102,化学药剂高速混合制备器103、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器104、加药泵105、药剂存储器106、不锈钢输送管路(包括加水管、各容器间的输送管路)、电动阀门 107等管件,静态混合器,以及压力表、流量计108等电子仪表。储水器可一次性储存该系统快速制备化学及生物药剂所需的水量,通过加水泵与化学药剂高速混合器103及生物营养药剂制备器104相连用以制备药剂,再利用药剂输送泵105将制备好的多种药剂泵入药剂存储器106,同时用静态混合器将不同药剂进行混合,最终药剂从药剂存储器输送至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200。该系统制备药剂效率:1.5h 制备化学及生物药剂500L。

(2)本实用新型中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200将制备后的药剂输送及注入到地下水中;该系统包括液体分流器201、注药泵202、电动阀门203、注入井204、转子流量计205、膜盒压力表206、监测井207、液位控制计208、监控探头209等。存储分流器将制备好的药剂根据注入井204数量进行等量分流,保证每口注入井204 注入量相同,避免操作上的误差。注药泵利用0~1MPa的压力将药剂通过注入井204 注入到地下水环境中。电动球阀203用以控制管路开合,隔膜压力表206及转子流量计205用以观察药剂注入过程参数。

(3)本实用新型中自动监控系统300包括电控箱301、控制系统(工控机302、不间断电源UPS、现场控制器303、数据采集程序模块等)、监测仪表304及其探头 (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浊度、电导等)、电脑控制界面及数据传输线等。监测仪表304观察参数变化,并同时利用数据采集程序模块对地下水实时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并通过控制系统将数据传输至电脑,电脑控制界面控制药剂快速制备系统100、注入系统200进行药剂的制备及注入,药剂可随时生产即时注入,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操作智能、应用灵活。其中对于药剂的多功能一体化现场快速制备及储存系统100可配置适用于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所需的化学、生物两类或其中一类药剂的制备,并可根据药剂用量进行多种原材料反应与制备,更适应我国含污染物复杂的场地类型。对于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200,可根据污染场地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安装方便易行,利用液体混合器可对每口井注药量进行精确控制,保证每口井的注药量及整体的修复效果。自动监控系统300对药剂的多功能一体化现场快速制备及储存系统100、药剂输送及注入系统200进行自动化监控,根据监测井207的地下水环境参数变化反馈进行药剂的实时制备及注入,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该三套子系统可单独进行搭建,方便异地运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