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压混合曝气灭菌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8075发布日期:2018-06-02 05:5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水压混合曝气灭菌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杀菌消毒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压混合曝气灭菌水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大型直饮水设备的厂家逐渐增加,但是储存在直饮水设备水箱里面的饮用水进行灭菌消毒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导致灭菌消毒不够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大多数厂家都是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并通过管道输送到水箱来进行灭菌消毒,但是臭氧气体的输送管道在设计时只能位于在箱体上侧或者位于箱体下侧,臭氧本身不易溶于水,那么这种设计方式导致臭氧气体进入水箱后只能对储存水的表面或者底面进行灭菌消毒,该种方式耗费时间长、霉菌消毒不够彻底,饮水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压混合曝气灭菌水箱,以解决现有水箱灭菌消毒不够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及灭菌消毒耗费时间长、霉菌消毒不够彻底,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压混合曝气灭菌水箱,包括水箱;水箱内设有用于灭菌消毒的曝气管;曝气管的一端位于水箱外上部,其另一端位于水箱内下部;水箱内曝气管上均匀设有多个连通其内部的水汽混合出口。

具体地,水箱内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位于水箱外上部,其另一端位于水箱内曝气管的下方。

具体地,水箱内曝气管端和进水管端均连接有U型弯头。

具体地,水箱内壁和曝气管之间、水箱内壁和进水管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固定支架。

具体地,位于水箱外的曝气管端和进水管端均设有圆柱内螺纹。

具体地,水箱内进水管端下方的水箱侧壁上设有出水口。

具体地,水箱顶部设有连通其内部的顶盖。

具体地,水箱侧壁设有用于查看其内液位的液位指示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臭氧经过曝气管到达水箱下部时会通过水汽混合出口排出臭氧气体,从而对水箱下部及中间存储的饮用水进行彻底霉菌消毒,臭氧不溶于水,水中的臭氧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对水箱上部及水面的水进行消毒,故本实用新型并不影响水箱上面水的消毒霉菌,消毒彻底,饮水更加安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汽混合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水箱,2-曝气管,3-水汽混合出口,4-进水管,5-U型弯头,6-固定支架,7-圆柱内螺纹,8-出水口,9-顶盖,10-液位指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图1至图3所示,水压混合曝气灭菌水箱,包括水箱1;水箱1内设有用于灭菌消毒的曝气管2;曝气管2的一端位于水箱1外上部,其另一端位于水箱1内下部;水箱1内曝气管2上均匀设有多个连通其内部的水汽混合出口3;臭氧经过曝气管2到达水箱1下部时会通过水汽混合出口3排出臭氧气体,从而对水箱1下部及中间存储的饮用水进行彻底霉菌消毒,臭氧不溶于水,水中的臭氧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对水箱1上部及水面的水进行消毒,故本实用新型并不影响水箱1上面水的消毒霉菌,消毒彻底,饮水更加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箱1内设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一端位于水箱1外上部,其另一端位于水箱1内曝气管2的下方;进水管4用于进水,其位于曝气管2的下方使水不能上涌,曝气管2中臭氧消毒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箱1内曝气管2端和进水管4端均连接有U型弯头5;U型弯头5用于其内气体或水流缓冲作用,防止水流或气流过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箱1内壁和曝气管2之间、水箱1内壁和进水管4之间均连接有多个固定支架6;固定支架6分别用于固定曝气管2和进水管4,使曝气管2和进水管4与水箱1内壁连接更紧密,更牢固,使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位于水箱1外的曝气管2端和进水管4端均设有圆柱内螺纹7;曝气管2端和进水管4端分别连接臭氧发生器和进水池;圆柱内螺纹7便于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箱1内进水管4端下方的水箱1侧壁上设有出水口8。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箱1顶部设有连通其内部的顶盖9;顶盖9用于打开水箱1。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箱1侧壁设有用于查看其内液位的液位指示管10。

本实用新型中曝气管2采用304不锈钢管,水汽混合出口3的开孔一次成,孔形为圆形,孔直径为0.8CM;如需要大量臭氧气体排出则直接修改水汽混合出口3的孔径大小即可。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