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用的中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8069发布日期:2018-06-02 05:5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用的中和箱。



背景技术: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中和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中和箱内需要使得中和液和废水充分混合,而中和箱内部空间有限,通常采用多个中和箱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在流动过程中中和,这种方式需要增加中和箱的数量,一方面增加了占地面积,另一方面成本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中和箱因为体积小的问题导致中和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用的中和箱。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用的中和箱,包括一个呈正四棱柱状的箱体和盖设在箱体顶部的箱盖,箱盖和箱体配合构成封闭的处理箱,所述箱体侧壁靠近箱盖的一端上开设有进水口,箱盖上开设有中和液加入口,中和液加入口内穿设有中和液管,进水口中插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与待中和废水存储装置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伸入箱体内且伸入箱体内的进水管长度小于箱体宽度的1/2,以保证进水管长度过长,箱体内设置有若干个自上至下间隔分布的隔板,隔板的长度大于箱体宽度的1/2且小于箱体宽度,隔板一端固定在箱体内侧壁上另一端悬空,即为使得隔板呈倾斜向下的状态,一方面延长废水流经的通道,另一方面保证废水的顺利流动,同时在切换隔板时,对下一个隔板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度,从而使得混合的更加彻底,隔板悬空端与箱盖的距离大于隔板的固定端,相邻两个隔板的固定端分别位于箱体相互平行的两个内侧壁上,从而保证隔板相互配合构成一条呈S形分布的通道,充分利用空间延长通道的长度,从而保证在不增加中和箱尺寸的前提下,增长了废水流经的流程,从而增加了反应时间,隔板相互配合构成废水流通的通道,中和液管末端的投影位于靠近箱盖的第一块隔板上,避免进水管过长造成废水直接落在了第二块隔板上从而造成了第一块隔板上的一端通道的浪费,通过废水在该通道上流动实现其与中和液的混合。

所述的箱体侧壁靠近箱体底部的一端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控水开关,以限制处理后水的自由流动。

所述的箱体底部设置有呈直角三棱柱状的斜块,通过斜块的作用将箱体底部拼成斜面,斜面靠近出水口的一端为斜面的最低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有限的空间延长了流通的通道,从而避免了增加中和箱的数量或者体积带来了占地面积的增加,而且延长了废水和中和液的混合时间提高了中和效果,同时从事至下使其自由流动,避免了进行搅拌,利用水往低处留的原理使其自由流动,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记:1、斜块;2、箱体;3、进水管;4、中和液管;5、箱盖;6、隔板;7、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用的中和箱,包括一个呈正四棱柱状的箱体2和盖设在箱体2顶部的箱盖5,所述的箱体2侧壁靠近箱体2底部的一端上开设有出水口7。所述的箱体2底部设置有呈直角三棱柱状的斜块1,通过斜块1的作用将箱体底部拼成斜面,斜面靠近出水口7的一端为斜面的最低端。箱盖5和箱体2配合构成封闭的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侧壁靠近箱盖5的一端上开设有进水口,箱盖上开设有中和液加入口,中和液加入口内穿设有中和液管4,进水口中插设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一端与待中和废水存储装置连接,进水管3的另一端伸入箱体2内且伸入箱体2内的进水管3长度小于箱体2宽度的1/2,箱体2内设置有若干个自上至下间隔分布的隔板6,隔板6的长度大于箱体2宽度的1/2且小于箱体2宽度,隔板6一端固定在箱体2内侧壁上另一端悬空,隔板6悬空端与箱盖5的距离大于隔板6的固定端,相邻两个隔板6的固定端分别位于箱体2相互平行的两个内侧壁上,隔板6相互配合构成废水流通的通道,中和液管4末端的投影位于靠近箱盖5的第一块隔板6上,通过废水在该通道上流动实现其与中和液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并非是限制,与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等同或者效果相同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