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式电池配件自动化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3311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扣式电池配件自动化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式电池配件清洗机,特别涉及一种扣式电池配件自动化清洗机。



背景技术:

1878年法国的L.梅谢在锌锰电池中用含铂的多孔性炭电极代替二氧化锰炭包,开发了干电池的技术。1917年法国人C.费里用活性炭代替铂,以吸收氧,达到了电池的实用化。1932年G.W.海泽与E.A.舒梅赫尔又发表了采用碱性电解液的电池。60年代由于对宇航用常温燃料电池的氧电极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大功率电池的开发才达到了实际应用阶段。70年代中期又发展了微型纽扣式电池。电池由于利用大气中的氧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助听器中。在对电池进行装配之前,还需对阳极配件进行清洗,因为阳极盖在制作过程中会带入一些细小的污物,这些污物带入电池后将直接影响了电池工作性能,所以在装配电池前,对阳极配件的清洗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的清洗方式都比较简单,而且不完全,多采用滚筒式对成批阳极配件进行清洗,然后烘干,如此操作并不能保证每个配件都能被彻底清洗,导致成产质量过低;再者有采用配件间隔放置模具,将每个配件间隔分开在进行清洗,但前期准备都是采用人工方式,工作效率低,费时大,提高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工作效率高的扣式电池配件自动化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料机构、清洗机构及烘干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筒、导轨及气缸,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槽、输送盒、超声波发生器及超声波换能器,所述导轨的首端与所述进料筒连接,所述导轨的尾端与所述输送盒连接,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导轨尾端的下方且与所述输送盒的首端连接,所述输送盒设置于所述清洗槽内,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清洗槽的底部连接,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池配件自动化清洗机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导轨尾端的上方,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轨的数量为四条,所述进料筒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适配的进料导槽,且所述导轨为弧形导轨,四条所述导轨尾端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气缸,四条所述导轨尾端的上方均设置有传感器,所述进料筒和所述气缸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内过滤循环系统,所述内过滤循环系统与所述清洗槽连接,且所述清洗槽包括超声波粗清洗槽和超声波精清洗槽。

进一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收料槽和烘干炉,所述烘干炉设置于所述收料槽内且所述烘干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输送盒的上表面设有横向阵列排布的圆形孔,所述输送盒的尾端与所述收料槽连接。

进一步,所述超声波粗清洗槽内设置有水混合除油剂清洗液,所述超声波精清洗槽内设置有纯水混合少量除垢剂清洗液。

进一步,所述清洗槽内还设置有温控加热系统,所述温控系统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池配件自动化清洗机还包括支撑架和工作箱,所述进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清洗机构和所述烘干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料机构、清洗机构及烘干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筒、导轨及气缸,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槽、输送盒、超声波发生器及超声波换能器,所述导轨的首端与所述进料筒连接,所述导轨的尾端与所述输送盒连接,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导轨尾端的下方且与所述输送盒的首端连接,所述输送盒设置于所述清洗槽内,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清洗槽的底部连接,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连接,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清洗充分干净,同时工作效率高,节约人工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料机构、清洗机构及烘干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筒1、导轨2及气缸3,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槽4、输送盒5、超声波发生器及超声波换能器,所述导轨2的首端与所述进料筒1连接,所述导轨2的尾端与所述输送盒5连接,所述气缸3设置于所述导轨2尾端的下方且与所述输送盒5的首端连接,所述输送盒5设置于所述清洗槽4内,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清洗槽4的底部连接,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连接,所述输送盒5的上表面设有横向阵列排布的圆形孔,所述输送盒5的尾端与所述收料槽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配件自动化清洗机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传感器6,所述传感器6设置于导轨2尾端的上方,所述传感器6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2的数量为四条,所述进料筒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导轨2相适配的进料导槽,且所述导轨2为弧形导轨,四条所述导轨2尾端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气缸3,四条所述导轨2尾端的上方均设置有传感器6,所述进料筒1和所述气缸3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内过滤循环系统,所述内过滤循环系统与所述清洗槽4连接,且所述清洗槽4包括超声波粗清洗槽和超声波精清洗槽,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收料槽7和烘干炉,所述烘干炉设置于所述收料槽7内且所述烘干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超声波粗清洗槽内设置有水混合除油剂清洗液,所述超声波精清洗槽内设置有纯水混合少量除垢剂清洗液,所述清洗槽4内还设置有温控加热系统,所述温控系统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配件自动化清洗机还包括支撑架8和工作箱9,所述进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8上,所述清洗机构和所述烘干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箱9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将待清洗的扣式电池配件放置进料筒内,接通电源,进料筒进行工作将配件通过导轨输送至输送盒,在此过程中,导轨尾端的传感器当接收到配件到达尾端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进一步,控制系统控制气缸工作,将配件送至输送盒,当输送盒内的清洗配件到达一定数量时,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换能器工作,清洗槽内的清洗液在超声波换能器的带动下对配件进行清洗,同时清洗槽内的温控装置会实时监控温度,将工作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清洗完成时,内过滤循环系统工作,同时在气缸的作用下,将配件输送至收料槽,配件到达收料槽后,烘干炉进行工作,将配件烘干,至此整个工作流程结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扣式电池配件清洗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