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136发布日期:2018-07-24 21:3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管道设备,属于污染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渠,具体适用于提高分散均匀化处理能力,以避免堵塞排水通道。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处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现有技术中,对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缺乏很好的治理设施与方法,常导致废水、污水的二次污染,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授权公告号为CN204780761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1月18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城镇污水及江河环保治理设施,在江河河床的两岸边设置排污及防灾防空隧道,在河床上横向设置低于河床面的沉沙坑,在沉沙坑的一边上面迎水流方向倾斜安装过滤钢网,在排污及防灾防空隧道的内下面设置污水沟,在污水沟的下面分段设置污水沟沉泥池,每个污水沟沉泥池与排污及防灾防空隧道盖板上的抽污泥管孔和污水沟盖板上通孔上下对齐。虽然该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废水、污水排水通道的通畅性,但其并不对废水、污水本身进行处理,尤其是关键的分散均匀化处理,还是易导致排水通道被堵塞,从而降低排水效率,引发二次污染。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散均匀化处理能力较弱、易导致排水通道被堵塞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分散均匀化处理能力较强、不会堵塞排水通道的污水处理渠。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渠,包括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与水处理单元,所述进水管道经水处理单元与出水管道相通,且在水处理单元里设置有分散总成;

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室、分流室、分散总成与动力主轴,所述处理室的内部设置有分散总成,分散总成的中部贯穿而过有动力主轴,动力主轴的顶端、底端分别与顶部轴承、底部轴承的中部相连接,顶部轴承的侧壁经左支撑轴、右支撑轴分别与左支撑座、右支撑座相连接,左支撑座、右支撑座分别位于处理室的左侧壁、右侧壁内,处理室的右侧壁内位于右支撑座下方的部位内设置有主供热装置,处理室的左侧壁内位于左支撑座下方的部位内设置有一个感温仓,该感温仓的外壁位于处理室的内部,感温仓的内部设置有测温传感器,该测温传感器与信号发射器、电源位于同一个电路回路中,且信号发射器与主控室进行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室的左侧壁的底端设置有分流口,该分流口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分流室、处理室的底部相通,分流室的顶部与出水管道相通;

所述测温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线、输入导电片、输出电线、输出导电块与蜡块,所述输入电线的一端与信号发射器电路连接,另一端穿经金属外壳的左壁后与输入导电片的中部相连接,输入导电片的上端经一号塑料条与金属外壳的左壁相连接,输入导电片的下端经内扭曲后与金属外壳底壁上设置的蜡块相连接;所述输出电线的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另一端穿经金属外壳的底壁后与水平设置的输出导电块的底部相连接,该输出导电块的底部通过三号塑料管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相连接,三号塑料管内贯穿设置有输出电线,输出导电块的右端通过二号塑料条与金属外壳的右壁相连接,输出导电块的左端与输入导电片、蜡块的交接处正对设置。

所述输入导电片内扭曲后的凸起部位高于输出导电块设置。

所述输入导电片上插入蜡块的部位上设置有倒钩结构。

所述分流口经右分口与处理室的底部相通,分流口经左分口与分流室的底部相通,右分口直径大于左分口直径。

所述分流室内设置有沿其侧壁进行上下运动的推水活塞,该推水活塞的底部与上推杆的顶端相连接,上推杆的底端下延伸至分流室的外部。

所述处理室的左侧壁上位于感温仓、分流室之间的部位内设置有辅助供热装置。

所述辅助供热装置与感温仓、分流室之间各设置有一个隔热层,所述处理室的左侧壁内近进水管道的一侧设置有隔进水层,处理室的左侧壁内近出水管道、分流室的一侧设置有隔出水层。

所述分散总成包括多根曲形纬线与多根环经线,每根曲形纬线的上下两端都分别与顶部轴承、滑动套的外壁相连接,滑动套的中部与动力主轴的外壁相接触,每根环经线都与所有的曲形纬线相连接,且所有的环经线都位于曲形纬线所围成的球型腔中。

所述球型腔为两端窄中间宽的橄榄球结构,位于球型腔中部的环经线的周长大于位于球型腔两端的环经线的周长;所述滑动套中部的内壁与动力主轴的外壁上下滑动配合。

所述曲形纬线包括上纬线与下纬线,所述上纬线包括上顶凸弧线、上中凹弧线、上底凸弧线,所述下纬线为一根下凹的弧线,所述顶部轴承的外壁依次经上顶凸弧线、上中凹弧线、上底凸弧线、下纬线后与滑动套的外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渠中,处理室的内部设置有分散总成,分散总成的中部贯穿而过有动力主轴,动力主轴的顶端、底端分别与处理室的左侧壁、右侧壁的顶部相连接,使用时,处理室内为从进水管道流入的待处理污水、废水,包括较多污染物质,此时,动力主轴带动分散总成转动以粉碎污染物质,同时驱使污水、废水转动,以扩大粉碎的力度与范围,从而取得较好的分散均匀化效果,避免堵塞排水通道,也利于后续的进一步污染处理,同时,处理室侧壁内设置的供热装置能对处理室内待处理的污水、废水进行加热,以利于粉碎,从而提高分散均匀化效果,此外,分流室、分流口的设计不仅利于处理后污水、废水的重新排放,而且能够避免处理后污水、废水对粉碎、分散操作的阻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粉碎功能较强,能加热分散,而且分散均匀化效果较好,工作效率较高,能避免堵塞排水通道。

2、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渠中,处理室的左侧壁内设置有一个感温仓,该感温仓的外壁位于处理室的内部,感温仓的内部设置有测温传感器,该测温传感器与信号发射器、电源位于同一个电路回路中,使用时,测温传感器经感温仓对处理室内的温度进行监控,一旦温度过高,会损害分散均匀化效果或浪费能源时,就会导通测温传感器、信号发射器、电源所在的电路回路,再由信号发射器发信号给主控室以停止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可控性较强,能源利用率较高。

3、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渠中,分流室内设置有沿其侧壁进行上下运动的推水活塞,该推水活塞的底部与上推杆的顶端相连接,上推杆的底端下延伸至分流室的外部,使用时,推水活塞利于将从分流口流入的处理之后的污水、废水从分流室的底部推向分流室的顶部,以顺利的进入出水管道中,实现处理后污水、废水的重新排放,而且能够避免处理后污水、废水对粉碎、分散操作的阻碍,此外,右分口直径大于左分口直径的设计能够提高水流进入分流室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利于处理后污水、废水的重新排放,而且工作效率较高。

4、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渠中,动力主轴带动分散总成转动,以驱动曲形纬线、环经线对污水、废水进行搅动,从而对污染物质进行粉碎、分散,同时,在转动的过程中,滑动套沿其套入的动力主轴上下滑动,以带动曲形纬线、环经线作上下的往复运动,进一步增强粉碎、分散效果,提高分散均匀化程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搅拌功能较强,而且分散均匀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测温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水管道1、出水管道2、水处理单元3、处理室31、隔进水层311、分流室32、隔出水层321、感温仓33、分流口34、右分口341、左分口342、推水活塞35、上推杆36、主供热装置4、辅助供热装置41、隔热层42、分散总成5、曲形纬线51、环经线52、球型腔53、上纬线54、上顶凸弧线541、上中凹弧线542、上底凸弧线543、下纬线55、测温传感器6、金属外壳61、输入电线62、输入导电片63、输出电线64、输出导电块65、蜡块66、一号塑料条67、三号塑料管68、二号塑料条69、动力主轴7、顶部轴承71、左支撑轴711、右支撑轴712、左支撑座713、右支撑座714、底部轴承72、滑动套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一种污水处理渠,包括进水管道1、出水管道2与水处理单元3,所述进水管道1经水处理单元3与出水管道2相通,且在水处理单元3里设置有分散总成5;

所述水处理单元3包括处理室31、分流室32、分散总成5与动力主轴7,所述处理室31的内部设置有分散总成5,分散总成5的中部贯穿而过有动力主轴7,动力主轴7的顶端、底端分别与顶部轴承71、底部轴承72的中部相连接,顶部轴承71的侧壁经左支撑轴711、右支撑轴712分别与左支撑座713、右支撑座714相连接,左支撑座713、右支撑座714分别位于处理室31的左侧壁、右侧壁内,处理室31的右侧壁内位于右支撑座714下方的部位内设置有主供热装置4,处理室31的左侧壁内位于左支撑座713下方的部位内设置有一个感温仓33,该感温仓33的外壁位于处理室31的内部,感温仓33的内部设置有测温传感器6,该测温传感器6与信号发射器、电源位于同一个电路回路中,且信号发射器与主控室进行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室31的左侧壁的底端设置有分流口34,该分流口3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分流室32、处理室31的底部相通,分流室32的顶部与出水管道2相通;

所述测温传感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线62、输入导电片63、输出电线64、输出导电块65与蜡块66,所述输入电线62的一端与信号发射器电路连接,另一端穿经金属外壳61的左壁后与输入导电片63的中部相连接,输入导电片63的上端经一号塑料条67与金属外壳61的左壁相连接,输入导电片63的下端经内扭曲后与金属外壳61底壁上设置的蜡块66相连接;所述输出电线64的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另一端穿经金属外壳61的底壁后与水平设置的输出导电块65的底部相连接,该输出导电块65的底部通过三号塑料管68与金属外壳61的底壁相连接,三号塑料管68内贯穿设置有输出电线64,输出导电块65的右端通过二号塑料条69与金属外壳61的右壁相连接,输出导电块65的左端与输入导电片63、蜡块66的交接处正对设置。

所述输入导电片63内扭曲后的凸起部位高于输出导电块65设置。

所述输入导电片63上插入蜡块66的部位上设置有倒钩结构。

所述分流口34经右分口341与处理室31的底部相通,分流口34经左分口342与分流室32的底部相通,右分口341直径大于左分口342直径。

所述分流室32内设置有沿其侧壁进行上下运动的推水活塞35,该推水活塞35的底部与上推杆36的顶端相连接,上推杆36的底端下延伸至分流室32的外部。

所述处理室31的左侧壁上位于感温仓33、分流室32之间的部位内设置有辅助供热装置41。

所述辅助供热装置41与感温仓33、分流室32之间各设置有一个隔热层42,所述处理室31的左侧壁内近进水管道1的一侧设置有隔进水层311,处理室31的左侧壁内近出水管道2、分流室32的一侧设置有隔出水层321。

所述分散总成5包括多根曲形纬线51与多根环经线52,每根曲形纬线51的上下两端都分别与顶部轴承71、滑动套8的外壁相连接,滑动套8的中部与动力主轴7的外壁相接触,每根环经线52都与所有的曲形纬线51相连接,且所有的环经线52都位于曲形纬线51所围成的球型腔53中。

所述球型腔53为两端窄中间宽的橄榄球结构,位于球型腔53中部的环经线52的周长大于位于球型腔53两端的环经线52的周长;所述滑动套8中部的内壁与动力主轴7的外壁上下滑动配合。

所述曲形纬线51包括上纬线54与下纬线55,所述上纬线54包括上顶凸弧线541、上中凹弧线542、上底凸弧线543,所述下纬线55为一根下凹的弧线,所述顶部轴承71的外壁依次经上顶凸弧线541、上中凹弧线542、上底凸弧线543、下纬线55后与滑动套8的外壁相连接。

使用时,处理室31内经进水管道1流入有待处理的污水、废水,其内混入有大量污染物质,动力主轴7的顶端、底端分别与顶部轴承71、底部轴承72的中部相连接,顶部轴承71的侧壁与处理室31的侧壁相连接,底部轴承72与处理室31的底壁相连接,动力主轴7带动分散总成5转动以对待处理的污水、废水进行粉碎、搅动,从而进行分散均匀化处理,分散总成5的自身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粉碎、搅动效果,从而提高分散均匀化效果,同时,主供热装置4、辅助供热装置41对处理室31的内部进行加热,以利于粉碎。此外,在整个搅动、粉碎的过程中,测温传感器6经金属外壳61直接监测处理室31内的温度,一旦超过设定温度,升高温度的金属外壳61会逐步融化与其相粘接的蜡块66,当蜡块66融化到一定程度时,输入导电片63会被解除扭曲力以反弹,反弹起的输入导电片63会与输出导电块65撞在一起,实现输入导电片63、输出导电块65的相互接触,此时,输入电线62、输出电线64通过输入导电片63、输出导电块65构成联通的电路,从而导通测温传感器6、信号发射器、电源所在的电路回路,再由信号发射器发信号给主控室以停止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