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CASS系统的化学除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2767发布日期:2018-06-15 22:49阅读:1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合CASS系统的化学除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合CASS系统的化学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站的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反应生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发生着化学絮凝作用,即形成的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絮凝体。为了生成非溶解性的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但出于经济原因考虑,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盐、Fe2+盐和Al3+盐,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除金属盐药剂外,氢氧化钙也用作沉析药剂,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现我司采用同步除磷工艺,用于对CASS池出水除磷。CASS池滗水阶段,水池间水液位高差的存在,CASS池上清液自流通过管道混合器时,将化学药剂聚合硫酸铁和絮凝剂PAM溶液通过投加装置直接投加到管道混合器中,此时药液与污水快速混合反应形成的非溶解性的磷酸盐化合物随污水自流至中心筒,在中心筒内絮凝,通过折流板,非溶解性的磷酸盐化合物落入污泥斗。滗水完成后,将池里水放置沉淀后排泥,上清液达标排放。根据现场工程实践,某CASS池出水含磷25mg/l左右,通过上述一级除磷处理后(聚合硫酸铁投加比800mg/l),出水都能降到0.5以下,pH稳定在7.0左右。如果在一级除磷调整相应的加药量下,出水水质不能达标,需要进行二级除磷,往二沉池中加药加碱,曝气搅拌后,沉淀排泥,上清液排出,都能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原我们对于CASS池出水化学除磷步骤是,新建配水池,沉淀池。CASS池水先滗到配水池,然后用泵抽至沉淀池的反应区,在这里与投加装置投加的化学药剂聚合硫酸铁和絮凝剂PAM溶液混合,反应区的污水和药液在搅拌机的作用下,充分均匀的反应形成非溶解性的磷酸盐化合物,污泥在沉淀池沉淀,最终达到除磷的目的,上清液达标排放。但这样的做法设备投资大,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低。新建水池费用动辄几十万,水泵,搅拌机设备也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后期还要投入电费和设备维护维修更新的费用,成本过大,再加上购买除磷药剂的费用,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建设维护成本低,经济节能,操作运行简便高效的配合CASS系统的化学除磷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合CASS系统的化学除磷装置,包括CASS池和二沉池,CASS池与二沉池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CASS池与二沉池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与第一除磷加药管和第二除磷加药管相连通;二沉池底部设有污泥斗,污泥斗内设置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污泥斗上设有空气搅拌装置;二沉池中间设置中心筒,CASS池与二沉池的连接管道与中心筒中部连通;中心筒的正下方设置折流板;二沉池中部设置出水管;二沉池上方设有第一除磷加药管、第二除磷加药管和加碱管,所述第一除磷加药管、第二除磷加药管和加碱管位于水面以上,并且分别包括呈对角形状布置于二沉池上方的六个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混合器为不锈钢管,内部设有过滤配件;所述第一除磷加药管和第二除磷加药管分别为PFS加药管和PAM加药管。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筒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中心筒底呈喇叭状,CASS池与二沉池的连接管道与中心筒的中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位于中心筒正下方,其形状为伞状。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搅拌装置为不锈钢管,呈矩形状布置于污泥斗上方,与风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CASS池与二沉池池容大小根据工艺进行设计,出水管位置根据CASS池每次滗水水量大小确定;CASS池与二沉池可分建可合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磷加药管、第二除磷加药管和加碱管均为PE材质制成,均设有分支管路,并且一端分别连接药液投加装置、碱液投加装置,另一端为出液口,每个出液口都设有阀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做特别说明的,均可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CASS系统间歇排水的特点,有效利用了CASS工艺曝气,滗水间的时间段,进行快速高效地加药除磷。以时间换空间,达到在一个除磷池内完成两次除磷的目的,有效的保证了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基建投资成本低,结构简单,设备投入少,操作简便高效,维护维修费用低,使用效果稳定。本实用新型减少购买水泵和搅拌机的费用,减少后期设备维护维修更新费用,节约电费,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沉池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混合器与加药管的连通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通管道与中心筒的连通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CASS池;2、二沉池;3、滗水器;4、管道混合器;5、连接管道;6、中心筒;7、空气搅拌装置;8、第一排泥管;9、第二排泥管;10、出水管;11、第一PFS加药管阀门;12、第一PAM加药管阀门;13、第二PAM加药管阀门;14、第二PFS加药管阀门;15、第一加碱管阀门;16、第二加碱管阀门;17、第三PAM加药管阀门;18、第三PFS加药管阀门;19、加碱管;20、PFS加药管;21、PAM加药管;22、污泥斗;23、碱溶液罐;24、PAM溶液罐;25、PFS溶液罐;26、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5,一种配合CASS系统的化学除磷装置,包括CASS池1和二沉池2,CASS池1与二沉池2通过连接管道5连接,所述CASS池1与二沉池2的连接管道5上设有管道混合器4,管道混合器4与第一除磷加药管20和第二除磷加药管21相连通;二沉池2底部设有污泥斗22,污泥斗22内设置第一排泥管8和第二排泥管9,污泥斗22上设有空气搅拌装置7;二沉池2中间设置中心筒6,CASS池1与二沉池2的连接管道5与中心筒6中部连通;中心筒6的正下方设置折流板26;二沉池2中部设置出水管10;二沉池2上方设有第一除磷加药管20、第二除磷加药管21和加碱管19,所述第一除磷加药管20、第二除磷加药管21和加碱管19位于水面以上,并且分别包括呈对角形状布置于二沉池2上方的六个出液口。

所述管道混合器4为不锈钢管,内部设有过滤配件;所述第一除磷加药管20和第二除磷加药管21分别为PFS加药管和PAM加药管。

所述中心筒6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中心筒6底呈喇叭状,CASS池1与二沉池2的连接管道5与中心筒6的中部连通。

所述折流板26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位于中心筒6正下方,其形状为伞状。

所述空气搅拌装置7为不锈钢管,呈矩形状布置于污泥斗22上方,与风管连通。

所述CASS池1与二沉池2池容大小根据工艺进行设计,出水管10位置根据CASS池1每次滗水水量大小确定;CASS池1与二沉池2可分建可合建。

所述第一除磷加药管20、第二除磷加药管21和加碱管19均为PE材质制成,均设有分支管路,并且一端分别连接药液投加装置、碱液投加装置,另一端为出液口,每个出液口都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1、一级除磷:CASS池1滗水器3落下,滗水开始时,打开第一PFS加药管阀门11、第一PAM加药管阀门12,此时第二、第三PFS加药管阀门14、18、第二、第三PAM加药管阀门13、17,第一、第二加碱管阀门15、16默认关闭状态,开启药液投加装置,根据药剂配制浓度调整好投加流量,此时污水经过管道混合器4时与投加的药液PFS、PAM快速混合,反应形成的非溶解性的磷酸盐化合物随污水自流至中心筒6,在中心筒6内絮凝,通过折流板26,非溶解性的磷酸盐化合物落入污泥斗22。滗水完成后,将池里水放置沉淀后,打开第一、第二排泥管8、9上的阀门开始排泥,排泥完成后打开出水管10上的阀门,最终上清液达标排放。

2、二级除磷:当一级除磷水质不达标,需要进行二级除磷。二级除磷在一级除磷完成后进行。首先将一级除磷工作完成后沉淀的污泥排掉,以避免后面曝气搅拌将已形成的污泥絮体打散。先关闭第一PFS加药管阀门11、第一PAM加药管阀门12,打开第二、第三PFS加药管阀门14、18、第二、第三PAM加药管阀门13、17、第一、第二加碱管阀门15、16,开启药液投加装置,开启空气搅拌装置7进行搅拌,调节pH至7~7.6。搅拌完成后,放置沉淀,打开第一、第二排泥管8、9上的阀门开始排泥,排泥完成后打开出水管10上的阀门,最终上清液达标排放。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满足了CASS池滗水后的除磷要求,同时大大减少了新建水池的费用,水泵、搅拌机设备投入费用,也为后期运营设备维护维修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根据现场工程实践,某CASS池出水含磷25mg/l左右,滗水阶段进行一级除磷后,总磷能降到0.2mg/l,能满足排放要求。本实用新型配合CASS工艺使用,对于出现进水总磷较高时,滗水阶段进行一级除磷去除大部分磷,二级除磷去除剩下的磷,最终出水达标排放。这套配合CASS系统的化学除磷装置未使用水泵,搅拌机,符合公司和社会所提倡的“节能降耗”的要求,没有机器设备,也不需要定期的设备维修维护,节约了大量成本,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经济高效,使用效果稳定。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其明显的使用缺陷,适用性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