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BBR工艺升级扩容的生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270发布日期:2018-07-24 21:3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MBBR工艺升级扩容的生化池,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对流域环境治理的要求,对城镇和工业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及升级改造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有大量的CAST工艺的污水厂要求到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甚至要求更高标准,但因占地和CAST工艺运行方式的特殊性,升级改造方法对其经济学和技术性提出了挑战。

国内外大量已经运行的工业和市政污水处理厂大采用了CAST(或CASS)生物池污水处理工艺,CAST生物处理池一般包括一个HRT在30mim左右的选择区和后面的好氧区,序批式间歇运行,但对不能深度脱氮除磷,对深度脱氮处理效果不足。

MBBR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MBBR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MBBR提供的CAST池改造工艺的设计思路无需新建生物池,通过采用MBBR工艺对现有CAST池进行改造挖潜现有生物池的处理能力,调整CAST运行时序,保证COD、BOD5、氨氮及TN在生物池内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CAST工艺的CAST生化池升级改造技术的不足,克服CAST工艺深度脱氮处理效果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MBBR工艺升级扩容的生化池,对现有CAST生化池出水水质进行升级或处理规模进行扩容,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MBBR工艺升级扩容的生化池,包括厌氧区、MBBR泥膜缺氧区、MBBR泥膜好氧区和滗水出水区,其中,厌氧区上开设有进水端口,MBBR泥膜缺氧区位于厌氧区的后方,厌氧区通过第一区间隔墙底部的穿孔与MBBR泥膜缺氧区相连通,MBBR泥膜缺氧区内添加有悬浮载体;MBBR泥膜好氧区位于MBBR泥膜缺氧区后方,MBBR泥膜好氧区内添加有悬浮载体,MBBR泥膜好氧区通过前拦截筛网与MBBR泥膜缺氧区相通,MBBR泥膜好氧区内设置有穿孔曝气管;MBBR泥膜好氧区通过后拦截筛网与滗水出水区相通;滗水出水区通过硝化液回流泵出水管线与厌氧区和MBBR泥膜缺氧区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区和MBBR泥膜缺氧区内设置有搅拌器。

进一步的,所述硝化液回流泵出水管线上设置三通阀,控制到厌氧区和MBBR泥膜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滗水出水区设置有滗水器。

进一步的,所述滗水出水区内设置有剩余污泥泵,用于排出剩余污泥。

进一步的,所述MBBR泥膜好氧区进水侧和出水侧分别为设置的前拦截筛网和后拦截筛网,拦截筛网沿泥水流向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通过角钢和化学螺栓固定在对应池壁和池底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保持原CAST生化池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在不增加生物池容的情况下,通过从现有CAST生化池的好氧区分割出MBBR泥膜缺氧区、MBBR泥膜好氧区和滗水出水区,在MBBR泥膜缺氧区和MBBR泥膜好氧区分别添加有悬浮载体,并分别安装搅拌器和穿孔曝气管。

2)本实用新型的MBBR泥膜缺氧区内的活性污泥和悬浮载体上生长的泥膜混合异养菌生物量,共同增强了来自滗水出水区回流过来的硝化液的反硝化反应,提高了TN的去除能力。

3)本实用新型的MBBR泥膜好氧区内的活性污泥和悬浮载体上生长的泥膜混合自养菌生物量,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硝化能力,增强了氨氮去除的能力。

4)通过硝化液回流泵出水管线上设置三通阀可控制到厌氧区和MBBR泥膜缺氧区的硝化液回流量,或开闭某一通道,即将允许运行方式可灵活调整为带有常规 AAO或倒置 AAO 特点的MBBR生物膜和传统CAST工艺相结合的复合运行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常规CAST物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其中:1、厌氧区,2、MBBR泥膜缺氧区,3、MBBR泥膜好氧区,4、滗水出水区,5、硝化液回流泵,6、剩余污泥泵,7、滗水器,8、厌氧区搅拌器,9、 MBBR泥膜缺氧区搅拌器,10、悬浮载体,11、三通阀,12、前拦截筛网,13、后拦截筛网,14、穿孔曝气管,15、进水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

一种基于MBBR工艺升级扩容的生化池,包括厌氧区1、MBBR泥膜缺氧区2、MBBR泥膜好氧区3和滗水出水区4,其中,厌氧区1上开设有进水端口15,MBBR泥膜缺氧区2位于厌氧区1的后方,厌氧区1通过第一区间隔墙底部的穿孔与MBBR泥膜缺氧区2相连通,MBBR泥膜缺氧区2内添加有悬浮载体;MBBR泥膜好氧区3位于MBBR泥膜缺氧区2后方,MBBR泥膜好氧区3内添加有悬浮载体,MBBR泥膜好氧区通过前拦截筛网12与MBBR泥膜缺氧区2相通,MBBR泥膜好氧区3内设置有穿孔曝气管14;MBBR泥膜好氧区3通过后拦截筛网13与滗水出水区4相通;滗水出水区4通过硝化液回流泵5出水管线与厌氧区1和MBBR泥膜缺氧区2相通;通过在MBBR泥膜缺氧区2内添加悬浮载体,形成活性污泥和悬浮载体上生长的泥膜混合自养菌生物量,共同增强了来自滗水出水区回流过来的硝化液的反硝化反应;通过在MBBR泥膜好氧区内投加悬浮载体,形成活性污泥和悬浮载体上生长的泥膜混合自养菌生物量,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硝化能力,增强了TN去除的能力。

进一步的,上述厌氧区1和MBBR泥膜缺氧区2内分别设置厌氧区搅拌器8和MBBR泥膜缺氧区搅拌器9,用于污泥混合或悬浮载体的流化。

更进一步的,所述MBBR泥膜好氧区3进水侧和出水侧分别为设置的前拦截筛网12和后拦截筛网13,拦截筛网沿泥水流向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通过角钢和化学螺栓固定在对应池壁和池底上,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强。

而且上述硝化液回流泵5出水管线上设置三通阀11,用于控制到厌氧区1和MBBR泥膜缺氧区2的硝化液回流量,或开闭某一通道,即将允许运行方式可灵活调整为带有常规 AAO或倒置 AAO 特点的MBBR生物膜和传统CAST工艺相结合的复合运行模式。

并且上述滗水出水区4内设置有剩余污泥泵6,用于排出剩余污泥;滗水出水区4设置有滗水器7,保持了CAST工艺的运行和出水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1)进水通过进水端口进入厌氧区,与从滗水出水区硝化液内回流泵提升过来的部分回流液混合,进行厌氧释磷。

2)厌氧区的出水进入MBBR泥膜缺氧区,与从滗水出水区硝化液内回流泵提升过来的部分回流液混合,通过在MBBR泥膜缺氧区内添加悬浮载体,形成活性污泥和悬浮载体上生长的泥膜混合自养菌生物量,共同增强了来自滗水出水区回流过来的硝化液的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去除。

3)MBBR泥膜缺氧区的出水进入MBBR泥膜好氧区,通过在MBBR泥膜好氧区内投加悬浮载体,形成了活性污泥和悬浮载体上生长的泥膜混合自养菌生物量,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硝化能力,增强了氨氮去除的能力。

4)MBBR泥膜好氧区内硝化反应后的泥水通过后拦截筛网进入出水滗水区,通过滗水器完成周期性出水,本实用新型的运行方式可按CAST模式执行 。

实例一:

某一个市政污水厂处理原规模为10万吨/日, 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进水本实用新型的新设计的改造CAST工艺系统,设实际进入该系统的进水COD浓度为290-400mg/L,BOD浓度为110-160mg/L , NH4-N浓度为35-46mg/L,TN为45-57mg/L,TP浓度为5- 7mg/L。经过三个月的污泥培养和MBBR生物载体上生物驯化,该生物处理系统中出水各指标均降低至低值,经过后续的混凝沉淀和过滤深度处理系统后出水BOD≤5mg/L,出水COD≤50mg/L,NH3-N≤5mg/L,TN≤15mg/L,系统出水的TN一直保持稳定达标。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