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芬顿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2411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芬顿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重工业的不断发展,其排放的污水对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负担,环境治理刻不容缓。为了将废水中的不易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加入一些试剂,使其氧化还原成容易被降解的无机物小分子。

目前对于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普遍采用芬顿反应,芬顿反应是一种无机化学反应,原理是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的混合溶液将有机物,如羧酸、醇、酯类氧化为无机物,使大分子有机物断链分解,达到去污的目的。目前的芬顿反应装置普遍存在设备复杂、反应不充分、排污不彻底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芬顿反应装置,能够排污彻底,且能够促进反应的充分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反应筒、沉淀槽、填料室、搅拌单元,所述反应筒、填料室底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沉淀槽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于反应筒底部,所述沉淀槽为漏斗结构,反应筒底部还设置有阀门,所述反应筒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设置有单向阀,反应筒侧壁上部对称设置有过氧化氢入口、亚铁离子溶液入口,所述过氧化氢入口、亚铁离子溶液入口分别与竖直设置于反应筒内部的进液管A、进液管B连接,所述进液管A、进液管B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小孔,所述反应筒侧壁还设置有碱液入口,反应筒侧壁底部与所述填料室侧壁底部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侧壁设置有酸液入口,连接管内还固定连接有pH监测仪,所述搅拌单元设置于连接管内,所述填料室顶部开口,开口处活动连接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出气口,填料室侧壁顶部还设置有出水口,填料室底部设置有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设置有铁碳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单元包括电机、转动轴、搅拌叶,所述电机设置于支撑架顶部并位于连接管外侧,电机的转动轴穿过连接管侧壁设于连接管内,转动轴的外圆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叶。

进一步地,所述小孔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筒与填料室之间还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内还固定连接有流量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过氧化氢从过氧化氢入口进入进液管A内,通过进液管A上的小孔进入反应筒内,亚铁离子溶液从亚铁离子溶液入口进入进液管B内,通过进液管B上的小孔进入反应筒内,便于污水从上至下与过氧化氢、亚铁离子溶液接触发生反应,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充分进行;

污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的铁离子与碱液入口通入的碱液反应生成絮状氢氧化铁沉淀,絮状沉淀利于吸附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吸附了固体杂质的絮状沉淀最终沉淀在沉淀槽内,清洗沉淀槽即可;

反应后的液体通过连接管进入填料室,在连接管内加入酸液对其进行酸碱中和处理后,再经铁碳填料吸附之后,从出水口排出不再含有大分子有机物与杂质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筒;2.沉淀槽;3.填料室;4.支撑架;5.阀门;6.进水口;7.单向阀;8.流量计;9.过氧化氢入口;10.亚铁离子溶液入口;11.进液管A;12.进液管B;13.小孔;14.碱液入口;15.连接管;16.第二滤网;17.酸液入口;18.pH监测仪;19.电机;20.转动轴;21.搅拌叶;22.顶盖;23.出气口;24.填料腔;2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下图1所示,一种芬顿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筒1、沉淀槽2、填料室3、搅拌单元,所述反应筒1、填料室3底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沉淀槽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于反应筒1底部,所述沉淀槽2为漏斗结构,反应筒1底部还设置有阀门5,反应筒1内发生反应时,需打开阀门5;反应完成后,关闭阀门5,将沉淀槽2从反应筒1底部取出,即可清洗沉淀槽2,排污较为彻底。且漏斗结构的沉淀槽2不易发生紊流,利于絮状物的沉淀。

所述反应筒1顶部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内设置有单向阀7,所述进水口6内还固定连接有流量计8,进水口6的单向阀7控制污水只能进入,不能发生逆流,通过观察流量计8能够实时监测污水处理的流速。

反应筒1侧壁上部对称设置有过氧化氢入口9、亚铁离子溶液入口10,所述过氧化氢入口9、亚铁离子溶液入口10分别与竖直设置于反应筒1内部的进液管A11、进液管B12连接,所述进液管A11、进液管B12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小孔13,过氧化氢、亚铁离子溶液从小孔 13进入反应筒1内,便于污水从上至下与过氧化氢、亚铁离子溶液接触发生反应,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充分进行。

所述小孔13内设置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能够避免小孔13被污水中的杂质堵塞,影响过氧化氢、亚铁离子溶液的进料。

所述反应筒1侧壁还设置有碱液入口14,污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的铁离子能够与碱液入口14通入的碱液反应生成絮状氢氧化铁沉淀,絮状沉淀利于吸附污水中的固体杂质。

反应筒1侧壁底部与所述填料室3侧壁底部通过连接管15连接,连接管15内设置有第二滤网16,第二滤网16能够避免絮状沉淀进入填料室3,避免絮状沉淀与铁碳填料接触,能够延长铁碳填料的使用寿命。

所述连接管15侧壁设置有酸液入口17,连接管15内还固定连接有pH监测仪18,通过酸液入口17向连接管15内加入酸液,便于对连接管15内的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处理,通过观察pH监测仪18,能够实时了解并调节污水的pH值。

所述搅拌单元设置于连接管15内,所述搅拌单元包括电机19、转动轴20、搅拌叶21,所述电机19设置于支撑架4顶部并位于连接管15外侧,电机19的转动轴20穿过连接管15 侧壁设于连接管15内,转动轴20的外圆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叶21。电机19的转动轴20带动搅拌叶21转动实现对连接管15内部溶液的搅拌,能够促进酸碱中和反应的充分进行。

所述填料室3顶部开口,开口处活动连接有顶盖22,打开顶盖22即可向填料室3内部放置铁碳填料,便于更换铁碳填料,排污较为彻底。顶盖22上设置有出气口23,便于排放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填料室3侧壁顶部还设置有出水口,填料室3底部设置有填料腔24,所述填料腔24内设置有铁碳填料。在反应筒1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污水通过连接管15内的酸碱中和反应后再进入填料室3底部,污水中的细小杂质被铁碳填料吸附,因此从出水口排出不再含有大分子有机物与杂质的水。

所述反应筒1与填料室3之间还通过加强筋25固定连接,能够避免反应筒1内发生剧烈反应时,反应筒1与填料室3发生偏移,起到固定反应筒1与填料室3的作用。

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从进水口6通入污水,从过氧化氢入口9通入过氧化氢,从亚铁离子溶液入口10通入亚铁离子溶液,过氧化氢、亚铁离子溶液从小孔13进入反应筒1内与污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污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的铁离子与碱液入口14通入的碱液反应生成絮状氢氧化铁沉淀;絮状沉淀吸附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沉淀在沉淀槽2内,关闭阀门 5后,取下沉淀槽2即可清洗沉淀槽2;反应后的液体通过连接管15进入填料室3,在连接管15内加入酸液对其进行酸碱中和处理后,再经铁碳填料吸附之后,从出水口排出不再含有大分子有机物与杂质的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