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去除水中微量油的吸油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197发布日期:2018-07-24 21:32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材料,特别是一种用于去除水中微量油的吸油纸。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油类在运输搬运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泄漏事故,不仅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更是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而人类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需要去除不必要的油污,如鱼缸中往往由于鱼类和藻类物质的代谢产生油膜,不仅污染水质,更是隔绝了水与空气接触,使得水中溶解氧含量大大下降,从而造成鱼类死亡。现有的吸油毡和吸油棉由于其吸附效果不是很好,人们还是在不断研究制作出更加理想的吸油产品。其中效果比较显著的包括有各种过滤膜及石墨烯海绵(Adv.Mater.,2011,23,4270–4273;Adv.Mater.,2012,24,5124–5129;Adv.Funct.Mater.,2012,22,4421-4425)。然而它们虽然在油量较多时可以快速分离或吸附水油混合物,减少油污堆积,但是对于水中微量油的吸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去除水中微量油的吸油纸,利用支撑结构做载体,将具有吸油功能的幅面张结在支撑结构上,吸油纸呈现荷叶的仿生形态,能够长时间漂浮于水面,可以较为完全的吸附水面上的微量油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去除水中微量油的吸油纸,所述吸油纸由支撑结构和张结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幅面构成,所述幅面包括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所述第一幅面张结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第二幅面张结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幅面的边缘和第二幅面的边缘相连,从而将所述支撑结构包覆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所述支撑结构为多条线交织构成的网格形态,所述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均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一幅面具有第一半透膜、第一吸油膜和第一储油膜,所述第一半透膜、第一吸油膜和第一储油膜顺次连接,所述第二幅面具有第二半透膜、第二吸油膜和第二储油膜,所述第二半透膜、第二吸油膜和第二储油膜顺次连接,所述第一储油膜和第二储油膜均与所述支撑结构相连,所述第一半透膜和第二半透膜共同构成所述吸油纸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幅面的边缘与第二幅面的边缘通过压合、粘接或缝合方式相连。

优选地,所述吸油纸呈荷叶形态。

优选地,所述吸油纸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的边缘处。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扣。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油膜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压合点,所述第一半透膜、第一吸油膜和第一储油膜在各第一压合点处聚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油膜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压合点,所述第二半透膜、第二吸油膜和第二储油膜在各第二压合点处聚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油纸,以支撑结构为载体,将具有吸附功能的幅面张结于载体上,使吸油纸呈现荷叶的仿生形态,能够长时间漂浮于水面,可以较为完全的吸附水面上的微量油体。其中,支撑结构为网格形态,可以增加吸油纸的韧性,使其耐用可靠。支撑结构的两面分别张结有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均为多层结构,均具有半透膜、吸油膜和储油膜,储油膜的设计可以扩大吸油纸的油体吸附能力,通过半透膜则可以观测吸油膜的吸附状态。总之,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油纸,不但材料轻便操作简单,并且能达到很好的去除水中微量油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用于去除水中微量油的吸油纸的结构示意图。

11-第一半透膜,12-第一吸油膜,13-第一储油膜,21-第二半透膜,22-第二吸油膜,23-第二储油膜,3-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去除水中微量油的吸油纸,所述吸油纸由支撑结构3和张结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幅面构成,所述幅面包括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所述第一幅面张结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第二幅面张结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幅面的边缘和第二幅面的边缘相连,从而将所述支撑结构包覆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所述支撑结构为多条线交织构成的网格形态,所述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均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一幅面具有第一半透膜11、第一吸油膜12和第一储油膜13,所述第一半透膜11、第一吸油膜12和第一储油膜13顺次连接,所述第二幅面具有第二半透膜21、第二吸油膜22和第二储油膜23,所述第二半透膜21、第二吸油膜22和第二储油膜23顺次连接,所述第一储油膜13和第二储油膜23均与所述支撑结构3相连,所述第一半透膜11和第二半透膜21共同构成所述吸油纸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幅面的边缘与第二幅面的边缘可以通过压合方式相连,也可以通过粘接方式连接,还可以通过缝合方式相连。

优选地,所述吸油纸呈荷叶形态。荷叶形态设计可以确保吸油纸能够长时间漂浮于水面,长时间发挥吸附功能,有利于提高吸附效果。

优选地,所述吸油纸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的边缘处。所述连接件可以为连接扣。当需要大面积使用吸油纸时,可以将吸油纸的连接件串接在一起构成更大幅面的吸油纸,方便使用和回收。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油膜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压合点,所述第一半透膜、第一吸油膜和第一储油膜在各第一压合点处聚合。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油膜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压合点,所述第二半透膜、第二吸油膜和第二储油膜在各第二压合点处聚合。第一压合点和第二压合点的设计可以增强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的强度,使得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的各个层之间不会相互脱离,增加吸油纸的韧性和耐用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油纸,以支撑结构为载体,将具有吸附功能的幅面张结于载体上,使吸油纸呈现荷叶的仿生形态,能够长时间漂浮于水面,可以较为完全的吸附水面上的微量油体。其中,支撑结构为网格形态,可以增加吸油纸的韧性,使其耐用可靠。支撑结构的两面分别张结有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第一幅面和第二幅面均为多层结构,均具有半透膜、吸油膜和储油膜,储油膜的设计可以扩大吸油纸的油体吸附能力,通过半透膜则可以观测吸油膜的吸附状态。总之,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油纸,不但材料轻便操作简单,并且能达到很好的去除水中微量油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