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3292发布日期:2018-09-21 22:5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水处理已成为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且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必须要经过相应的废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才可进行排放。

一般的废水废液处理都是采用化学工艺方法,即将各种药液加入至废水中;其中,在药液加入至废水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通过搅拌的方式来使得药液与废水进行混合。在实际的废水废液处理过程中,废水与药液的混合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废水处理的效率以及药液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三级混合,提高了废水与药液的混合均匀程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搅拌电机、搅拌器、污水管、药水管和排水弯管,所述搅拌电机位于混合罐顶部外,所述搅拌器位于混合罐内竖向中心方向上且搅拌器的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排水弯管位于混合罐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罐内上部悬空安装有一个椭球形的内罐,所述内罐相对上下两侧开设有溢流孔和轴孔,所述搅拌轴竖向穿过溢流孔和轴孔,所述轴孔的直径比搅拌轴直径大2~5cm,所述溢流孔的直径为搅拌轴直径的1.5倍,在位于所述内罐的搅拌轴部分上安装有十字形的辅助搅拌叶,所述污水管和药水管位于内罐长轴方向的两端,末端与内罐内部导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水弯管的末端依次连接有变径管和水利混合器,所述变径管的中部内径小于两端的内径,且长度不大于50cm。

进一步地,所述水利混合器包括扁球形的壳体、旋转叶和出口管,所述旋转叶位于壳体内,所述变径管的末端位于壳体弧形侧壁切向方向上并与壳体内部区域导通,所述出口管位于旋转叶旋转中心方向上并与壳体内部区域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提高废水和药水的混合均匀程度,设计了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通过在原有混合设备基础上增加内罐,变径管和水利混合器。污水和药水会加入到内罐中,由于内罐的容积远远小于混合罐内的容积,在同轴安装的辅助搅拌叶作用下,污水和药水会进行强烈的预混,预混后污水从内罐溢出进入混合罐底部再次进行机械混合,从混合罐内放出污水经过变径管时瞬时流速会增加并冲击水利混合器的旋转叶使其旋转,并在壳体进行第三次混合。污水经过三次混合,大大提高了其与药水混合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搅拌电机2、搅拌器3、污水管4、药水管5和排水弯管7,所述搅拌电机2位于混合罐1顶部外,所述搅拌器3位于混合罐1内竖向中心方向上且搅拌器3的搅拌轴31与搅拌电机2连接,所述排水弯管7位于混合罐1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罐1内上部悬空安装有一个椭球形的内罐6,所述内罐6相对上下两侧开设有溢流孔61和轴孔62,所述搅拌轴31竖向穿过溢流孔61和轴孔62,所述轴孔62的直径比搅拌轴31直径大2~5cm,防止搅拌轴31搅拌晃动对内罐6的碰撞,所述溢流孔61的直径为搅拌轴31直径的1.5倍,保证污水在内罐6内的停留时间,在位于所述内罐6的搅拌轴31部分上安装有十字形的辅助搅拌叶32,所述污水管4和药水管5位于内罐6长轴方向的两端,末端与内罐6内部导通。

污水和药水分别通过污水管4和药水管5沿着椭球形内罐6的长轴方向加入到内罐6内,在搅拌电机2带动下,辅助搅拌叶片32会同步开始快速转动并对内罐6内的污水进行快速搅拌。由于内罐6呈椭球形,体积小于混合罐1的体积,利于快速混合操作。且内罐6内壁呈弧形,污水和药水沿着其内壁快速的上下翻转以加入其混合过程。内罐6内的废水从溢流孔6溢出后汇集到混合罐1底部再次由搅拌器3进行机械搅拌混合然后有排水弯管7放出。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在所述排水弯管7的末端依次连接有变径管8和水利混合器9,所述变径管8的中部内径小于两端的内径,且长度不大于50cm。所述水利混合器9包括扁球形的壳体91、旋转叶92和出口管93,所述旋转叶92位于壳体91内,所述变径管8的末端位于壳体91弧形侧壁切向方向上并与壳体91内部区域导通,所述出口管93位于旋转叶92旋转中心方向上并与壳体91内部区域导通。经过两次混合污水从排水弯管7处放出通过变径管8时,由于压力差值会使得其瞬时速度增加并冲击水利混合器9的旋转叶92,带动污水在壳体91继续旋转混合最终从出口管93处放出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