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沥液提升斜管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1358发布日期:2018-07-13 18:1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渗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渗沥液提升斜管井。



背景技术:

填埋场防渗系统是固体废物填埋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填埋场内外隔绝,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时防止场外水进入填埋区。而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5从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以hdpe土工膜为核心材料的防渗结构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防渗工程,由于hdpe土工膜是一种柔性防渗材料,且在两个膜之间、膜与pe管道之间的焊接安装因同为pe材质可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因此,在国内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业渣场等固废填埋场的防渗及导排工程设计中,现有的填埋场建设普遍在填埋场的基体的边坡处设置垃圾坝,且在基体与垃圾坝的坝体上表面均铺设hdpe土工膜,用于实现填埋场的清污分流,防止污水自沟谷下游排出,还能提高垃圾堆体的起始行程,以增加库容,但是正是因为采用了“hdpe土工膜防渗+穿坝管自流导排”的思路,使得在填埋场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管道贯穿土工膜的情况,使得贯穿管道与hdpe土工膜之间的焊接处成为一个隐患点,即在该点位处经常造成填埋场发生渗漏污染事故,究其根源主要存在穿膜处施工质量不过关、坝体或基体不均匀沉降等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渗沥液提升斜管井,以快速实现集液坑中渗沥液的外排,避免在安全坝的坝体与基体边坡之间发生渗沥液泄露。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渗沥液提升斜管井,包括pe管以及坝体,在所述坝体与基体边坡之间形成集液坑,所述pe管由端部相互连接的倾斜段与水平段组成,倾斜段上端沿基体的边坡向上延伸,水平段置于集液坑内,且在所述水平段的外圆周壁上开有多个透水孔,在所述pe管内安装有与之相匹配的导轨,泵车滑动设置在导轨上,且在所述泵车上设有潜污泵,在泵车上设有牵引链条,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潜污泵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的另一端由pe管内向外延伸。现有技术中,根据垃圾填埋池采用的hdpe土工膜防渗+穿坝管自流导排的思路,集液坑中的渗沥液在导流时穿坝管需要贯穿安全坝,同时贯穿hdpe土工膜,此时为确保穿坝管与土工膜之间的密封性能,需要对两者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但是正是因为此焊接点位,在集液坑与基体下方之间的压力不平衡时,该焊接点位容易出现松动或是破损,最终导致渗沥液沿该焊接点位渗漏至地下,污染水质或是周边环境;针对该类缺陷,申请人直接摒弃传统的填埋场防渗处理方式,直接放弃穿管自流导排的设计理念,在集液坑中设置带孔的pe管,而将潜污泵、泵车以及导轨设置在pe管内,当渗沥液在pe管中的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利用潜污泵与输送管,直接将积累的渗沥液从集液坑中排出,进而无需通过穿坝自流导排的方式外排渗沥液,即hdpe土工膜上不会增加特殊的焊点位,进而排除了土工膜因设计工艺而出现的破损,确保填埋场的防渗性能;

其中,在pe管水平段内的渗沥液量相对较少时,泵车以及潜污泵处于pe管的倾斜段内,即脱离渗沥液的浸泡环境,避免泵车受到渗沥液的过度侵蚀;而当pe管水平段内的渗沥液量相对较多时,通过牵引链条将泵车从倾斜段内下放至水平段内,并且输送管与泵车同步移动,启动潜污泵,使得水平段内的渗沥液被泵送至pe管外,直至水平段内的渗沥液重新回复至量少的水平,然后再关闭潜污泵,将泵车重新拉回至倾斜段内。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液坑中的卵石导排层,所述卵石导排层将所述水平段完全覆盖。进一步地,在集液坑中设置卵石导排层,不仅能够对pe管的水平段进行一定限位固定,还能对基体内的垃圾进行初步过滤,即防止尺寸过大或是尺寸与透水孔相近的杂质将水平段上表面堵塞,降低集液坑内渗沥液积累量过多且始终存在于pe管上方的情况发生,避免集液坑中渗沥液出现溢流。

在所述水平段内设有液位传感器,且所述液位传感器为浮球式液位传感器。进一步地,在水平段内设置液位传感器,以方便工作人员实时监控水平段内的液位情况,及时下方泵车对渗沥液进行外排;且作为优选,采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而浮球式液位传感器由浮球、插杆以及组成,浮球液位计通过连接法兰安装于容器顶上,浮球根据排开液体体积相等等原理浮于液面,当容器的液位变化时浮球也随着上下移动,由于磁性作用,浮球液位计的干簧受磁性吸合,把液面位置变化成电信号,通过显示仪表用数字显示液体的实际位置,浮球液位计从而达到液面的远距离检测和控制,且在使用时能对开口、密闭容器或地下池槽里的介质液位在仪表控制室内进行显示、报警和控制,其中被检测的介质可为水、油、酸、碱、工业污水等导电及非导电液体,并能克服液体的泡沫所造成的假液位的影响。

在所述泵车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与pe管的内壁接触。作为优选,在泵车底部设置滑轮,使得泵车以及泵车上的载重与pe管的内壁接触,进而增加泵车的移动稳定性,同时减小泵车与导轨之间的磨损程度,达到延长外排装置使用寿命的目的。

在所述泵车的下表面开有滑槽,导轨置于滑槽内且导轨的上表面与滑槽的槽底之间留有间隙,且在滑槽的中部开有盲孔,盲孔内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气缸和卡板,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卡板连接,在导轨上表面设有齿带,所述卡板的下表面设有与齿带相配合的齿条。进一步地,为增加泵车的使用灵活性,即当泵车在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相互切换时,需要对泵车进行固定,而无需将泵车直接从pe管中完全移出,此时,在泵车的下表面开设盲孔,锁紧机构置于盲孔内,并且在泵车底部开有与导轨相匹配的滑槽,以方便导轨在泵车移动时对其进行一定导引和限位,在泵车从水平段内拉出至倾斜段内后,启动气缸,使得气缸的输出端向外顶出,进而带动卡板从盲孔内移出,且在卡板上的齿条与齿带啮合后,气缸停止移动,而与泵车连接的牵引链条则不必继续施加拉力,泵车在待机状态下则静止在倾斜段内,而当检测到水平段内的液位升高后,气缸启动,同时对牵引链条施加一个由pe管内部向外的拉力,气缸的输出端回缩,使得卡板与齿带分离,然后在通过对牵引链条施力大小的调控来实现对泵车的重新下移;其中,在泵体上移或是下移之间,导轨的上表面与滑槽的槽底之间不接触,仅仅保证导轨的两个侧壁与滑槽的两个侧壁分别接触,以实现泵车按照既定的线路移动,避免在泵车工位的切换过程中出现泵车因受力不均而翻滚,达到提高泵车稳定移动的目的。

还包括风琴罩,所述风琴罩的一端与所述盲孔的内圆周壁连接,所述风琴罩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外圆周壁连接。进一步地,累积在集液坑中的渗沥液能够对金属材质的结构形成一定腐蚀,因此,泵车以及滑轮等受力部件一般采用耐腐蚀、高强度的塑料材质,而气缸作为动力输出部件,同样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以维持其工作稳定性,对此,申请人在盲孔内设置风琴罩,且将风琴罩的一端固定在盲孔的内圆周壁上,风琴罩的另一端固定在气缸的输出端外圆周上,即将气缸的主体部分与外界隔绝开,以确保气缸的主体部分不受pe管中渗沥液的侵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渗沥液提升斜管井,直接摒弃传统的填埋场防渗处理方式,直接放弃穿管自流导排的设计理念,在集液坑中设置带孔的pe管,而将潜污泵、泵车以及导轨设置在pe管内,当渗沥液在pe管中的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利用潜污泵与输送管,直接将积累的渗沥液从集液坑中排出,进而无需通过穿坝自流导排的方式外排渗沥液,即hdpe土工膜上不会增加特殊的焊点位,进而排除了土工膜因设计工艺而出现的破损,确保填埋场的防渗性能;

2、本发明渗沥液提升斜管井,在集液坑中设置卵石导排层,不仅能够对pe管的水平段进行一定限位固定,还能对基体内的垃圾进行初步过滤,即防止尺寸过大或是尺寸与透水孔相近的杂质将水平段上表面堵塞,降低集液坑内渗沥液积累量过多且始终存在于pe管上方的情况发生,避免集液坑中渗沥液出现溢流;

3、本发明渗沥液提升斜管井,在泵体上移或是下移之间,导轨的上表面与滑槽的槽底之间不接触,仅仅保证导轨的两个侧壁与滑槽的两个侧壁分别接触,以实现泵车按照既定的线路移动,避免在泵车工位的切换过程中出现泵车因受力不均而翻滚,达到提高泵车稳定移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泵车与导轨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锁紧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pe管、2-导轨、3-输送管、4-集液坑、5-泵车、6-潜污泵、7-卵石导排层、8-基体、9-坝体、10-滑轮、11-气缸、12-风琴罩、13-卡板、1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pe管1以及坝体9,在所述坝体9与基体8边坡之间形成集液坑4,所述pe管1由端部相互连接的倾斜段与水平段组成,倾斜段上端沿基体8的边坡向上延伸,水平段置于集液坑4内,且在所述水平段的外圆周壁上开有多个透水孔,在所述pe管1内安装有与之相匹配的导轨2,泵车5滑动设置在导轨2上,且在所述泵车5上设有潜污泵6,在泵车5上设有牵引链条,输送管3的一端与所述潜污泵6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3的另一端由pe管1内向外延伸。现有技术中,根据垃圾填埋池采用的hdpe土工膜防渗+穿坝管自流导排的思路,集液坑4中的渗沥液在导流时穿坝管需要贯穿安全坝,同时贯穿hdpe土工膜,此时为确保穿坝管与土工膜之间的密封性能,需要对两者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但是正是因为此焊接点位,在集液坑4与基体8下方之间的压力不平衡时,该焊接点位容易出现松动或是破损,最终导致渗沥液沿该焊接点位渗漏至地下,污染水质或是周边环境;针对该类缺陷,申请人直接摒弃传统的填埋场防渗处理方式,直接放弃穿管自流导排的设计理念,在集液坑4中设置带孔的pe管1,而将潜污泵6、泵车5以及导轨2设置在pe管1内,当渗沥液在pe管1中的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利用潜污泵6与输送管3,直接将积累的渗沥液从集液坑4中排出,进而无需通过穿坝自流导排的方式外排渗沥液,即hdpe土工膜上不会增加特殊的焊点位,进而排除了土工膜因设计工艺而出现的破损,确保填埋场的防渗性能;

其中,在pe管1水平段内的渗沥液量相对较少时,泵车5以及潜污泵6处于pe管1的倾斜段内,即脱离渗沥液的浸泡环境,避免泵车5受到渗沥液的过度侵蚀;而当pe管1水平段内的渗沥液量相对较多时,通过牵引链条将泵车5从倾斜段内下放至水平段内,并且输送管3与泵车5同步移动,启动潜污泵6,使得水平段内的渗沥液被泵送至pe管1外,直至水平段内的渗沥液重新回复至量少的水平,然后再关闭潜污泵6,将泵车5重新拉回至倾斜段内。

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液坑4中的卵石导排层7,所述卵石导排层7将所述水平段完全覆盖。进一步地,在集液坑4中设置卵石导排层7,不仅能够对pe管1的水平段进行一定限位固定,还能对基体8内的垃圾进行初步过滤,即防止尺寸过大或是尺寸与透水孔相近的杂质将水平段上表面堵塞,降低集液坑4内渗沥液积累量过多且始终存在于pe管1上方的情况发生,避免集液坑4中渗沥液出现溢流。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在所述水平段内设有液位传感器,且所述液位传感器为浮球式液位传感器。进一步地,在水平段内设置液位传感器,以方便工作人员实时监控水平段内的液位情况,及时下方泵车5对渗沥液进行外排;且作为优选,采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而浮球式液位传感器由浮球、插杆以及组成,浮球液位计通过连接法兰安装于容器顶上,浮球根据排开液体体积相等等原理浮于液面,当容器的液位变化时浮球也随着上下移动,由于磁性作用,浮球液位计的干簧受磁性吸合,把液面位置变化成电信号,通过显示仪表用数字显示液体的实际位置,浮球液位计从而达到液面的远距离检测和控制,且在使用时能对开口、密闭容器或地下池槽里的介质液位在仪表控制室内进行显示、报警和控制,其中被检测的介质可为水、油、酸、碱、工业污水等导电及非导电液体,并能克服液体的泡沫所造成的假液位的影响。

作为优选,在泵车5底部设置滑轮10,使得泵车5以及泵车5上的载重与pe管1的内壁接触,进而增加泵车5的移动稳定性,同时减小泵车5与导轨2之间的磨损程度,达到延长外排装置使用寿命的目的。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泵车5的下表面开有滑槽14,导轨2置于滑槽14内且导轨2的上表面与滑槽14的槽底之间留有间隙,且在滑槽14的中部开有盲孔,盲孔内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气缸11和卡板13,气缸11的输出端与所述卡板13连接,在导轨2上表面设有齿带,所述卡板13的下表面设有与齿带相配合的齿条。进一步地,为增加泵车5的使用灵活性,即当泵车5在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相互切换时,需要对泵车5进行固定,而无需将泵车5直接从pe管1中完全移出,此时,在泵车5的下表面开设盲孔,锁紧机构置于盲孔内,并且在泵车5底部开有与导轨2相匹配的滑槽14,以方便导轨2在泵车5移动时对其进行一定导引和限位,在泵车5从水平段内拉出至倾斜段内后,启动气缸11,使得气缸11的输出端向外顶出,进而带动卡板13从盲孔内移出,且在卡板13上的齿条与齿带啮合后,气缸11停止移动,而与泵车5连接的牵引链条则不必继续施加拉力,泵车5在待机状态下则静止在倾斜段内,而当检测到水平段内的液位升高后,气缸11启动,同时对牵引链条施加一个由pe管1内部向外的拉力,气缸11的输出端回缩,使得卡板13与齿带分离,然后在通过对牵引链条施力大小的调控来实现对泵车5的重新下移;其中,在泵体上移或是下移之间,导轨2的上表面与滑槽14的槽底之间不接触,仅仅保证导轨2的两个侧壁与滑槽14的两个侧壁分别接触,以实现泵车5按照既定的线路移动,避免在泵车5工位的切换过程中出现泵车5因受力不均而翻滚,达到提高泵车5稳定移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还包括风琴罩12,所述风琴罩12的一端与所述盲孔的内圆周壁连接,所述风琴罩12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11的输出端外圆周壁连接。进一步地,累积在集液坑4中的渗沥液能够对金属材质的结构形成一定腐蚀,因此,泵车5以及滑轮10等受力部件一般采用耐腐蚀、高强度的塑料材质,而气缸11作为动力输出部件,同样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以维持其工作稳定性,对此,申请人在盲孔内设置风琴罩12,且将风琴罩12的一端固定在盲孔的内圆周壁上,风琴罩12的另一端固定在气缸11的输出端外圆周上,即将气缸11的主体部分与外界隔绝开,以确保气缸11的主体部分不受pe管1中渗沥液的侵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