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体中菌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12092发布日期:2018-10-19 21:36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工业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体中菌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的水体中易因为氮磷的超标导致菌藻滋生,以敞开式循环冷却水中为例,微生物主要来源有补充水、空气、土壤等,这些微生物包括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蓝藻、真菌等,他们具有数量多、繁殖快、容易变异等特点,其中藻类的细胞是真核细胞,与其他微生物不同,藻类具有叶绿素。这就使得它能依靠光进行光合作用,并且若干个体通过胶质连接成群体,非常难以去除。而菌藻的大量滋生,会带来腐蚀、粘泥和堵塞等问题。

目前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处理主要通过投加杀生剂,众所周知,不论是氧化性杀生剂还是非氧化性杀生剂,藻类都易产生抗药性,同时,药剂的投放量和投放时间,需要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精准把握,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水体中菌藻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环保无污染,且防治菌藻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水体中菌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二氧化硅、乙醇、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加入光催化材料,制成悬浮液;

2)将步骤1)中制得的悬浮液常温下喷涂在遮光布表面,自然干燥,反复喷涂,得到负载好的光催化纺织品;

3)将步骤2)制得的光催化纺织品铺陈于水体上。

光催化材料均为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可通过常规的水热、高温煅烧、溶胶-凝胶法进行制备;本发明制得的光催化纺织品可漂浮于水面,在水池四角加以简单固定即可,可对水体1/4~3/4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的光催化材料为铋系可见光光催化剂、g-c3n4、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任一种,所述的铋系可见光光催化剂包括氧化铋、钼酸铋、钒酸铋、磷酸铋、钨酸铋。

进一步的,所述的遮光布包括黑色涤纶、无纺布、腈纶、尼龙。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悬浮液为去离子水溶液,溶液中各物质的用量(质量分数)为:5~20%纳米二氧化硅,10~30%乙醇,0.5~3%表面活性剂,0.5~10%光催化材料,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混合反应时采用超声分散均匀,超声分散的时间为20~30min。通过超声分散,使得悬浮液中各物质分散均匀,反应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的光催化材料的粒径范围为5~200nm。在此粒径方位内的光催化材料与可见光反应时效果佳。

进一步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为氮掺杂二氧化钛,制备方法如下:称取3.4g钛酸四丁酯,加入30ml无水乙醇中,搅拌30min混合均匀,再加入1.0ml乙酸,继续搅拌,得到溶液a。另称取0.15g~0.6g尿素,溶入1.0ml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在磁力搅拌下,将溶液b缓慢滴加到溶液a中,继续搅拌30min,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50℃下反应12h,将产物洗涤烘干。将上述产物置于加盖的氧化铝坩埚中,放进马弗炉中,以2℃/min的升温速度将马弗炉的温度升至400℃,恒温3小时。等待马弗炉自然降至室温,取出焙烧好的样品并研磨,即可得到氮掺杂二氧化钛粉末。

进一步的,步骤2)中反复喷涂1~10次,使每平方米遮光布上光催化剂负载量为0.5~100g。反复均匀喷涂,保证遮光布上催化剂的负载量均匀。

藻类生长需要的三个因素:阳光、水和空气,三者缺一就会抑制其生长,其中以阳光的影响最为明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负载于遮光布表面,铺陈于水体上,阻隔阳光,切断藻类生长必须的要素,从而抑制其生长,同时光催化材料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分解水中有机物、菌藻,氧化杀死藻类细胞,来控制和防治水体中的藻类微生物,实现双重防菌藻的效果。本法工艺简单,材料便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和利用。特别适用于河道景观、湖泊、循环冷却水保有水水池、消防水池等露天、易滋生菌藻的水体,本法制造的光催化材料遮光布不易折损、可多次重复利用,无污染、光催化效率高,可降低水体中cod、浊度,杀菌灭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1)将0.5%g-c3n4(粒径为5nm)、5%纳米二氧化硅,10%乙醇,0.5%聚乙烯吡咯烷酮,余量为去离子水,依次放在容器中,通过超声波震荡20min,混合均匀,得到悬浮液;

2)将上述悬浮液装在喷雾瓶中,常温下匀速喷涂在1m×1m的黑色涤纶布上,自然干燥。再次喷涂与干燥,反复5次,使每平方米遮光布上光催化剂负载量为0.5g。

3)以太湖水为原水,通过肉眼观察和测定水体浊度、溶解氧、ph、codmn来确定光催化技术防治菌藻的能力,原水的各项水质指标见表1。吸取2l太湖的原水,移入反应池(长×宽×高:220mm×220mm×80mm)中,将负载有光催化剂的遮光布(长×宽:100mm×100mm)置于反应池水面,接通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泵、缓冲池,设置流速为0.5l/min,形成一个动态体系。将反应池放置于窗台利于接受阳光照射的地方,并每天监测水质,数据见表2。

表1

表2

实施例2

1)将1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粒径为200nm)、20%纳米二氧化硅,30%乙醇,3%聚乙烯吡咯烷酮,余量为去离子水,依次放在容器中,通过超声波震荡30min,混合均匀,得到悬浮液;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为氮掺杂二氧化钛,制备方法如下:称取3.4g钛酸四丁酯,加入30ml无水乙醇中,搅拌30min混合均匀,再加入1.0ml乙酸,继续搅拌,得到溶液a。另称取0.15g尿素,溶入1.0ml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在磁力搅拌下,将溶液b缓慢滴加到溶液a中,继续搅拌30min,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50℃下反应12h,将产物洗涤烘干。将上述产物置于加盖的氧化铝坩埚中,放进马弗炉中,以2℃/min的升温速度将马弗炉的温度升至400℃,恒温3小时。等待马弗炉自然降至室温,取出焙烧好的样品并研磨,即可得到氮掺杂二氧化钛粉末。

2)将上述悬浮液装在喷雾瓶中,常温下匀速喷涂在1m×1m的黑色涤纶布上,自然干燥。再次喷涂与干燥,反复10次,使每平方米遮光布上光催化剂负载量为100g。

3)以太湖水为原水,通过肉眼观察和测定水体浊度、溶解氧、ph、codmn来确定光催化技术防治菌藻的能力,原水的各项水质指标见表1。吸取2l太湖的原水,移入反应池(长×宽×高:220mm×220mm×80mm)中,将负载有光催化剂的遮光布(长×宽:100mm×100mm)置于反应池水面,接通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泵、缓冲池,设置流速为0.5l/min,形成一个动态体系。将反应池放置于窗台利于接受阳光照射的地方,并每天监测水质,数据见表3。

表3

对照例1

1)将5%纳米二氧化硅,10%乙醇,0.5%聚乙烯吡咯烷酮,余量为去离子水,依次放在容器中,混合均匀,得到悬浮液;

2)将上述悬浮液装在喷雾瓶中,常温下匀速喷涂在1m×1m的黑色涤纶布上,自然干燥。再次喷涂与干燥,反复5次,使每平方米遮光布上光催化剂负载量为0.5g。

3)以太湖水为原水,通过肉眼观察和测定水体浊度、溶解氧、ph、codmn来确定光催化技术防治菌藻的能力,原水的各项水质指标见表1。吸取2l太湖的原水,移入反应池(长×宽×高:220mm×220mm×80mm)中,将负载有光催化剂的遮光布(长×宽:100mm×100mm)置于反应池水面,接通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泵、缓冲池,设置流速为0.5l/min,形成一个动态体系。将反应池放置于窗台利于接受阳光照射的地方,并每天监测水质,数据见表4。

表4

由对照例1与实施例1、2对比可知,经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处理第三天后,藻团变成黄色,溶解氧大幅下降,说明部分藻类已被杀死。第七天后,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降到最低点,除藻效率达到95%。继续观察,第十天后,水体澄清且水体中没有出现菌藻滋生的情况,达到了防治菌藻的效果,而对照例1中没有使用本方法中的光催化材料,水体各方面数值几乎无变化,无法起到防治藻类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