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6928发布日期:2018-09-18 19:3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均为横式(卧式),其占地面积大,结构较为复杂,不适用于场地环境小的应用场所,例如牙科门诊等小型应用场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应用场所受限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下箱体、设置在下箱体上的上箱体以及连通下箱体和上箱体的升流管;

下箱体内设有填料组件;下箱体的底端和顶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第一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穿过第一进水口伸入至下箱体的底部,进水管保持在下箱体内的水管段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出水孔交叉设置在水管段的两侧并且出水口的开口斜向下设置;

上箱体内设有MBR膜组件;上箱体的顶端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升流管包括设置在上箱体外的升流段以及设置在上箱体内的引流段,升流段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口连通,升流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和引流段连通,引流段远离第二进水口的端部延伸至上箱体的底部。

本发明采用上下箱体的结构,其占地面积减小一半,极大地缩小了设备对地面空间的占用,将地上空间合理利用,解决了现有大多数横式污水处理设备无法应用于空间较为狭小的场所。本发明通过下箱体对污水进行酸化处理,然后再通过上箱体对酸化后的污水进行过滤,整个设备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易于推广。

本发明将连通污水的第一进水口设置在下箱体的底端,使得进入下箱体后的污水由下至上依次经过填料进行酸化处理,酸化效果好。本发明通过在进水管伸入下箱体内的水管段上开设多个出水孔,使进入下箱体的污水均匀流出,充分与下箱体内的填料接触;并且出水孔的开口设计成斜向下,其能够将进水管内的污水沿水管段向两边冲刷,进而对下箱体底部进行冲刷,避免污泥堵住进水孔以及污泥在下箱体底部堆积而影响填料对污水的酸化效果。

本发明通过升流管将经过下箱体处理后的污水引入至上箱体中进一步过滤。本发明的升流管并非只是将分别位于下箱体顶端和上箱体顶端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连通即可,而是通过引流段将升流管的出口延伸至上箱体的底部,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避免因直接将升流管连接至上箱体的底端而导致上箱体内污水回流的问题出现;还能避免因直接将升流管连接至上箱体的顶端而导致污水横向流动、使得上箱体下部为死水、甚至出现断水(即从上箱体顶端进入的污水直接从第二出水口排出)的情况,影响消毒效果。本发明通过引流段使得污水从上箱体底部由下至上依次流经MBR膜组件,层层过滤,最终将过滤干净的水从上箱体的顶端排出,保证良好的净化处理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进水管的进水端所处的高度位置至少高于上箱体的顶面。

进水管的进水端的高度位置高于上箱体顶面,以保证足够的压力差将净化后的水从下至上依次被净化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进水管保持在下箱体内的水管段水平设置在下箱体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管段位于下箱体底壁的中部。

进水管位于下箱体内的水管段位于下箱体底壁的中部能够将位于其两侧的污泥冲刷干净,避免两侧冲刷不均匀。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出水孔向下倾斜的角度为30°-60°。优选地,出水孔向下倾斜的角度为45°。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引流段呈L形,引流段包括与升流段连通的垂直管体以及与垂直管体连通的水平管体,水平管体设在上箱体的底壁上。

通过垂直管体将污水引流至上箱体的底部,通过水平管体将污水均匀分散在MBR膜组件的下方,保证污水与MBR膜组件充分接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上箱体的顶部设有集水管、曝气管和排气管,其中,集水管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曝气管与MBR膜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内设有下箱体,支撑架的顶部设有上箱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少,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无法小型化、应用场所受限的缺陷;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并且净化处理效果好。

本发明能够弥补污水处理设备对室内空间狭小的场所的空缺,尤其是牙科诊的污水处理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俯视图。

图中:10-下箱体;101-填料组件;102-第一进水口;103-第一出水口;20-上箱体;201-MBR膜组件;202-第二进水口;203-第二出水口;204-集水管;205-曝气管;206-排气管;30-升流管;301-升流段;302-引流段;303-垂直管体;304-水平管体;40-支撑架;50-进水管;501-水管段;502-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升流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下箱体10、设置在下箱体10上的上箱体20以及连通下箱体10和上箱体20的升流管30。

请参照图2,下箱体10内设有填料组件101。下箱体10的底端和顶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其中,第一进水口102连接有进水管50,进水管50穿过第一进水口102伸入至下箱体10的底部。如图3所示,进水管50保持在下箱体10内的水管段501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502。出水孔502根据水管段501的长度进行设置,10个、20个或30个,具体数量本发明不做限制。多个出水孔502交叉设置在水管段501的两侧并且出水口的开口斜向下设置。出水孔502向下倾斜的角度为30°-60°,可以为30°、45°、60°,优选为45°。通过调节出水孔502不同的倾斜角度来控制出水速度,角度越小、出水速度越大,反之则越小。进水管50的进水端所处的高度位置至少高于上箱体20的顶面。进水管50连接收集污水的集水箱(图未示)。进水管50保持在下箱体10内的水管段501水平设置在下箱体10的底壁上。优选地,水管段501位于下箱体10底壁的中部。

请参照图2,上箱体20内设有MBR膜组件201。上箱体20的顶端设有第二进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口202设置在上箱体20侧壁的顶端,便于升流管30设置,节约管路长度,避免浪费。第二出水口203设置在上箱体20的顶壁,用于净水排出。请参照图4,上箱体20的顶部设有集水管204、曝气管205和排气管206。其中,集水管204与第二出水口203连通,以将净水输出。曝气管205与MBR膜组件201连接。排气管206将上箱体20与外界大气压连通,用于排出多余的空气,保持上箱体20内外压力平衡。

请参照图2和图3,升流管30包括设置在上箱体20外的升流段301以及设置在上箱体20内的引流段302。升流段301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口103连通,升流段301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202和引流段302连通。引流段302远离第二进水口202的端部延伸至上箱体20的底部。引流段302呈L形,引流段302包括与升流段301连通的垂直管体303以及与垂直管体303连通的水平管体304,水平管体304设在上箱体20的底壁上。

请参照图1,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支撑架40,支撑架40内设有下箱体10,支撑架40的顶部设有上箱体20。支撑架40的形状与上箱体20和下箱体10的形状相匹配,以尽可能地节约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0为长方体框架,上箱体20和下箱体10均为长方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