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8652发布日期:2018-12-08 06:2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国家对环保重视的力度不断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及排放日趋严格,废水回收要求也逐渐提高,环保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也表达了对废水处理的决心。

煤废水水质的组成十分复杂,含大量油类、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毒有害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废水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除了含有酚类化合物、稠环芳烃、咔唑、萘、吡咯、呋喃、联苯、油等有毒有害物质,还有很多的无机污染物如氨氮及硫化物等,废cod值和色度都很高,可生化性很差,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污染环境。

对于这类煤废水的处理一般包括物化预处理、二级高效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三部分。物化预处理,一般是先采用萃取脱酚、蒸氨等技术回收废水中可利用资源。但是经过酚、氨回收之后,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浓度仍然很高,油类物质容易吸附到菌胶团表面,也会阻碍菌胶团从水中获得氧气,严重影响生化效果,并且在好氧阶段还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污泥絮体流失和死亡。因此,除油是物化预处理阶段的重要内容。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5102992858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二氧化碳气浮处理系统,包括气浮装置进水口、混凝反应区、接触区、释放器、分离区、气浮池出水区、气浮装置废水出口和出气口,还包括气浮装置废水回流出水口、二氧化碳溶气罐以及气浮装置溶气泵,所述气浮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调质塔,所述混凝反应区设置在所述气浮装置的端部,所述接触区紧邻所述混凝反应区设置,所述分离区紧邻所述接触区设置,气浮池出水区紧邻所述分离区设置,在所述气浮池出水区的侧面和顶部分别设置所述气浮装置废水出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气浮装置废水回流出水口连接所述气浮装置溶气泵,所述气浮装置溶气泵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溶气罐,向所述二氧化碳溶气罐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过饱和二氧化碳溶气液,所述二氧化碳溶气罐连接所述释放器。

该技术方案的一种煤化工废水二氧化碳气浮处理系统,该装置以二氧化碳作为气源,通过二氧化碳来调节废水中的ph值,能够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油类物质,避免引入其他的有害离子。但是该方案该技术方案没有控制二氧化碳喷射量,不能有效的控制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同时二氧化碳极难溶于废水,未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二氧化碳与废水的溶解效率;从而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气浮装置,气浮装置通过气浮单元控制螺旋管上二氧化碳喷射口的开口大小,控制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喷射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从而使得二氧化碳与煤废水进行充分的溶解,进而提高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产生的废水进行分类收集;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经管网收集好的废水排入到综合废水处理池中,进行隔油和絮凝沉淀;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经过综合废水处理池处理的废水,经过砂滤器过滤后排入到生化反应装置中二次处理;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二次处理的废水排入到气浮装置中,进行废水的深度处理;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深度处理后的废水经检测装置检测,检测合格后排放;

其中,步骤四中采用气浮装置,气浮装置包括塔体;还包括螺旋管和气浮单元;所述螺旋管位于塔体内部,螺旋管一端位于塔体中部,螺旋管另一端伸出塔体且螺旋管另一端作为二氧化碳的进气口,螺旋管的外圈上设有多组二氧化碳喷射口,螺旋管的内部设有气浮单元;所述气浮单元固连在设有二氧化碳喷射口的一侧;所述塔体侧壁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其中,

所述气浮单元包括气浮球、气浮板、弧形挡块、连接杆和限位板;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气浮球固连,连接杆另一端与气浮板固连;所述限位板固连在螺旋管的一侧,限位板用于限制气浮板的左右晃动;所述气浮板底部设有与二氧化碳喷射口相对应的弧形挡块,弧形挡块用于将二氧化碳喷射口堵住;所述气浮板通过弹簧固连在设有二氧化碳喷射口的一侧,气浮板在限位板的一侧滑动。工作时,将煤废水从进水口输送到塔体中,待煤废水的液位高度漫过螺旋管端头时,此时将二氧化碳从螺旋管的进气口输送到螺旋管的内部,煤废水从螺旋管的一端进入到螺旋管的内部,气浮球在煤废水的作用下,气浮球向远离二氧化碳喷射口的一侧运动,使得气浮球带动气浮板在限位板中滑动,此时气浮板底部的弧形挡块脱离二氧化碳喷射口,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喷出螺旋管,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相互溶解,随着弧形挡块脱离二氧化碳喷射口越远,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喷射出螺旋管的量越多,从而提高了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效率,进而提高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一侧设有多组凹槽;所述气浮板的两端设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通过弹簧固连在气浮板上,卡紧块与凹槽配合使用。工作时,通过设置卡紧块,使得气浮板在限位板上滑动,防止气浮板进行左右晃动,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喷射口的打开效率。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伸出塔体的一端设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螺旋管的外圈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塔体的顶部,驱动电机通过转轴与主动齿轮固连;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与从动齿轮啮合转动。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螺旋管转动,使得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旋转式喷射出,增大了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混合接触面积,提高了溶解效率;同时螺旋管的旋转,对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起到搅拌的作用,在搅拌中使得二氧化碳更快的与煤废水进行溶解,从而提高了溶解效率。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的底部端头设有阻挡模块;所述阻挡模块包括一号板、二号板和三角形挡块;所述一号板一端与二号板的一端相互接触,一号板另一端铰接在螺旋管的内壁上,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二号板远离一号板一端铰接在螺旋管的侧壁上,铰接处设有扭簧;一号板与二号板一侧设有弧形槽和三角形挡块;所述三角形挡块位于螺旋管出口处,三角形挡块用于一号板和二号板的单向转动。工作时,通过设置阻挡模块,在二氧化碳气体从螺旋管的内部流动到螺旋管端部开口时,由于三角形挡块的作用,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一号板与二号板不发生转动;当煤废水接触到螺旋管开口时,弧形槽增大与煤废水的接触面积,在煤废水的作用下,一号板和二号板向远离三角形挡块的一侧转动,煤废水进入到螺旋管中,从而保证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底部端头设有阻挡单元;所述阻挡单元包括三号板和梯形气浮块;所述三号板的内部设有空心腔室,三号板靠近螺旋管出口的一侧设有梯形孔;所述梯形孔与梯形气浮块配合使用,梯形气浮块通过弹簧固连在三号板上。工作时,通过设置阻挡单元,在二氧化碳气体的作用下,梯形气浮块不能脱离梯形孔,气浮块将梯形孔堵住;当煤废水的液位高度高于三号板时,气浮块在煤废水的作用下,气浮块向远离梯形孔的一侧运动,梯形孔打开,煤废水进入到三号板的空心腔室中,随后进入到螺旋板中,从而保证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优选的,所述塔体内部设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位于螺旋管的下方,过滤单元包括一号过滤板、二号过滤板和弹性套筒;所述二号过滤板固定安装在塔体的侧壁上;所述一号过滤板在二号过滤板的上方,一号过滤板通过弹性套筒与二号过滤板固连;所述一号过滤板上设有一号孔;所述二号过滤板中靠近一号过滤板的一侧面设为圆弧形,二号过滤板上设有二号孔;所述二号孔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二号孔中靠近一号过滤板的一侧开口大,二号孔中远离一号过滤板的一侧开口小。工作时,由于煤废水中含有杂质,通过设置过滤单元对煤废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二氧化碳与过滤后的煤废水进行溶解;煤废水通过二号过滤板时,二号孔对煤废水中的杂质进行初级过滤,在煤废水到达一号过滤板时,一号孔对煤废水进行二次过滤,通过一号过滤板后的煤废水中的杂质过滤殆尽,而经过过滤留下的杂质由于二号过滤板的一侧为圆弧形,杂质都留在圆弧形面的最低点,杂质在最低点处被抽离塔体。

优选的,所述一号过滤板上设有一号槽,一号槽中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下方设有滑动伸缩杆;所述滑动伸缩杆外侧套设有弹簧,滑动伸缩杆由磁性材料制成,滑动伸缩杆一端固连在二号过滤板上,滑动伸缩杆另一端位于电磁铁的下方。工作时,由于煤废水经过一号过滤单元时,通过一号孔的过滤,煤废水中的杂质过滤殆尽,而有杂质附着在一号过滤板的底部不被抽离出塔体,长时间的积累影响一号过滤板的过滤效果;通过在一号过滤板一侧设有电磁铁,在电磁铁通电时,滑动伸缩杆与电磁铁接触,电磁铁断电时,滑动伸缩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通过电磁铁的通断电的相互配合,使得杂质全从一号过滤板上被振落掉,从而提高了一号过滤板的过滤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气浮装置,气浮装置通过气浮单元控制螺旋管上二氧化碳喷射口的开口大小,控制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喷射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从而使得二氧化碳与煤废水进行充分的溶解,进而提高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气浮装置,气浮装置通过设置驱动单元,使得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以旋转式的喷射出来时,增大了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效率;同时螺旋管的旋转,对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起到搅拌作用,从而加大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进而提高了溶解效率。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气浮装置,气浮装置通过设置阻挡单元,使得气浮单元更好的控制二氧化碳喷射口的大小,从而提高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气浮装置,气浮装置通过设置过滤单元,过滤单元中的一号过滤板和二号过滤板配合对煤废水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提高了二氧化碳与过滤后的煤废水的溶解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气浮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螺旋管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阻挡单元的剖视图及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阻挡单元的剖视图及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塔体1、进水口11、出水口12、螺旋管2、进气口21、二氧化碳喷射口22、气浮单元3、气浮球31、气浮板32、弧形挡块33、连接杆34、限位板35、凹槽36、卡紧块37、弧形槽38、驱动单元4、驱动电机41、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阻挡单元5、三号板54、梯形气浮块55、梯形孔56、过滤单元6、一号过滤板61、二号过滤板62、弹性套筒63、一号孔64、二号孔65、一号槽66、电磁铁67、滑动伸缩杆68、阻挡模块7、一号板71、二号板72、三角形挡块7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废水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产生的废水进行分类收集;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经管网收集好的废水排入到综合废水处理池中,进行隔油和絮凝沉淀;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经过综合废水处理池处理的废水,经过砂滤器过滤后排入到生化反应装置中二次处理;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二次处理的废水排入到气浮装置中,进行废水的深度处理;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深度处理后的废水经检测装置检测,检测合格后排放;

其中,步骤四中采用气浮装置,气浮装置包括塔体1;还包括螺旋管2和气浮单元3;所述螺旋管2位于塔体1内部,螺旋管2一端位于塔体1中部,螺旋管2另一端伸出塔体1且螺旋管2另一端作为二氧化碳的进气口21,螺旋管2的外圈上设有多组二氧化碳喷射口22,螺旋管2的内部设有气浮单元3;所述气浮单元3固连在设有二氧化碳喷射口22的一侧;所述塔体1侧壁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位于进水口11的上方;其中,

所述气浮单元3包括气浮球31、气浮板32、弧形挡块33、连接杆34和限位板35;所述连接杆34一端与气浮球31固连,连接杆34另一端与气浮板32固连;所述限位板35固连在螺旋管2的一侧,限位板35用于限制气浮板32的左右晃动;所述气浮板32底部设有与二氧化碳喷射口22相对应的弧形挡块33,弧形挡块33用于将二氧化碳喷射口22堵住;所述气浮板32通过弹簧固连在设有二氧化碳喷射口22的一侧,气浮板32在限位板35的一侧滑动。工作时,将煤废水从进水口11输送到塔体1中,待煤废水的液位高度漫过螺旋管2端头时,此时将二氧化碳从螺旋管2的进气口21输送到螺旋管2的内部,煤废水从螺旋管2的一端进入到螺旋管2的内部,气浮球31在煤废水的作用下,气浮球31向远离二氧化碳喷射口22的一侧运动,使得气浮球31带动气浮板32在限位板35中滑动,此时气浮板32底部的弧形挡块33脱离二氧化碳喷射口22,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22喷出螺旋管2,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相互溶解,随着弧形挡块33脱离二氧化碳喷射口22越远,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22喷射出螺旋管2的量越多,从而提高了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效率,进而提高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35一侧设有多组凹槽36;所述气浮板32的两端设有卡紧块37,所述卡紧块37通过弹簧固连在气浮板32上,卡紧块37与凹槽36配合使用。工作时,通过设置卡紧块37,使得气浮板32在限位板35上滑动,防止气浮板32进行左右晃动,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喷射口22的打开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螺旋管2伸出塔体1的一端设有驱动单元4;所述驱动单元4包括驱动电机41、主动齿轮42和从动齿轮43;所述从动齿轮43套设在螺旋管2的外圈上;所述驱动电机41固定安装在塔体1的顶部,驱动电机41通过转轴与主动齿轮42固连;所述主动齿轮42通过驱动电机41驱动与从动齿轮43啮合转动。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41驱动螺旋管2转动,使得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22旋转式喷射出,增大了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混合接触面积,提高了溶解效率;同时螺旋管2的旋转,对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起到搅拌的作用,在搅拌中使得二氧化碳更快的与煤废水进行溶解,从而提高了溶解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螺旋管2的底部端头设有阻挡模块7;所述阻挡模块7包括一号板71、二号板72和三角形挡块73;所述一号板71一端与二号板72的一端相互接触,一号板71另一端铰接在螺旋管2的侧壁上,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二号板72远离一号板71一端铰接在螺旋管2的侧壁上,铰接处设有扭簧;一号板71与二号板72一侧设有弧形槽38和三角形挡块73;所述三角形挡块73位于螺旋管2出口处,三角形挡块73用于一号板71和二号板72的单向转动。工作时,通过设置阻挡模块7,在二氧化碳气体从螺旋管2的内部流动到螺旋管2端部开口时,由于三角形挡块73的作用,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一号板71与二号板72不发生转动;当煤废水接触到螺旋管2开口时,弧形槽38增大与煤废水的接触面积,在煤废水的作用下,一号板71和二号板72向远离三角形挡块73的一侧转动,煤废水进入到螺旋管2中,从而保证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螺旋管2底部端头设有阻挡单元5;所述阻挡单元5包括三号板54和梯形气浮块55;所述三号板54的内部设有空心腔室,三号板54靠近螺旋管2出口的一侧设有梯形孔56;所述梯形孔56与梯形气浮块55配合使用,梯形气浮块55通过弹簧固连在三号板54上。工作时,通过设置阻挡单元5,在二氧化碳气体的作用下,梯形气浮块55不能脱离梯形孔56,气浮块将梯形孔56堵住;当煤废水的液位高度高于三号板54时,气浮块在煤废水的作用下,气浮块向远离梯形孔56的一侧运动,梯形孔56打开,煤废水进入到三号板54的空心腔室中,随后进入到螺旋板中,从而保证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塔体1内部设有过滤单元6;所述过滤单元6位于螺旋管2的下方,过滤单元6包括一号过滤板61、二号过滤板62和弹性套筒63;所述二号过滤板62固定安装在塔体1的侧壁上;所述一号过滤板61在二号过滤板62的上方,一号过滤板61通过弹性套筒63与二号过滤板62固连;所述一号过滤板61上设有一号孔64;所述二号过滤板62中靠近一号过滤板61的一侧面设为圆弧形,二号过滤板62上设有二号孔65;所述二号孔65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二号孔65中靠近一号过滤板61的一侧开口大,二号孔65中远离一号过滤板61的一侧开口小。工作时,由于煤废水中含有杂质,通过设置过滤单元6对煤废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二氧化碳与过滤后的煤废水进行溶解;煤废水通过二号过滤板62时,二号孔65对煤废水中的杂质进行初级过滤,在煤废水到达一号过滤板61时,一号孔64对煤废水进行二次过滤,通过一号过滤板61后的煤废水中的杂质过滤殆尽,而经过过滤留下的杂质由于二号过滤板62的一侧为圆弧形,杂质都留在圆弧形面的最低点,杂质在最低点处被抽离塔体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过滤板61上设有一号槽66,一号槽66中设有电磁铁67;所述电磁铁67的下方设有滑动伸缩杆68;所述滑动伸缩杆68外侧套设有弹簧,滑动伸缩杆68由磁性材料制成,滑动伸缩杆68一端固连在二号过滤板62上,滑动伸缩杆68另一端位于电磁铁67的下方。工作时,由于煤废水经过一号过滤单元6时,通过一号孔64的过滤,煤废水中的杂质过滤殆尽,而有杂质附着在一号过滤板61的底部不被抽离出塔体1,长时间的积累影响一号过滤板61的过滤效果;通过在一号过滤板61一侧设有电磁铁67,在电磁铁67通电时,滑动伸缩杆68与电磁铁67接触,电磁铁67断电时,滑动伸缩杆68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通过电磁铁67的通断电的相互配合,使得杂质全从一号过滤板61上被振落掉,从而提高了一号过滤板61的过滤效果。

使用时,将煤废水从进水口11输送到塔体1中,煤废水通过过滤单元6时,一号过滤板61与二号过滤板62配合对煤废水进行过滤,一号过滤板61上的杂质通过电磁铁67的通断电,使得杂质振落,过滤后的杂质通过二号过滤板62的圆弧形面聚集在一起,杂质被抽离塔体1,过滤后的煤废水的液位高度漫过螺旋管2端头时,此时将二氧化碳从螺旋管2的进气口21输送到螺旋管2的内部,煤废水通过阻挡单元5,煤废水从螺旋管2的端部进入到螺旋管2的内部,气浮球31在煤废水的作用下,气浮球31向远离二氧化碳喷射口22的一侧运动,使得气浮球31带动气浮板32在限位板35中滑动,此时气浮板32底部的弧形挡块33脱离二氧化碳喷射口22,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22喷出螺旋管2,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相互溶解,随着弧形挡块33脱离二氧化碳喷射口22越远,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22喷射出螺旋管2的量越多,从而提高了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效率;同时通过驱动电机41驱动螺旋管2转动,使得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射口22旋转式喷射出,增大了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混合接触面积,提高了溶解效率;螺旋管2的旋转,对二氧化碳与煤废水的溶解起到搅拌的作用,在搅拌中使得二氧化碳更快的与煤废水进行溶解,从而提高了溶解效率,进而提高了气浮装置的分离效果。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