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净饮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86855发布日期:2019-02-01 19:2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净饮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净饮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用水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各种饮水机,可针对自来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处理,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用水的质量需求。但是当今市场上饮水机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无法得知滤芯使用情况,净水效果低等技术问题。为保证磁化水机出水质量,需要对磁化水机滤芯及时进行更换,而现有饮水机,其滤芯都没有很有效的监测及换水装置,从而饮水机净化后的水存在卫生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控制灵敏的电磁净饮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磁净饮一体机,包括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过滤器,水箱与过滤器相连通,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进水管的出水端与过滤器的进水端之间的切换阀,所述进水管包括自来水进水管和水箱水进水管,其中,自来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切换阀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水箱水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切换阀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切换阀的出水端与过滤器的进水端相连通;

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还包括第一tds探头流量计和第二tds探头流量计,其中,第一tds探头流量计设置在第一过滤器的出水端与第二过滤器的进水端之间,第二tds探头流量计设置在第二过滤器的进水端与水箱的进水端之间;

还包括用于检测水箱的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设置在净饮机的壳体上,微动开关与净饮机的中控器电连接;

所述水箱包括外水箱和内水箱,所述水箱的进水端设置在外水箱的顶部,外水箱的上部与内水箱的上部相连通,外水箱的底部通过第一中间管与内水箱的底部相连通;内水箱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二中间管及出水管与加热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其中,第一中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出水管上设置有常开电磁阀;所述第二中间管中串接有第二水泵和流量计;加热装置内设置有发热管。

进一步,外水箱内设置有液位检测器;所述液位检测器包括位于外水箱的上部的高液位检测器,所述高液位检测器的安装高度高于外水箱与内水箱的连通处;所述液位检测器还包括分别位于外水箱的中部和下部的中液位检测器和低液位检测器;所述内水箱内设置有液位保护开关。

一种电磁净饮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微动开关来判断是否有水箱,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二,当判断为否时,就停机;

步骤二,用户通过切换阀来选择自来水或水箱水;

步骤三,通过第一tds探头流量计来判断是否有水流过,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四,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十八;

步骤四,启动进水电磁阀和增压水泵;

步骤五,通过第二tds探头流量计来判断水质是否达标,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六,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十七;

步骤六,检测外水箱的液面是否达到低液位检测器所在位置,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七,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十九;

步骤七,第一水泵工作;

步骤八,检测内水箱的液面是否达到液位保护开关所在位置,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九,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二十;

步骤九,发热管工作;

步骤十,用户是否选择开水模式,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十一,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十二;

步骤十一,启动第二水泵,常开电磁阀导通;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二,启动第二水泵,常开电磁阀截断;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三,检测外水箱的液面是否达到中液位检测器所在位置,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十四,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七;

步骤十四,检测外水箱的液面是否达到高液位检测器所在位置,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十五,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七;

步骤十五,关闭进水电磁阀,关闭加热装置中的发热管,关闭第一水泵以及第二水泵,常开电磁阀导通;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十六,向用户报警,停机;进入步骤一;

步骤十七,停机,更换第二过滤器的滤芯,进入步骤一;

步骤十八,经过时间t之后,停机;

步骤十九,第一水泵不工作,发热管不工作;进入步骤四;

步骤二十,发热管不工作,进入步骤七。

本发明中的水箱包括外水箱和内水箱,其中,所述水箱的进水端位于外水箱的顶部,外水箱的上部与内水箱的上部相连通,外水箱的底部通过第一中间管与内水箱的底部相连通;第一中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内水箱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二中间管及出水管与加热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其中,第一中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出水管上设置有常开电磁阀;加热装置内设置有发热管;通过该技术方案,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普通的开水出水或大水量的常温水出水,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本发明中的液位保护开关用于控制发热管的工作与否,当内水箱内的液面达到液位保护开关所在位置时,发热管就可以工作了,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控制灵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框图。

图中:1为切换阀,2为第一过滤器,3为第一tds探头流量计,4为进水电磁阀,5为增压水泵,6为第二过滤器,7为第二tds探头流量计,8为液位保护开关,9为外水箱,10为内水箱,11为第二水泵,12为第一水泵,13为常开电磁阀,14为第一感温探头,15为加热装置,16为第二感温探头,17为第二中间管,18为冲洗阀,19为第一中间管,20为流量计,21为出水管,22为微动开关,l1为自来水进水管,l2为水箱水进水管,l3为高液位检测器,l4为中液位检测器,l5为低液位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电磁净饮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过滤器,水箱与过滤器相连通,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进水管的出水端与过滤器的进水端之间的切换阀1,所述进水管包括自来水进水管l1和水箱水进水管l2,其中,自来水进水管l1的出水端与切换阀1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水箱水进水管l2的出水端与切换阀1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切换阀1的出水端与过滤器的进水端相连通;

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2和第二过滤器6,还包括第一tds探头流量计3和第二tds探头流量计7,其中,第一tds探头流量计3设置在第一过滤器2的出水端与第二过滤器6的进水端之间,第二tds探头流量计7设置在第二过滤器6的进水端与水箱的进水端之间;还包括用于检测水箱的微动开关22,该微动开关22设置在净饮机的壳体上,微动开关22与净饮机的中控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外水箱9和内水箱10,所述水箱的进水端设置在外水箱9的顶部,外水箱9的上部与内水箱10的上部相连通,外水箱9的底部通过第一中间管19与内水箱10的底部相连通;内水箱10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二中间管17及出水管21与加热装置15的进水端相连通,其中,第一中间管19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2,出水管21上设置有常开电磁阀13;所述第二中间管17中串接有第二水泵11和流量计20;加热装置15内设置有发热管。

所述外水箱9内设置有液位检测器;所述液位检测器包括位于外水箱9的上部的高液位检测器l3,所述高液位检测器l3的安装高度高于外水箱9与内水箱10的连通处;所述液位检测器还包括分别位于外水箱9的中部和下部的中液位检测器l4和低液位检测器l5;所述内水箱10内设置有液位保护开关8。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稳定运行,可以将液位保护开关8的安装高度低于外水箱9与内水箱10的连通处且高于中液位检测器l4的安装高度。

一种电磁净饮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微动开关22来判断是否有水箱,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二,当判断为否时,就停机;

步骤二,用户通过切换阀1来选择自来水或水箱水;

步骤三,通过第一tds探头流量计3来判断是否有水流过,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四,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十八;

步骤四,启动进水电磁阀4和增压水泵5;

步骤五,通过第二tds探头流量计来判断水质是否达标,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六,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十七;

步骤六,检测外水箱的液面是否达到低液位检测器l5所在位置,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七,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十九;

步骤七,第一水泵12工作;

步骤八,检测内水箱的液面是否达到液位保护开关8所在位置,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九,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二十;

步骤九,发热管工作;

步骤十,用户是否选择开水模式,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十一,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十二;

当客户不选择开水模式时,所对应的应该是温水模式,温水的温度范围为40℃~80℃。此时对应的应该是大水量的提供饮用水。

步骤十一,启动第二水泵11,常开电磁阀13导通;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二,启动第二水泵11,常开电磁阀13截断;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三,检测外水箱的液面是否达到中液位检测器l4所在位置,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十四,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七;

步骤十四,检测外水箱的液面是否达到高液位检测器l3所在位置,当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十五,当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七;

步骤十五,关闭进水电磁阀4,关闭加热装置中的发热管,关闭第一水泵12以及第二水泵11,常开电磁阀13导通;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十六,向用户报警,停机;进入步骤一;

步骤十七,停机,更换第二过滤器的滤芯,进入步骤一;

步骤十八,经过时间t之后,停机;

步骤十九,第一水泵12不工作,发热管不工作;进入步骤四;

步骤二十,发热管不工作,进入步骤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