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0301发布日期:2019-01-18 23:3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一般会使用污水处理剂对污水进行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利用污水处理剂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式一般为直接将污水处理剂投入到污水中。

然而,上述传统的方式无法使得污水处理剂与污水充分反应,因此无法使得该污水处理剂发挥较好的效果。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能提高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包括污水储存体和净水储存体;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溶药箱,所述溶药箱内部设置有隔离板,所述溶药箱通过所述隔离板分隔为溶药腔室和抽排腔室;所述溶药腔室的上方设有污水处理剂投放口,所述污水处理剂投放口连通所述溶药腔室的内部;所述溶药箱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附接到所述污水处理剂投放口,所述盖体的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盖体还设置有混合液搅拌机,所述混合液搅拌机包括第三电机、搅拌杆和桨叶,所述桨叶接合到所述搅拌杆的一端,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接合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盖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控制面板的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控制电路和操控键,所述控制电路和操控键电性连接。

优选地,当盖体附接到所述溶药箱时,所述搅拌杆和所述桨叶插入至所述溶药腔室内部。

优选地,所述搅拌杆为中空管状。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接触口,所述污水处理剂投放口与所述第三接触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污水管、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主箱体之外并且附接在所述污水管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污水管中污水的进水量。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出水管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主箱体之外并且附接在所述出水管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中经过滤和消毒后的水的排放量。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用于把经过所述污水储存体处理后的水引流到所述净水储存体内部。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能提高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混合室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混合液搅拌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混合室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混合液搅拌机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箱体010、储水罐020、污水管002、集水管003和出水管004。所述储水罐设置在所述主箱体内部。所述储水罐包括污水储存体021和净水储存体022。所述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污水储存体的内部,所述集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净水储存体的内部。所述主箱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接触口。所述污水管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一接触口连接到所述污水储存体的内部,所述污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主箱体外部。所述主箱体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接触口,所述出水管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二接触口连接到所述净水储存体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主箱体外部。

所述储水罐的内表面涂有环氧沥青漆,所述储水罐的外表面涂有防锈漆。所述污水储存体用于储存和分解污水,所述净水储存体用于储存经处理后的净水。

所述污水储存体内部由不锈钢挡板分隔为接触室025、混合室026和反应室027。所述不锈钢挡板包括第一不锈钢挡板023和第二不锈钢挡板024。所述第一不锈钢挡板和所述第二不锈钢挡板具有相同的长度和宽度。所述第一不锈钢挡板具有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不锈钢挡板,所述接触室通过所述第一不锈钢挡板连通所述混合室。所述第二不锈钢板为平整钢板,所述混合室与所述反应室通过所述第二不锈钢挡板分隔。

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污水搅拌器050。所述污水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混合室。

所述污水搅拌器包括搅拌轴051、螺旋叶片052、第一电动机,螺旋叶片与搅拌轴的一端相固定,螺旋叶片的轴线与搅拌轴的轴线共线,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相固定。所述搅拌轴由不锈钢金属制成,所述螺旋叶片由片状不锈钢金属板制成。

所述主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009。所述底座承载所述主箱体。

所述底座设置有板面和支承构件。所述板面承载所述主箱体,所述板面为平面板状,所述板面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板面垂直的竖边。所述板面通过支承构件012支承。

所述支承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底部。其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轮架和脚轮,所述脚轮的转轴的至少一端固定于所述轮架上,所述轮架的顶部与底座的底部相固定。

所述轮架包括支承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两侧边的侧翼,所述侧翼为板状,所述侧翼所对应的平面与所述支承板所对应的平面垂直,所述脚轮的转轴的至少一端固定在所述侧翼上。

所述支承板与所述底座的底部相固定。

所述侧翼的内侧面设置有巩固筋条。所述巩固筋条为长条的扁平状。所述巩固筋条所对应的平面竖直于所述侧翼所对应的平面。至少四所述巩固筋条排列成格子状。

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触控屏和控制器。所述触控屏设置在所述主箱体的前侧面。所述触控屏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电性连接。

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溶合部件030。所述溶合部件设置有溶药箱。所述溶药箱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所述溶药箱的箱体设置为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与所述下部的内部连通,所述上部的边长比所述下部的边长长。所述接触室的上方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边长与所述下部的边长一致。所述溶药箱从上而下插入至所述安装部,所述下部插入至所述接触室内部,所述上部卡合在所述接触室的外部的上方。

所述溶药箱内部还设置有隔离板,所述溶药箱通过所述隔离板分隔为溶药腔室和抽排腔室。所述溶药腔室的上方设有污水处理剂投放口,所述污水处理剂投放口连通所述溶药腔室的内部。所述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接触口,所述污水处理剂投放口与所述第三接触口连通。

所述溶药箱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附接到所述污水处理剂投放口。所述盖体的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控制电路和操控键,所述控制电路和操控键电性连接。

所述盖体还设置有混合液搅拌机,所述混合液搅拌机与所述控制面板的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混合液搅拌机包括第三电机、搅拌杆和桨叶。所述搅拌杆由不锈钢制成,所述桨叶由片状不锈钢金属板制成。所述桨叶接合到所述搅拌杆的一端,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接合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盖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控制面板的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搅拌杆为中空管状结构。

当盖体附接到所述溶药箱时,所述搅拌杆和所述桨叶插入至所述溶药腔室内部。在往所述污水处理剂投放口投进多种污水处理剂至所述溶药腔室后,通过启动所述混合液搅拌机以充分搅拌和溶合所述污水处理剂,污水与所述污水处理剂充分混合产生更理想效果。

所述溶合部件还包括电动抽吸器、第一管和第二管。

所述溶药箱的顶板与所述隔离板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贯穿所述顶板,所述电动抽吸器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口处。所述电动抽吸器的下端与所述隔离板接合。所述电动抽吸器的吸入端口正对所述溶药腔室,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动抽吸器的吸入端口,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延伸插入到所述溶药腔室底部。所述电动抽吸器的抽出端口正对所述抽排腔室,所述第二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动抽吸器的抽出端口,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延伸插入到所述抽排腔室底部。所述抽排腔室的底部与所述接触室的内部连通。

所述电动抽吸器的吸入端口用于抽吸所述第一管内的空气,以使投放至所述溶药腔室的所述污水处理剂经由连接所述电动抽吸器的抽出端口的所述第二管排出至所述抽排腔室。由于所述抽排腔室的底部与所述接触室的内部连通,因此污水处理剂流入至所述接触室,并与污水混合产生化学反应。

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泵送器064。所述泵送器用于抽送所述混合室的混合液至所述反应室。所述第二不锈钢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安装口058,所述泵送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口上。

所述泵送器设置有叶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叶轮的中心部相固定。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泵送器的进水口内,所述泵送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混合室,所述泵送器出水口连通所述反应室的内部。

所述集水管的内部还设置有缓流器,所述缓流器包括挡流板、抵触板和弹簧。所述挡流板与所述抵触板平行设置。所述挡流板和所述抵触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弹簧。

所述挡流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抵触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挡流板的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弹簧的一端卡合,所述抵触板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卡合。

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阀门。

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091和第二阀门093。

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主箱体之外并且附接在所述污水管的外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污水管中污水的进水量。所述集水管用于把经过所述污水储存体处理后的水引流到所述净水储存体内部。所述集水管的内部设置有净水构件,所述净水构件设置于所述缓流器与所述净水储存体之间。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主箱体之外并且附接在所述出水管的外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中经过滤和消毒后的水的排放量。

所述净水构件包括第一过滤棉、第二过滤棉、第一隔渣板、第二隔渣板和消毒滤网。

所述第一过滤棉与所述第二过滤棉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渣板。所述第一过滤棉与所述第一隔渣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隔渣板与所述第二过滤棉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过滤棉与所述消毒滤网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隔渣板。所述第二过滤棉与所述第二隔渣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隔渣板与所述消毒滤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棉用于过滤经过所述污水储存体处理后的水的一次残留杂质。所述第一隔渣板和所述第二隔渣板设置为细网状结构。所述第一隔渣板用于过滤经所述第一过滤棉过滤后的水的二次残留杂质。所述第二过滤棉用于过滤经所述第一过滤棉和所述第一隔渣板过滤后的水的三次残留杂质。所述第二隔渣板用于过滤经所述第一过滤棉、所述第一隔渣板和所述第二过滤棉过滤后的水的四次残留杂质。所述消毒滤网用于对经所述第一过滤棉、所述第一隔渣板、所述第二过滤棉和所述第二隔渣板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所述消毒滤网为表面涂覆有银膜的滤网。

所述第一过滤棉位于所述净水构件面向所述缓流器的部位,所述消毒滤网位于所述净水构件背向所述缓流器的部位。

所述挡流板设置有孔阵列,所述孔阵列包括至少两孔,至少两所述孔以一维阵列或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孔贯穿所述挡流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提高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