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8857发布日期:2019-04-05 23:0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场作业至设计标高或垃圾堆放场不再收纳垃圾而停止使用时,需要做封场处理。填埋场封场工程包括地表水径流控制、排水、防渗、渗滤液收集处理、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堆体稳定、植被类型选择及覆盖等内容。封场的目的是通过填埋场表面的修筑来减少侵蚀并最大限度排水,控制垃圾渗滤液和垃圾填埋气体的污染,并起到生态恢复的作用。

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材料多为土石类,但是土石类作为覆盖材料存在以下缺点:土类覆盖材料的防渗性能差;粘土覆盖材料来源有限,浪费资源;浪费卫生填埋场库容,土类作为覆盖材料需要很大的厚度才能达到好的防渗效果,因此需占据很大的填埋空间,造成资源浪费;土类作为覆盖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垃圾填埋层产生的气体排放不出,易导致爆炸等危险事情发生。此外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只关心垃圾填埋场封场之后渗滤液是否会从地表渗出污染周边环境,填埋场在使用之前大多未作防渗处理,填埋场在使用时和封场后,填埋场内垃圾都会产生渗滤液,渗滤液会渗透地表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所以对填埋场进行防渗处理也是垃圾填埋站封场系统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解决了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大量使用土石材料,导致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防渗性差、浪费资源和垃圾填埋场填埋量降低的问题,还解决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防渗层内设有排水管路,排水管路与污水处理站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固体垃圾上方设有覆盖层,覆盖层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土工膜一、排水网、植被层构成;碎石层一内设有排气管路,排气网路与集气站相连。

在本发明中,在垃圾填埋场存放垃圾之前,先在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构建防渗层,防止在封场之后固体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渗透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当向垃圾填埋场本体堆积垃圾时,每堆高一定高度便进行一次压紧操作,当固体垃圾堆放到额定高度时,自然降解一段时间再压实,此时垃圾能基本保持稳定。然后再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操作,在固体垃圾上方覆盖覆盖层,覆盖层使用土工膜和排水网替代了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层使用的粘土和碎石,减少了土石使用量,且大大减小了覆盖层高度,增大了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量。排水管路与污水处理站相连,将固体垃圾降解产生渗滤液处理,防止渗滤液堆积破坏覆盖层。排气网路与集气站相连,将固体垃圾降解产生的沼气收集用于发电或燃料,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沼气含量过高发生爆炸事故。通过以上各部分结构的组合使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大量使用土石材料,导致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防渗性差、浪费资源和垃圾填埋场填埋量降低的问题,还解决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排水管路包括集水管,集水管两侧呈鱼骨状分布有多条集水花管,集水管与污水处理站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排气管路包括集气管,集气管两侧呈鱼骨状分布有多条集气花管,集气管上表面设有排气管,排气管穿过覆盖层延伸至地面,排气管与集气站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防渗层从下至上依次由土工膜二、碎石层二构成,碎石层二内设有排水管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碎石层二上方设有土工布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碎石层一下方设有土工布四。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土工膜一上表面均设有土工布二,土工膜二下表面设有土工布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排水网上表面设有土工布一。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植被层下表面设有营养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大量使用土石材料,导致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防渗性差、浪费资源和垃圾填埋场填埋量降低的问题,还解决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排水管路,能够充分收集固体垃圾降解产生的渗滤液,并通过污水处理站的水泵抽出处理,减小环境污染。

(3)本发明通过设置排气管路,排气管路能更加充分的收集固体垃圾降解时产生的沼气,防止沼气含量过高发生爆炸事故。

(4)本发明通过防渗层从下至上依次由土工膜二、碎石层二构成,碎石层二内设有排水管路,通过土工膜隔绝渗滤液箱地下渗透,避免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同时土工膜处与使用粘土作为防渗层相比,更加方便、更加节约资源。

(5)本发明通过碎石层二上方设有土工布五,土工布能够过滤掉渗滤液中杂质,避免杂质堵塞集水花管小孔。

(6)本发明通过碎石层一下方设有土工布四,土工布能够在渗滤液未及时排出时,渗滤液漫道碎石层一时过滤掉渗滤液中杂质,避免杂质堵塞集气花管小孔。

(7)本发明通过土工膜一上表面均设有土工布二,土工膜二下表面设有土工布三,土工布二、土工布三可对土工膜一起保护作用,避免土工膜一破损影响导致雨水渗透,土工布三也可让土工膜铺设更加平整。

(8)本发明通过排水网上表面设有土工布一,土工布能够过滤掉雨水中杂质,避免杂质影响排水网效果。

(9)本发明通过植被层下表面设有营养层,营养层可为植被层植被提供养分,是植被更容易存活,植被可避免覆盖层在雨水作用下产生裂缝,也能净化周边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覆盖层与防渗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排水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排气管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渗层,2覆盖层,3固体垃圾,4污水处理站,5集气站,6植被层,7营养层,8土工布一,9排水网,10土工布二,11土工膜一,12土工布三,13碎石层一,14排气管路,15土工布四,16土工布五,17碎石层二,18排水管路,19土工膜二,20排气管,21集水管,22集水花管,23集气管,24集水花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4,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1,防渗层1内铺设有排水管路18,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3,固体垃圾3上方设有覆盖层2,覆盖层2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13、土工膜一11、排水网9、植被层6构成;碎石层一13内铺设有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与集气站5相连。

在本实例中,在垃圾填埋场存放垃圾之前,先在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构建防渗层1,防止在封场之后固体垃圾3产生的渗滤液渗透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当向垃圾填埋场本体堆积垃圾时,每堆高一定高度便进行一次压紧操作,当固体垃圾3堆放到额定高度时,自然降解一段时间再压实,此时垃圾能基本保持稳定。然后再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操作,在固体垃圾3上方覆盖覆盖层2,覆盖层2使用土工膜和排水网9替代了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层2使用的粘土和碎石,减少了土石使用量,且大大减小了覆盖层2高度,增大了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量。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将固体垃圾3降解产生渗滤液处理,防止渗滤液堆积破坏覆盖层2。排气网路与集气站5相连,将固体垃圾3降解产生的沼气收集用于发电或燃料,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沼气含量过高发生爆炸事故。通过以上各部分结构的组合使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大量使用土石材料,导致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防渗性差、浪费资源和垃圾填埋场填埋量降低的问题,还解决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

实施例2:

参见图1~4,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1,防渗层1内铺设有排水管路18,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3,固体垃圾3上方设有覆盖层2,覆盖层2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13、土工膜一11、排水网9、植被层6构成;碎石层一13内铺设有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与集气站5相连。

在本实例中,排水管路18包括集水管21,集水管21两侧呈鱼骨状分布有多条集水花管22,集水管21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通过设置排水管路18,能够充分收集固体垃圾3降解产生的渗滤液,并通过污水处理站4的水泵抽出处理,减小环境污染。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4,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1,防渗层1内铺设有排水管路18,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3,固体垃圾3上方设有覆盖层2,覆盖层2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13、土工膜一11、排水网9、植被层6构成;碎石层一13内铺设有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与集气站5相连。

在本实例中,排气管路14包括集气管23,集气管23两侧呈鱼骨状分布有多条集气花管24,集气管23上表面设有排气管20,排气管20穿过覆盖层2延伸至地面,排气管20与集气站5相连。通过设置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能更加充分的收集固体垃圾3降解时产生的沼气,防止沼气含量过高发生爆炸事故。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见图1~4,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1,防渗层1内铺设有排水管路18,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3,固体垃圾3上方设有覆盖层2,覆盖层2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13、土工膜一11、排水网9、植被层6构成;碎石层一13内铺设有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与集气站5相连。

在本实例中,防渗层1从下至上依次由土工膜二19、碎石层二17构成,碎石层二17内设有排水管路18。通过防渗层1从下至上依次由土工膜二19、碎石层二17构成,碎石层二17内设有排水管路18,通过土工膜隔绝渗滤液箱地下渗透,避免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同时土工膜处与使用粘土作为防渗层1相比,更加方便、更加节约资源。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碎石层二17上方设有土工布五16。通过碎石层二17上方设有土工布五16,土工布能够过滤掉渗滤液中杂质,避免杂质堵塞集水花管22小孔。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参见图1~4,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1,防渗层1内铺设有排水管路18,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3,固体垃圾3上方设有覆盖层2,覆盖层2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13、土工膜一11、排水网9、植被层6构成;碎石层一13内铺设有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与集气站5相连。

在本实例中,碎石层一13下方设有土工布四15。通过碎石层一13下方设有土工布四15,土工布能够在渗滤液未及时排出时,渗滤液漫道碎石层一13时过滤掉渗滤液中杂质,避免杂质堵塞集气花管24小孔。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参见图1~4,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1,防渗层1内铺设有排水管路18,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3,固体垃圾3上方设有覆盖层2,覆盖层2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13、土工膜一11、排水网9、植被层6构成;碎石层一13内铺设有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与集气站5相连。

在本实例中,土工膜一11上表面均设有土工布二10,土工膜二19下表面设有土工布三12。通过土工膜一11上表面均设有土工布二10,土工膜二19下表面设有土工布三12,土工布二10、土工布三12可对土工膜一11起保护作用,避免土工膜一11破损影响导致雨水渗透,土工布三12也可让土工膜铺设更加平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7:

参见图1~4,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1,防渗层1内铺设有排水管路18,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3,固体垃圾3上方设有覆盖层2,覆盖层2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13、土工膜一11、排水网9、植被层6构成;碎石层一13内铺设有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与集气站5相连。

在本实例中,排水网9上表面设有土工布一8。通过排水网9上表面设有土工布一8,土工布能够过滤掉雨水中杂质,避免杂质影响排水网9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8:

参见图1~4,一种组合式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本体,垃圾填埋场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有防渗层1,防渗层1内铺设有排水管路18,排水管路18与污水处理站4相连;垃圾填埋场本体内腔填有固体垃圾3,固体垃圾3上方设有覆盖层2,覆盖层2从下至上依次由碎石层一13、土工膜一11、排水网9、植被层6构成;碎石层一13内铺设有排气管路14,排气管路14与集气站5相连。

在本实例中,植被层6下表面设有营养层7。通过植被层6下表面设有营养层7,营养层7可为植被层6植被提供养分,是植被更容易存活,植被可避免覆盖层2在雨水作用下产生裂缝,也能净化周边空气。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